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之間不得不說的事兒

歷史原來這樣之兩漢之間(二)

作者﹕劉翰青
font print 人氣: 90
【字號】    
   標籤: tags: , , ,

王家的隱患

王氏一族如果都能夠順天知命,安分的享受祖上留下的福德,未嘗不是件好事,無奈,王家富貴的第一代好像都不太重視教育,導致王家的「官二代」、「富二代」們不懂得惜福,不知自己一頓能吃幾碗乾飯,窮奢極侈、紙醉金迷,給王氏家族埋下了危險的種子。更嚴重的是,王家的三伯四叔、七大姑八大姨,如果僅僅有爵位,享受點厚祿,那麼,日後吉也罷、凶也罷,不過是王氏一族的事,可是,從王鳳開始,王氏家族的很多成員迅速進入政府中樞,這就打破了中國傳統社會下,政府中各職位權力的相互制衡,破壞了漢帝國的根基。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天子與百官各有其許可權範圍,也各有其責,自然的形成了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這是我們很多現代人,因為教科書和影視作品的影響,常常模糊的地方。以漢代為例,皇帝的級別類似當今的總統,這是眾所周知的,之下,設有三個類似總理國務卿的職位,即:

丞相(漢哀帝元壽二年,改稱大司徒),掌全國行政,相當於當今的總理、國務卿,有封駁(就是拒絕執行)皇帝詔書的權力;

太尉(漢武帝建元二年,以大司馬代之),為全國最高軍事統帥,相當於三軍總司令;

御史大夫(漢成帝時,改稱大司空),為副丞相,掌監察大權,類似廉政公署長官。

丞相部下有諫議大夫,就是我們常說的「諫官」,負責監察皇帝過失;御史大夫部下有兩位副手,一是御史丞,負責監查朝中百官,另一位是御史中丞,負責監察皇室及地方大員。

這種政府結構在通常情況下,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權力過於集中而造成的獨裁,但是,如果這些本該相互制約的官員道德敗壞,都不盡自己的職責,那再好的政府結構也是形同虛設。而此時,王家成員一股腦兒湧進來,佔據各重要職位,除非他們家個個是聖人,否則,他們相互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足以使那種權力制衡的作用蕩然無存。西漢王朝由此種下了覆亡之禍,真是「一土(王)臨朝更不祥」(姜子牙預言《乾坤萬年歌》)。

書歸正傳,在多為紈絝子弟的王家第二代中,卻有個醒目的例外,他就是日後篡漢自立的王莽(字巨君)。

王莽的身世

王莽的老爸叫王曼(字元卿),在王禁的八個兒子中排行第二,不過這位二爺沒趕上王家發達的時候,早早的就撒手西歸了,他是孝元皇后的八個兄弟中唯一沒有封侯的。因此,王太后總覺的這個早死的弟弟有點虧,而王曼的太太成了寡婦以後,也是寂寞的很,就經常進皇宮來,和自己這個婆家姐姐聊個閑天兒、嘮個家常兒什麼的,所以,王太后對王莽這個侄兒有幾分格外的憐惜。而王莽自己,因為沒有堂兄弟們那樣的侯爺老爸,家裏沒多少錢,所以他在少年時代,著實過了一段物質遠遠匱乏於精神的「吊絲」生活。

不過,王莽對「關係學」的研究屬於無師自通型的,無論是社會上結交的朋友,還是家裏的幾個叔叔大爺,對他的印象分都是「A」——「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漢書‧王莽傳》)。在漢成帝陽朔年間(西元前24年——西元前21年),王鳳病臥在床,王莽對這位大司馬伯父的照顧,真的是盡心盡力,幾個月沒脫衣服睡覺,把自己弄的蓬頭垢面——「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漢書‧王莽傳》),這一番舉動自然讓王鳳大為感動。如果只看這些表現,或者說,如果只被他「表現」出這些,人人都會以為,這真是個謙謙君子,可是日後,給王莽蓋棺定論時,人們才明白,他這一輩子,幾乎都在詮釋,什麼叫「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王鳳這一病,就再沒起來,彌留之際,他叮囑親姊妹孝元皇后和外甥漢成帝劉驁,要好好照顧自己那個早早沒了爹的侄子王莽。劉驁本來就很平庸,這些年一直依賴這個大舅王鳳,他臨終託付給自己的又是自己的表弟,於是,劉驁當場任用王莽為自己的黃門郎(皇帝身邊負責打雜兒的「秘書」兼侍衛),後來又提升為射聲校尉 (「總統衛隊」弓箭小隊長),職位不高,但是地位特殊,總在皇帝身邊晃悠,便於結交上流社會的人士。然而,此時誰能想到,這個小小的黃門郎,竟然是姜子牙在《乾坤萬年歌》裏預言的「改年換國篡平床(漢平帝後,王莽篡位)」的主角。

王莽果然沒有浪費自己的特長,在「總統衛隊」裏工作了幾年,人緣混的真不錯,他五叔成都侯王商給漢成帝寫了份「申請」,請求把自己的封邑分一部分給王莽。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往漢成帝那寫「表揚信」的,把王莽誇了個地下沒有、天上無雙,這些人包括長樂少府(太后的秘書長)戴崇、侍中金涉、胡騎校尉(騎兵大校)箕閎、上谷都尉(公安廳長)陽並、中郎(總統衛隊分隊長)陳湯,這些人不單是政府官員,而且「皆當世名士」(《漢書‧王莽傳》)。如此一來,漢成帝也覺的自己這個表弟確實很「給力」——「上由是賢莽」(《漢書.王莽傳》)。

高超的演技

永始元年(西元前16年), 王莽被封為新都侯,並且,官職從此步步升高,可是,王莽的態度卻越來越謙卑,他把家裏的車啊、馬啊、好衣服啊,都分給別人了,又結交社會名流、達官顯貴,一時聲名鵲起,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在誇讚王莽。一個人如果能被舉世稱其賢,要麼真的是聖人,要麼是個「表演帝」,王莽屬於哪一種呢?

史書上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王莽「嘗私買侍婢」(《漢書‧王莽傳》),就是說他偷偷的買了一個丫環,這件事本身就很奇怪,找個「小保姆」什麼的,本來是件很平常的事情,為什麼要偷偷摸摸的呢?接下來的情節就更戲劇化了,王莽那些表兄弟和堂兄弟們知道了這事,王莽馬上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後將軍朱子元一直沒兒子,我聽說這個姑娘能生兒子,這是送給老朱作老婆的。」說完立即把這個丫環送到朱子元家去了。

單看這一件事,好像讓人有點暈,不太清楚王莽到底想幹什麼,如果把幾件事聯繫在一起,也許就明朗了。綏和元年(西元前8年),王莽被提升為大司馬(武裝部隊總司令),官是越做越大,表現的卻「愈為儉約」(《漢書‧王莽傳》)。有一次,王莽的老媽病了,朝中眾大臣免不了讓太太們去王家探病,結果出來待客的是一中年婦女,衣服下擺離地面二尺多遠,布裙剛剛遮住膝蓋,這整個兒一身僕人的裝扮,眾夫人這納悶兒:「我們來看病號兒,怎麼讓他們家保姆接待我們啊?」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那原來是王莽的太太,眾人當場「暈」倒。

簡樸本是好性情,可是過了度就是矯情了,身為「國家領導人」,不肯奢華當然是社稷之福,也有助於官場廉潔之風,但如果要讓別人認為連一套正常的衣服都穿不起,那做戲的傾向未免太明顯了些。因此,班固評價王莽「匿情求名如此」(《漢書‧王莽傳》),意思是,他為了博得好名聲已經矯情到「雷人」的地步了。

但是,王莽欺世盜名也好、收買人心也罷,他不過是老哥兒一個,不會對社會風氣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他自己省吃儉用,也確實嘗到了苦頭。班固恐怕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其後世,在同一片土地上出現了更變態的傢伙,他們身居高位、口唱高調,「裸官」留在朝中搜刮民膏,舉家送去四夷購產置業,手握「橡皮圖章」,把大片壯麗河山拱手「賣」掉,卻動輒誣陷普通平民裏通外國、勾結番邦,而且滿朝官員莫不如此,那才叫「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 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古人眼中的偽君子王莽,若與此相比,簡直就是個「廉政官員」、「優秀幹部」。

書歸正傳,王莽的大司馬當了一年多之後,漢成帝的駕也「崩」了,因為漢成帝多年沒有兒子,所以早年立了自己的侄子劉欣為太子,如今,劉欣繼承皇位,是為漢哀帝,太后王政君也因此又「升」了一級,成了太皇太后。不過劉欣是個短命皇帝,十九歲登基,二十五歲就死了。於是,由王莽提議,他的堂弟王舜迎立中山王劉衎作為漢成帝的後人,繼承大統。

西元前一年,劉衎即位,他就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漢平帝。這一年,劉衎才九歲,剛過撒尿和泥玩兒的年紀不久,因此,由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稱制,正應了當年那位「元城建公」的預言——「後八十年,當有貴女興天下」(《漢書‧元后傳》)。王政君已經是古稀之年了,精力大不如前,也是天數使然,大漢王朝該有這一劫,朝中大臣一大把,其中,他們王家的親戚也不少,她偏偏把政事都託付給侄子王莽。從此,王莽大權在握,拉開了姜子牙預言的「改年換國篡平床(漢平帝后,王莽篡位)」(《乾坤萬年歌》)的序幕。@*
(未完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定的事,無論人覺的如何難以實現,最終都會戲劇性的呈現在歷史舞台上。
  • 漢武盛世後,自漢元帝以下,歷代皇帝或優柔仁若,或耽於癖好,或短祚夭壽,出現宦官、外戚先後專擅朝政,導致綱紀紊亂、吏治腐敗的亂象。西漢從輝煌強大走向衰落,加上王莽篡漢,迅速走向敗亡。
  • 據《後漢書‧羊續傳》載:羊續,後漢泰山平陽(今山東泰安)人,為官清廉奉法。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續被任命為南陽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趙慈反叛,殺死了原任南陽太守,並攻陷元縣,一時間人心惶惶。羊續毫不畏懼,身邊只帶一個小書僮微服前往,他「觀歷縣邑,采問風謠,然後乃進。」到任後,快刀斬亂麻,迅速平定叛亂,人民歡欣鼓舞,得以安居樂業。
  • 韓信打下漢室天下,享受戰果卻詭計多端厚顏無恥的劉邦,將叱吒風雲功高蓋世的一代戰神蒙上「謀反」的罪名冤死在長樂宮中,留下一段千古遺恨。
  • 她本是一位侍女,卻能不費一兵一卒,平息了邊境戰亂。圖為清 康濤《持節仕女圖》(局部),紙本設色,浙江省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一個身著漢服的女子,手持漢節,乘坐駟馬錦車,代表朝廷到屬國宣詔,這是幾千年來絕無僅有的一幅景象。她本是一位侍女,卻能不費一兵一卒,平息了邊境戰亂。後來她被朝廷任命為正式使節,遠足西域異國,功比蘇武。
  • 他五歲為王,十九歲稱帝,在位27天就被臣子給廢黜了,期間幹了一千多件壞事,荒淫無度。33歲的一生,經歷了王、帝、民、侯四個身分。他就是西漢的第九位皇帝,史稱漢廢帝的海昏侯劉賀。
  • 牛耕和鐵農具的使用,對農業增產關係至大。從兩漢史料記載可知,凡引進牛耕和犁耕的地區都是田疇墾闢,百姓豐足。
  • 西漢初年鐵犁和牛耕的使用面仍很狹窄,局限於黃河中下游的部分地區。淮河以南,尤其是江南地區仍未使用鐵犁和牛耕。《漢書‧地理志下》記載:「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褥。」這裏的耕作方式不用牛耕,而是用鏟、攫、鍤等。北方此時也並未普遍使用牛耕。從考古發掘來看,至今可以確認出有西漢前期鐵犁的遺址只有一處,即山東滕縣古薛城遺址。接近於這一時期的鐵犁,發現也不多。這說明此後的鐵犁和牛耕技術得到推廣。
  • 古代文明建基在農業之上,牛耕則是古代農業文明的主要內容。在以牛耕為主的文明時期,牛可以稱作國之根基。漢宣帝時期丞相「丙吉問牛」的故事受到後人稱讚,原因在於丙吉作為丞相深知牛對於以農為本的王朝意味著甚麼。 牛耕技術的出現是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早在兩漢時期,中國的牛耕技術已經普及並達到成熟。
  • 張良,字子房,其先五世相韓。後來韓國為秦國所滅,一時間君臣授首,百姓屏息。張良自謂世受君恩,久叨榮祿,一朝國破,無以為家,一心想為韓國報仇。於是散盡家財,學禮淮陽,遠遊東方,終於倉海君處得一力士,願為刺秦。二人私著鐵椎,遂有博浪沙驚天動地的一椎之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