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才女」系列之八:未若柳絮因風起 群釵各賦女兒詞

【紅樓才女】堪憐詠絮才

柳笛

清代孫溫繪製《紅樓夢》圖畫(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78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東晉的一場大雪飄落在詩酒風流的高牆深院,化作那個時代最美的詩情畫意。謝道韞悠然吟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從此,詠絮之才成為稀世才女的代稱。以絮詠雪,已是難得的天然佳句,若是以絮為題,卻要如何演繹?

在大觀園由盛漸衰的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殘,詩社的活動早已擱置一年。雖有林妹妹以一首《桃花行》重振詩社,但由於各種俗務纏身,詩翁們到底沒有再做起詩來。

某一日,湘雲百無聊賴,在庭院中瞥見飄飛的柳絮。從來詩才敏捷的她,等不及詩社的安排,信手填一支《如夢令》。其詞曰:

豈是繡絨才吐捲起半簾香霧。

纖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

古時候,文士視詞為「詩餘」,大多以賦得律詩、絕句為能事,對詞的創作不甚重視。而當宋人蘇軾「以詩為詞」,才女李清照作《詞論》提出「別是一家」,詞的特性與傳統才逐漸得到確定。詞牌數量眾多,錄入典籍的便有一千多個,每個詞牌對字數、聲律、對仗的要求各不相同,其繁雜程度更甚於詩,創作難度也更高。或許正因如此,大觀園的才女們大多能作詩,卻很少留下詞作。

似乎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開始,與柳的意象總是不離傷別、飄零的意境,僅有少數幾首譬如「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清新之作。湘雲這首詞則精巧可愛。她本是嬌憨直爽的少女,只在熏風中感受到美景帶來的愉悅。柳花吐露絨球般的白絮漫天飛舞,彷彿化作濛濛霧氣。

柳絮飄滿庭院,占盡春日風光,鶯燕等春鳥也只能發出幾聲妒忌的啼鳴。然而在這片熱鬧的繁華景色裡,卻值春光消逝的時節。她信手一揮,將幾縷柳絮捧在手心,希望留下它們,也留住春天。身在良辰美景間。

樂天的湘雲來不及感時傷世,完全以純真達觀的心態及時享受自然的造化。她的柳絮,輕靈迷濛似一場沉酣香夢,讓她暫離紅塵紛擾,忘卻身世煩憂。即使這眼前景緻稍縱即逝,她依然發出最純真的呼喚:「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

黛玉也被這首純真熱情的小令打動,讚其「新鮮、有趣兒」。這時詩社已更名為桃花社,社主為黛玉。心思敏捷的湘雲生出主意,請黛玉明日起社,約大家來填詞。黛玉早被她的柳絮詞喚起詩興,欣然應允。哪知湘雲性急,又道今日天氣好,何不就定在今時?

大觀園的最後一次結社,便定在了瀟湘館,寶玉、寶釵、探春等相繼而來。黛玉和湘雲早已擬好題目,以「柳絮」為題,每人填詞一闋。眾人先將湘雲的小令稱賞一番,便在夢甜香的裊裊青煙中開始詩意之旅。

屢次落第的寶玉這次又交了白卷,詩才稍遜的探春只作出半闕,寶釵偏偏賣個關子,要瞧了別人的,才能看自己的。眾人便評賞最先完成的瀟湘之稿。黛玉作的是一首《唐多令》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

一團團逐隊成毬。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

嘆今生誰舍誰收

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這首詞以工整細膩的筆法,描繪出一幅淒美的飛絮圖。百花洲乃黛玉故鄉——蘇州的一處名勝,燕子樓是才女關盼盼獨居並亡身的地方。柳絮離開枝頭,因風漫舞,無依無靠,讓多愁善感的黛玉想起家鄉,還有那位香消玉殞的美人。黛玉的宿命是以眼淚報恩還債,她卻用淚眼婆娑洞徹人生如絮的因緣。

空中的柳絮團團簇簇,看似成群結隊,卻已是無根浮萍,無論南北東西,做不得半點主。人生,不也是這般漂泊不定,不知歸宿嗎?風拂柳絮的姿態,看似柔情繾綣,風情無限,在黛玉來看,不過是剎那芳華。最終,微風會變成朔風,綠枝會化作枯木,這柔弱的柳絮不知將隕落何方?

黛玉詠絮投射她對身世際遇的感傷,賦予柳絮一個個憂傷的姿容。人會一夜愁白頭,柳絮離開樹梢時,正是枝葉嫩綠青碧之時,但它選擇純白作為主色調,恐怕也是預知了命運,這才愁白了青絲吧。春紅落盡,尚有惜花人掩埋於淨土,而柳絮飛向天邊,是誰捨棄了它,又有誰來將它收葬?它一旦離開枝頭,任憑風隨意吹動,飄向未知的遠方,這與遠嫁的女兒有何異?而這一切,卻無人關心、挽留,柳絮果然是薄命人的寫照!

這首詠絮詞美則美矣,情景的描繪、情緒的表達,均屬上乘筆法,唯一不足的便是立意太過悲涼。無怪眾人看後皆感嘆:「太作悲了,好果然是好的。」贈她「纏綿悲戚」的點評。

清代孫溫繪製《紅樓夢》圖畫(公有領域)

最後,眾人一起來看寶釵的作品。寶釵先將作品構思說與大家:「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的東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看來,寶釵是要再續螃蟹宴的驚世之筆,將詠絮翻出不尋常的新意。只見她的《臨江仙》寫道: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才讀第一句,湘雲便搶著讚美,說這句已出人之上。明禮練達的寶釵看待事物的眼界總能超越世俗,她筆下的柳絮不但身分尊貴,還有一股不與世同的清潔態度。

這一幅飛絮圖畫在瑰麗堂皇的白玉堂前,東風拂過,它沒有被吹散四方,反而被吹得更加舒展均勻,展示著華貴雍容的儀態。寶釵這起句果然在境界上超出前人淒美的意境表達。

柳絮飛舞引來蜂蝶紛紛追隨,在半空中相互映襯,好不熱鬧。一筆帶過滿園興盛的春光,她又引出更為精妙的解讀。柳絮隨風高飛,這是風在助它,免於逐水而逝、零落成泥的凋零結局。再看那萬千條柳枝,無論葉落花飛,終不改沉靜垂下的溫默姿態,對於柳絮的離去,它也是一副聚散隨緣的達觀姿態。

這玉立的柳枝、飛動的柳絮,何嘗不是寶釵隨分從時、順其自然的志向表達嗎?美好的柳絮縱使無根又有何妨,寶釵道出全詞最為明快激昂的一句:「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好一個薛蘅蕪,一首詠絮詞一掃他人詞作的頹喪陰鬱,表現出對生命的由衷喜悅和尊重,是一種志氣高昂的端正精神。柳絮飄向天邊,有人感應到春光乍逝,有人讀到離恨愁苦,也有人望見浩渺青雲,激發靈魂深處最有力的讚歎。

眾人讀罷,皆是拍案叫絕。寶釵的詞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海洋,一浪一浪將作品的情緒推向高潮,最終沖向天空,與青雲相接。

還記得金陵十二釵的判詞上有句話:「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說的正是詩才不分伯仲的釵黛。「詠絮才」一句雖然喻指黛玉,但柳絮實際上照應的是雪,或許就是「豐年好大雪」的薛寶釵吧。這樣一來,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何詠柳絮一社,雙峰並立的仍不出寶釵與黛玉。@*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謝道韞是東晉才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
  • (shown)寶釵是體態豐滿,品格端方,才德兼備,性格大度,在她冰冷的外表下,也藏著一顆火熱的心…
  •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屬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石頭記》、《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提到《紅樓夢》,很多人不禁會想起這樣一句話:「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紅樓夢曲引子》。
  • 謝道韞(約376年前後在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她聰慧果敢,才學過人,品味高雅,為東晉女詩人。
  • 紅樓夢》中,有兩次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詳盡描寫,其實這兩次描寫,第一次是為了以預言的形式提前給出書中所涉及的主要女子的天定的宿命。當然不但寶玉看不明白,第一次接觸此書的讀者,也會跟寶玉一樣,不知那些命運冊子所畫的圖和文字到底說的是何天機。也不明白為何曹雪芹要在這裡設下這些迷團。
  • 大觀園裡千紅萬艷,黛玉以靈氣與才情最為出眾,容貌也是一等一的。黛玉之美,不單單是五官體態的纖柔,更多地來自仙界的純清、人間的詩心、身世的流離共同滋養而成。在心為志,發言為詩。黛玉題詩,借古人言志,自是要在浩瀚歷史中,甄選出與自身遭遇、心聲最為契合的幾位,嗟人也是自嗟。
  • 黛玉這首詩將海棠的素白纖媚,與自身的嬝娜風流展演得淋漓灑脫,似涓涓溪流順勢流淌,不著一絲雕飾痕跡。眾人評此詩「風流別緻」,實至名歸。
  • 如果說海棠詠是一次自然無為的寫意小品,那麼菊花題應是精雕細琢的錦繡華章。可知寶釵不僅懂菊花,更懂人心。 湘雲一句笑言,寶釵從旁暗助,將海棠詩社的活動推向興盛的高峰。
  • 這場夢黛玉作得雅緻,獨臥東籬,醒來時微雲清輝,又似一個仙境。這疏放的意態倒教人想起湘雲醉臥芍藥裀的情形。一處是碧影朦朦,一處是紅粉夭夭,一個清玄淡遠,一個穠麗重彩。更巧的是,黛玉秋酣是詩中虛景,湘雲醉眠是眾釵親眼所見,這實與虛的微妙區別正將二人內斂與奔放的性情表現出來。
  • 有宴無酒,不可謂盡興;有酒無詩,不可謂風雅。因湘雲起社而成的螃蟹宴,不僅為賈府女眷帶來一番天倫之樂,而且成就了兩組題詩,「菊花詩」與「螃蟹詠」。菊花詩自不必說,乃是海棠詩社精心籌劃的閨閣雅事,而螃蟹詠,竟是寶、黛、釵三位主角緣事而作、緣情而發的神來之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