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298)

中集-第十章:「文革」尾聲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四節:強弩之未的猖狂喚醒皮天明(3)

(二)二胡情誼(2)

「文革」中像這樣的故事太多了,那把被折斷龍頭的二胡,引起了我的注意。

如今,當我面對皮天明的請教,反而讓我為難起來,弓法和指法,我是講不出來的,想了半天,我只能用「練」來回答求教者:「憑著你的聽覺,用你的心去指揮你的兩手,反覆修正,以求達到手和心的一致。除了『心領神會』之外,我確實講不出多少奧妙。」

於是皮天明回到他的監舍,取出了那「紀念品」,坐在我的對面,跟著我調好音調,緊了緊二胡的弦把,便開始拉起來。

初學二胡的人,包括我在內,最怕初拉出來的殺雞殺鴨聲遭人恥笑,所以總是把卡子取掉,依依呀呀的先拉給自己聽,一面修正自己的弓法和指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啞練」,達到可以讓人聽的程度後,才敢將卡子安上。開始時拉弓的手極輕,發出很低的聲音,絕不敢放肆,以招致聞者的非議。

然而皮天明則完全不同,一開始,便將卡子安得高高的,拉弓的手,下得極重,共鳴箱飛出的聲音,就像一頭公牛在昂首高叫,對別人的恥笑,甚至干涉,他全都不予理會。

我從他不怕恥笑專注而勇敢的態度,看出他極強的個性。看到他聚精會神的正襟危坐在那裡,不覺暗自驚歎:一個理直氣壯不護短的人,坦誠到連自己的失誤都不加掩蓋的程度,表明他是個光明磊落的人,而沒有任何虛偽加以掩飾。

也正是這勇敢和專注,才是最快學好一門樂器的捷徑,他說,這可是他那忘年之交的哥們生前告訴他的。但是,皮天明這種毫不加掩飾的真誠,卻被鬼蜮之徒所傷害,失足於他們布下的陷阱中!!

從此以後,每當奴隸們收工回來走到六隊的圍牆外,就可以聽見皮天明十分剌耳的「殺雞殺鴨」二胡聲。但是,即便滿院子充滿他蹩腳的琴聲,總比打罵呻吟聲好聽得多。

看他的拉琴姿勢,並不拘泥,坐累了,就跪在舖位上,凝神聚氣十分虔誠,開始還有人對他的琴藝評諷譏笑,時間久了,開初討厭他琴聲的人們也漸漸聽慣了,沒有人對他再加嘲諷,反而還有誇獎他的琴技進步很快。

於是,我對皮天明的坦誠、勇敢、執著的性格產生了好感。為了更深入瞭解他的內心,我常主動找他聊天拉家常,漸漸地,從他對身世的介紹中,我發現了他那雙倔強的大眼睛裡,包藏著一眶人間的辛酸:

他的父親是早先銀行裡的一名普通職員,他出生於1954年,五歲就失去了生母,因為家庭貧寒,繼母很不喜歡他這個前母留下來的孩子,自從繼母生下弟弟後,什麼家務事都要他做。

文革開始那年,皮天明才十二歲,父親去世不久,繼母帶著才滿四歲的弟弟,離開了家。從此他拉過板車,過著半流浪的生活,後來在一次打群架中,結識了他的哥們。

文革武鬥中。皮天明的哥們被打死,他奮起復仇,落入監獄。年僅十五歲的皮天明,落到以少管所為家的地步。

在大陸這個大監獄裡,人們的悲劇太多,人們遺忘的事情也多,在這個人口太多的國家,像皮天明這樣渺小的生命,只是千千萬萬中的一個。這些被文化大革命遺棄的渺小生命,被少管所收留,在少管所裡,他飽嘗了拳頭和虐待,監獄像一個消化弱者的垃圾箱,消化了他們弱小的生命。

「我發誓,我要毀掉這吃人的垃圾箱,即使我去死也在所不惜。」皮天明在介紹完自己的身世後,一字一板的說道。從他那倔強的眼裡,使我看到了又一個孫明權式英雄影子。

我作為「反右」的犧牲品,而皮天明則是『文革』犧牲品。雖然年齡相差整整十六歲,但仍有共同之處,黑暗的社會,使我們走到了一起。經過練教二胡,我們的心距離越來越貼近了。(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所謂改造油庫灣,就是把這條因雨水沖刷而成的溝壑,用流放者肩挑背磨填成一灣梯田,並在這灣梯田一側的山腰上,修出一條寬八公尺的公路,成為由鹽源農牧場進入鹽源縣的通道,設計者把它描繪得十分宏觀。
  • 第一天,我們從早上六點幹到了第二天凌晨一點,整整十九個小時。留給我們睡覺的時間只有四個小時。就這樣幹,徐世奎宣佈,我們「欠下」三分二的任務沒有完成。
  • 流放者討論廣播裡傳來的毛詩新作時,忘卻了曠日的疲勞。就在他們的注意力被廣播裡傳來故作呻吟的「詩歌」所分散時,死神卻已悄悄地站到那神仙土坎上了。
  • 由於過度疲勞,死神隨時在窺視我們,現在當我看到蔡先祿被人抬走時,走過去揪開蓋在他頭上的破衣服,看著他緊閉的雙目和嘴角上一抹鮮血,不知是不是最後一瞥?心裡怎不湧起惜別之情,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下來。
  • 1970年初,雲南通海發生大地震,接到報告後,皇上忙令新華社封鎖消息。不但不組織搶救,還拒絕國際救援組織的人道救助,只對災區運去了幾十萬冊《毛主席語錄》和幾十萬枚毛澤東的像章
  • 根據大家收集到的情況,決定派人去重慶尋找活動頻繁的「人民黨」,對於這個組織,當時只是耳聞,並不知道具體情況,因為在獄中,我們不可能知道詳細情況,一致決定,由劉順森同熟知重慶的孟平和楊漢群一同越獄,去完成這極其危險的使命。
  • 正當樊有才向何慶雲報告劉順森失蹤時,嚴管一組的馮俊伯也氣急敗壞的跑來報告說,他們組跑了孟平和楊漢群,說劉順森大概是在大家都熟睡時逃走的。
  • 現在何慶雲對「火炬」有了新的認識,雖然他與林扯高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但不得不承認,利用奴才監視「火炬」的方法是正確的。他放棄了對火炬份子採用說服教育的「陳腐」做法。
  • 我驚得差一點喊出聲來,原來三人正是我們日夜懸念的劉順森、孟平、楊漢群。他們出現時,劉順森走在最前面,上身穿著黑色的燈芯絨上衣,手上戴著手銬,蒼白的臉上留著一路的風塵,但並沒有喪氣,彷彿在思考著自己的失誤。
  • 皮天明隨身攜帶的破爛行李上,插著一把斷了一截龍頭褪色的舊二胡。一身裝束,很像一個走江湖的落魄藝人,腳上穿著一雙舊皮鞋,前面已經裂開了口,從裂口中露出腳的大姆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