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鑿刻家貌》

Q萌媽媽虎姑婆的一面

作者:鄭如晴

媽媽最讓我難忘的地方是她連和我們玩都很認真。(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4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有多少父母會和自己的孩子玩遊戲?例如媽媽扮演虎姑婆,爸爸扮演虎伯伯。

這類遊戲好似鬼抓人,被抓的尖叫連連,抓人的亢奮莫名。遊戲於是展開,妳跑我追。如果有三個以上的孩子,保證驚聲雷動,整個屋子都在搖撼。

兩個女兒小時候,很喜歡我和她們玩虎姑婆遊戲,不但自己享受,還推薦給鄰家小孩。

有一次,經過她們房間,正巧聽到鈞甯對來玩的小朋友說:

「妳要不要玩虎姑婆?我媽很會抓人!」

「和大人玩?很不好玩耶!」

小朋友搖搖頭。

「不會!不會!我媽超會玩!她會裝出可怕的樣子,叫出可怕的聲音!」

鈞甯接著很神祕,壓低嗓門繼續說:

「她還有一個絕招,很會啃小孩的手指頭!」

「啊!咯咯……我不要!」

那小孩一邊笑,一邊縮著頸子,雙手環抱住頭,做出害怕的樣子。

「超好玩的,保證妳玩了還想再玩,我媽真的好像虎姑婆!」

鈞甯兩隻小手誇張的舞在小臉前,好像一對虎爪。

「好啊!好啊!我要玩,叫妳媽一定要來吃我喔!」

那孩子縮在雙臂下的圓圓紅臉蛋好興奮。

「我媽最喜歡吃小孩白白胖胖的手……」

鈞甯認真的把小朋友的手抓過來,仔細端詳。那孩子笑得更大聲了,我這個站在門外的虎姑婆,只好躡手躡腳,一聲不響溜走。

在女兒心目中,我算是盡職的虎姑婆。

張鈞甯說:

「到現在我還記得媽媽扮演虎姑婆的樣子,為了逼真,這個虎姑婆完全不計形象,齜牙裂嘴,還配合音效,發出『喀滋、喀滋』啃骨聲。有時,甚至玩得太刺激了,我半夜還會作噩夢。事後,媽媽會說,這個虎姑婆要斯文收斂一些了。但禁不起我們的抗議,她只好又張牙舞爪,一邊大動作一邊說:『唉!虎姑婆真難當,比我上班還累!』

媽媽最讓我難忘的地方,她連和我們玩都很認真。也許,我們從小都把她當成我們的玩伴,有時忘了她是媽媽,所以會對她沒大沒小,甚至在爭論事情時,我也一副理直氣壯。事後反省,發現媽媽對我們的教育,採取開明的態度和方式。但也因為這樣,我們無話不談,大至人生問題,小至兒女私情,毫無禁忌。

我很喜歡這樣的母女關係:只有分享,沒有負擔。我想,這應該是充滿童心的媽媽,扮演虎姑婆,所帶來的長期效應吧!」 

大人何妨有時也變成「大的小人」,和孩子一場混戰,保證立刻擁有孩子的單純快樂,受益的豈止是孩子?

而童年的意義,不就是一代代浪漫純真的憧憬與回憶?◇

——節錄自《鑿刻家貌》/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文苑〉登文)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的詞在中國文學歷史上,是詞這種文學體式的復興時代。為什麼說是詞的復興時代呢?因為從宋朝以後經過了元和明兩朝,而元朝興盛的是曲(如散曲),是雜劇(如王實甫的《西廂記》);明朝興盛的是傳奇,像湯顯祖的《牡丹亭》之類。元明兩代流行的是散曲、雜劇和傳奇。
  • 趙子龍懷著幼主絕塵而去,那是野史傳奇的世界裡一個傳奇的畫面。
  • 沒有真實情境,孩子怎麼會有刻骨銘心的感受……熱情不會來自教室,好文章常是孩子們用沾滿泥巴的雙手,從大地捧出來的。
  • 泰戈爾的吉檀迦利有句詠唱,予人深思:「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 《山海經》這本書曾被認為是荒誕不經的幻想故事,有很多神話、和有關天象和地理、藥物、奇珍異獸等等的奇聞軼事。
  • 火車剛在月臺停妥,只見成群人潮頃刻間蜂擁而上,你死我活地瘋狂搶著擠進窄門,下車的人群也急著擠出車廂,誰也不讓誰。頓然間,吆喝謾罵聲此起彼落,我生怕火車很快開走,下一站也許是一、兩百公里之外了,心急地也在上下車的人群中推擠,彷彿進入生死拚搏的械鬥場面!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