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72)

上集-第三章:監獄歸宿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 ,

第五節:孫家花園監獄(2)

(一)入監(2)

我跟著白汗衫走過了那足有百米長的水泥過道,再緩緩的順著石階梯,一步一步登上那中心地帶上的小山頭。這兒是一幢很寬的兩層樓房,四周圍著整齊的花圃,花圃與樓房之間環繞著一條一米多寬的三合土通道,周圍打掃得倒也乾淨。

石梯坎正中是一扇可以滑移的收折鐵門。從鐵門進入黃樓是一條寬約兩米的木地板鋪成的信道,信道兩邊便是一些很大的監房。我們進去時巷道裡正在開飯,一些頭剃得精光,面容蒼白,穿著清一色藍色囚服的犯人正排著隊,在一個飯桶邊領取飯菜,與下面壩子裡所不同的,只是那盅子比那些參加勞動的人小很多。而且他們大多數並沒有用鐵皮敲成的大碗盛菜。

白汗衫將一名正在發飯大約五十多歲的老犯人叫到門口,高聲向他吩咐道:「方伯非,這是剛來的新犯,你看現在哪一個組還有空位,安排一下。」說著便獨自離去。

那姓方的一隻左眼是斜的,大家都管他叫偏花,頭髮已經花白,他向發飯的炊事員交待了一聲,便領著我順著巷道往裡走。

在巷道盡頭,他打開了一個小屋的鎖,一股霉氣向我襲來,我把我的破爛寫上我的名字,放在貨架上。他又打開了隔壁的房間,從那裡取出了一套同其他人一樣的被蓋和藍色的衣褲,交給我。

接著又領著我返回巷道,把我帶到了門上寫著4的房間。那房間足有六十平米寬,地上是木板的,四面是二十多個地鋪,每一個鋪上放著藍色的棉墊、藍色的被子和枕頭。那舖位上已坐著十幾個人,此時他們都在津津有味的數著自己罐裡的胡豆。監舍組長的舖位是靠門右側的第一個位置,我便由他安置在左邊第六個舖位上。

我將所領的衣被放在我舖位上以後,第一個動作便是去領我的中飯。自入獄八個月來我還沒有走過那麼遠的路,早上起得太早,此時感到十分的困乏。當我領過那最小一號的飯盅,顧不上去細看飯麵浮渣,也沒有去數那盅子裡的豆顆數,狼吞虎嚥吃下入監的第一餐飯,吃完便倒頭睡在剛指定的舖位上。

整個黃樓分為兩層,過道盡頭便是到二層樓的樓梯,樓上八間監舍中住的全是在車間裡從事機械加工的犯人們。住在底樓的六個監房中是等待轉到其它地方的新犯人,靠裡還有兩間特別小的單人禁閉室,底樓六個監舍中一共有一百多名新犯人,包括正在上訴、「案情待定」的上訴者,和從車間因「抗拒」改造,交到這裡來進行批判鬥爭的「反改造分子」。

新犯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監規,靜坐反省和交待「餘罪」,所謂新生的反革命分子,是指有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論和思想,這些年攻擊三面紅旗、反對人民公社,或因無法忍耐飢寒交迫而奮起反抗的人。

這一時期的另一特點是凡是不認罪守法,打上訴喊冤枉的,一律都是「反改造言行」。那政策是中共規定的,具有最高權威性,反對黨的政策便是反黨已是無疑,因反對錯誤政策而劃為反革命的,也一律只好自認倒霉,於是「申訴」不斷。申訴再次觸及中共的逆行倒施。

申冤越多,當局施加的壓力也越大。

解決這個無法調解的矛盾,便是大大小小的批判鬥爭會。這樓下的「新犯組」,經常開鬥爭會,吊水桶、捆蘇秦背劍、以「端正態度」為名的拳打腳踢,是每天都要發生的事。那時間常因公開喊吃不飽,或因飢餓逼迫「企圖越獄」而送來批鬥的人特別多。

以「吃不飽」為內容的鬥爭會,往往開起來變成了對現實的控訴會,紅毛犯人常借人之口,發洩對現實的不滿,成了對當局施加壓力的一種手段。所以這兒的白天十分熱鬧,罵架聲、打人聲、充斥著這裡。(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毛澤東思想光芒萬丈的頌歌,離開了「作假」便唱不下去的,不過,這假也實在太離譜,那老天爺也真怪,從夏初開始便把暴雨沒頭沒腦的往南方河流交錯的沃土上狂瀉,使那裡水汪一片,莊稼蕩然無存。
  • 這一篇寫成,還保留了一個幼稚的青年學生對中共當局的幻想。作為被動客體,作為跪在庭下受審的「罪人」除了呼冤,並寄希望中共領導能體察民情,糾正「錯誤」,就別無奢求了。
  • 在這種當局嚴密監視的監房內,喊冤訴苦不但喚不起任何同監人的同情,反而會遭致意外的麻煩。況且我手上傷得那麼重,拿東西都感到困難,不願因自己語言的疏忽而帶來新的折磨。
  • 同南桐看守所的農夫們擺談豬身上的哪一處最肥,以解饞為目的的精神牙祭完全相同。這房裡的四位人物成天交流的仍是以解饞為目的的「食文化」,這仍是人處在飢餓中的一種生理本能的反應,似乎與身份、素質不大相關。
  • 有一天下午,民警送進來一個看上去年齡與我相近的年輕人,第一次打破了十來天的平靜。進來時,他的臉蠟黃而沮喪,被反銬著手,身上到處沾著血跡,看來是一個剛剛抓住,臨時關到這兒來的犯人。
  • 我在石板坡看守所經過了十五天,雙手才能握筆寫字。提審員將我傳去的第一門「功課」就是寫出材料,交待我寫的「反動文章」。我知道,這是認定我「反革命罪」的第二道程序,實際上就是「終審程序」。
  • 這年夏天,我在這裡看到了趙凡,我倆在放風時相對凝視良久,那晚又勾起了我對趙家灣的回憶,很想找機會問他,怎麼也落到我這個地步。但沒找到這機會。
  • 1960年10月份,我結束了兩年多的「右派改造」生活和八個月的監獄生活,彷彿一直在一場漫長惡夢中跋涉。我的煉獄還剛剛開始,我將去的地方,是一所更殘酷的人間地獄。
  • 看那很狹窄的店面裡,懸掛的竟是一些洗淨了的補巴衣服!這使我注意到了街上行人們的衣著,與三年前的解放服和中山裝為主體的衣著沒什麼區別,色彩依然的藍、灰、白,三種流行色。
  • 這孫家花園原是一個從毛鐵到零件,全都自行加工的小而齊的機械加工工廠。許多穿著藍色背心、背上隱約有勞字標記的犯人,就是這兒的工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