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點睛之筆

作者:鄭重

作者以幽默詼諧的誇張手法,塑造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大魚形象,表達了自己嚴肅的生活原則。(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75
【字號】    
   標籤: tags: , ,

點睛之筆

晉安帝義熙年間,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城郊落成了一座金碧輝煌的瓦官寺。和尚向京城中的達富貴人、善男信女募捐。著名畫家顧愷之在化緣簿上寫了「認捐百萬錢。」和尚以為他在吹牛,讓他把數目塗掉。顧愷之說:「我向來言必信,行必果,不會少分文。你們在廟裡替我找個住處,再替我找一塊空牆壁,我要作畫。」

顧愷之在壁前,忙了一個月,畫成了一幅菩薩人物像,但其中的主像維摩詰像有眼無珠。顧愷之對和尚說:「這點睛之筆,我要等開廟門那天來作,到時請你們向那些看我作畫的人募錢好了。」

開廟門那天,顧愷之在潮水一般人群的喝采聲中,完成了那神來的點睛之筆。大飽眼福的人們紛紛捐贈,數目超過百萬錢。

智救災民

傳說,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在做右軍將軍時,琅琊郡一帶連年大旱,顆粒無收,窮人把草根樹皮都吃光了,貪官豪紳們卻見死不救。王羲之於是寫了一道奏章,騎上快馬,不分晝夜地直奔京城。皇帝接過奏章,不管上面什麼內容,卻全神貫注地欣賞起王羲之的書法來。特別是奏章的「放糧」二字,飄如浮雲,矯若游龍。皇帝邊看邊稱讚:「放糧——好,好,好!」話音剛落,只聽王羲之在下面高聲應道:「謝主隆恩!臣今日就去琅琊放糧。」等皇上明白過來,已是潑水難收了。只好將錯就錯,任王羲之為放糧的欽差。王羲之當天就打著「奉旨放糧」的大旗,急急趕回琅琊郡放糧了!@*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慈禧的尊號達十六個字,稱為:「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她死後,有人寫聯嘲諷她。 上聯說:「垂簾廿餘年,年年割地;」 下聯說:「尊號十六字,字字欺天。」
  • 有一個貪官,寫了一副門聯:「眼前皆赤子,頭上有青天。」自誇門聯寫得好,揚言誰能改動一字,以重金相謝。
  • 不久,這位貪官病死。有人作聯曰:「早死一時天有眼;再留三日地無皮。」
  • 後來,書生下船,走到了長沙城南的天心閣,登上城樓,他見碧空中,一群鴿子,時飛時落,忽然閃出靈感,連忙回去找到老艄公,對出下聯:「天心閣,閣落鴿,鴿飛閣不飛。」
  • 為了方便記日,有位畫家便畫一幅梅枝圖,八十一朵梅花都畫成「空心」。自冬至起,他就逐日用硃砂筆染其一朵,等梅花全部染紅後,也就冬盡春來了。因此稱之為「九九消寒圖」。
  • 畢文簡擔任郡府從事,聞知他的才名又聽說他家以磨麵為生,就叫他以磨為題作一副對聯。王禹偁不假思索,隨口吟道:但取心中正;無愁眼下遲。
  • 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出口不凡。朱熹感到驚奇,說「這孩子長大,前途當不可限量!」
  • 此對中的「星」、「薪」、「心」,音同義別,下聯也必須對等,才能符合要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