威尼斯畫派(十二):「金色」提香(六)

宗教主題畫(下)
周錦佩、鄭英男合編
font print 人氣: 406
【字號】    
   標籤: tags:

(續)
4、《聖母參拜神殿》(Presentation of the Virgin at the Temple)


《聖母參拜神殿》(Presentation of the Virgin at the Temple)


A、作品檔案→1539年
油彩.畫布
345 x 775cm
義大利威尼斯學院(Galleriedell’Accademia,Venice)

B、評析:
《聖母參拜神殿》是類似壁畫但實際上是畫在布面的巨幅作品,表現聖母瑪麗亞年幼時參拜神殿備受祭師關愛的故事。全畫具有隆重盛大的氣氛,人物眾多,場面卻安排的有條不紊。左為殿前的群眾,右為站在高臺階上的祭師,幼年聖母則正走在臺階中段。群眾人物的個性、姿態、衣冠和背景宏偉的建築物寫實逼真,令人有置身於威尼斯教堂前之感,反映出文藝復興時威尼斯社會的輝煌,也是當時日常生活情景的寫照。畫中建築物外形靈感來自同時代建築家塞里奧(Serlio)和桑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的最新風格。此畫構圖穩定,內容莊重,充分代表了提香中期作品的特色。

5、《聖勞倫斯的殉道》(The martyrdom of St. Laurence)


《聖勞倫斯的殉道》(The martyrdom of St. Laurence)


A、作品檔案→1558~1559年
油彩.畫布
Chiesa dei Gesuiti, Venice, Italy
B、評析:
不同時期的風格並存是此畫的特色:有細膩的描繪與粗放的筆觸帶出濃烈生動的火焰與盔甲與頭盔的反光效果。刑架上被火烤殉教的聖勞倫斯在畫面空間中呈傾斜狀,而台階的方向則轉向右側。儘管前景中的主要活動具有強烈的戲劇張力,但畫有高大火焰和神祕光線的夜景卻暗示了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提香晚年的宗教題材繪畫,喜好將人物形象置放在暗沉的光影籠罩下,藉此突顯畫中的神秘氛圍。

6、《基督戴荊冠》(Christ Crowned with Thorns)


《基督戴荊冠》(Christ Crowned with Thorns)

《基督戴荊冠》(Crowning with Thorns)


A、作品檔案→
左:《基督戴荊冠》(Christ Crowned with Thorns )
1542年
油彩.畫布
303 x 180 cm
法國巴黎羅浮宮(Muse du Louvre,Paris)

右:《基督戴荊冠》(Crowning with Thorns)
1570年
油彩.畫布
280 x 182 cm
Alte Pinakothek,Munich

B、評析:
《基督戴荊冠》表現的是耶穌被宣判死刑後,頭戴荊棘做成的冠冕被獄吏鞭打與嘲弄的故事。1542年的作品是提香接觸了「矯飾主義」後的嘗試之作,主要是藉由人物的姿態表現騷動不安的情緒。1570年的作品,乍看之下與之前的構圖差異性並不大,但是,技法的表現已然不同。光與色呈現強烈的對比,細部描繪皆趨模糊,棍棒直接就在耶穌的臉上與頭上出現,但是耶穌在右上方光源的照耀下,神態安詳鎮定,看不到絲毫的痛苦與恐懼害怕,無視於充滿混亂、緊張與險惡的週遭。象徵善良與信仰虔誠者雖然在黑暗勢力猖獗之時被打壓與迫害,光明卻永遠站在正義的一方。

7、《聖殤像》(Piet)


《聖殤像》(Piet)


A、作品檔案→1576年
油彩.畫布
352 x 349 cm
義大利威尼斯學院藝廊
(Galleriedell’Accademia,Venice)
B、評析:
此畫是提香的遺作,原本是為自己死後安葬所在的小教堂而作,但未能畫完,之後由賈克伯.帕馬(Jacopo Palma il Giovane)完成。畫中眾多的人物形象以長長的對角斜線排開,巨大的壁龕表示此為神聖之殿堂,兩側雕像左為代表宗教戒律之不可違背的摩西(Moses),右邊則是象徵神意之高深莫測的女預言師(Hellespont),在其底座下的飾板畫的是畫家及其子奧拉齊奧以很小的供奉者形象出現。而右下角披著紅袍者其實就是提香本人的形象,他脫下向來遮掩禿頭的帽子,幾近赤裸的跪在地上,顯露出自己在面對人子死亡時的無力感與深沉的悲哀,也似乎在請求耶穌的救贖。暗淡的色彩與畫中強烈的悲傷氣氛相合。半圓形內室上方有模糊的鑲嵌畫,內容是一隻撕裂胸膛餵食幼鳥的鵜鶘的畫面。在宗教裡通常象徵的是耶穌為世人而死,在此似乎也暗示著提香冒險照顧感染黑死病的兒子的犧牲精神。

四、結語:提香的歷史地位
提香長期的藝術生涯和豐富的創作促進了「威尼斯畫派」的發展,幾乎所有威尼斯畫家都直接或間接受到提香的教導與影響。在十六世紀後期,佛羅倫斯和羅馬的文藝復興藝術趨向衰微時,「威尼斯畫派」仍繼續繁榮,提香功不可沒。
其次,提香把油畫的色彩、造型和筆觸的運用推展到新的階段。「威尼斯畫派」原來就以色彩見長,這一特色由貝里尼經吉奧喬尼而到提香時發展到巔峰。對於生活在水域環境中的威尼斯人看來,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並沒有被線條分割著,海天一色,一切都是霧一般的融合在一起。提香色彩輝煌的作品充分傳達了威尼斯市民的視覺感受。他用色大膽鮮艷,色調極其豐富、微妙而準確,提香以絢麗色彩和健美造型樹立了新的藝術典範,終於完全擺脫了文藝復興美術的主流──「佛羅倫斯畫派」的著重線描的傳統,與達芬奇的神秘細膩、米開朗基羅的雄渾有力、拉斐爾的秀麗明晰,一起締造了文藝復興繪畫的輝煌成就。此外,提香的晚期創作因為用粗放的筆觸和成堆的顏料表現光與色構成的視覺印象,畫風丕變之下,形體輪廓不再鮮明細緻,不過,此種技法卻對日後的「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畫派產生深遠的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貝里尼是威尼斯十五世紀最著名的畫家,他奠定了「威尼斯畫派」的基礎,該畫派使威尼斯成為文藝復興後期的中心。他創新了許多新的題材,並且在繪畫形式和配色上帶給大眾新的感受。
  • 貝里尼詳盡精確描繪自然的一切,但仍不忘記適切地表達宗教性的寓意,例如岩石表面閃耀著意味神聖的光芒;山石的堅硬也象徵修行者堅定的意志;在畫面中心啃食樹葉的「白兔」其實才是真正的焦點:牠代表了聖潔,也影射了聖傑若姆的超然物外
  • 畫中貝里尼運用柔和的線條、強烈的陽光與微妙的陰影使作品呈現些許的朦朧感。畫面的左方樹上棲息著一隻象徵死亡的烏鴉,樹下有一隻與蛇相鬥的白鷺鳥,象徵著善與惡的對抗,但前方的聖母子卻是神態安祥,不受影響
  • 此後吉奧喬尼的畫作色階變化更為柔和,層次感更加豐富,尤其在表現人體形象時,更能展現肌膚的生命力。吉奧喬尼廣泛的運用「暈塗技法」(sfumato technigue),有別於其他威尼斯畫家以光造形,這種用色彩作畫的技法,成為其個人特色的一部份。
  • 吉奧喬尼大膽的將裸體女性與男子置放在同一片草地上入畫,表面看來似乎是驚世駭俗,打破神話與世俗的藩籬,事實上應有其哲學思考的意涵。自古以來,西方民族相信:神按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所以人體是最完美而神聖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憚思竭慮的希望精準的呈現人體之美。人文學者認為自然也是上帝造化下的產物,所以也需要畫家用畫筆寫真,讓人領會風景之美。
  • 權貴的代言人:「金色」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1576年
    提香是義大利「威尼斯畫派」中最具影響力的畫家。1488年(一說1490年)生於義大利北部的皮耶韋.迪卡多雷(Pieve di Cadore)。
  • 在吉奧喬尼的繪畫中,田園風景和主角彼此都有對應關係,並且蘊含豐富的哲理和宗教的神秘意義。提香早期的寓意畫畫作中,可以明顯的看出受到吉奧喬尼的影響。但是提香在人物動作和造形部份卻加入更多的變化與動感,並流暢自如的運用明亮鮮豔的色彩,而逐漸展現了自己的風格。
  • 提香是當時義大利以至整個歐洲藝壇最負盛名的「肖像畫」家,因為達芬奇、拉斐爾早已去世,米開朗基羅則不重此道。提香在其創作期間從未停止創作肖像畫,直到晚年依然如此,肖像作品相當豐富。但是因為他索價甚高,所以大部份的肖像畫主角皆是當時的王公貴族以及顯赫人物,各國各地王公顯貴皆以得到提香畫像為榮。
  • 1518~1523年,費拉拉大公(Duke of Ferrara)阿方索一世(Alfonso I d'Este)請提香為其城堡一間名為「條紋大理石館」(alabaster room)的房間繪製一系列與喬凡尼.貝里尼的畫作《眾神的饗宴》相關的作品,提香以「酒神」神話的題材表現了世俗逸樂的畫面,深獲貴族的讚賞。1553年起,提香在西班牙的菲力二世的委託下,製作一系列自稱為「詩畫」的七幅神話題材作品,但是年過六十的提香所選擇繪製的神話故事與年輕時喜好的歡樂內容已大不相同。隨著心境的改變,提香針對悲劇性的神話故事,以充滿戲劇性的方式詮釋連眾神與英雄都難以擺脫的宿命,畫作所展現的張力與令人深思的內涵成為其他藝術家所模仿的對象。
  • 貝里尼和吉奧喬尼的基督教圖像雖影響青年時代的提香。但是提香也創造了很多新穎的構圖,如《聖母升天》、《佩薩羅聖母》及晚年的《聖勞倫斯的殉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