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為何桑梓成了故鄉的代名詞呢?

作者:容乃加
一棵梓樹寄託故人意;一片鄉心長懷桑梓情。(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194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華文化中講「根」源,對養育的土地和家鄉人有深厚的感情,一旦有了能力也以回饋故里「造福桑梓」為榮。那麼,為何以「桑梓」代表故鄉呢?

看看「梓」這個字,它是一種樹,想必是一種在中原大地上到處都有的樹,所以它才能象徵鄉土,聯繫中華兒女共同的鄉情記憶。是不是這樣呢?我們看到《說文解字》解釋「梓」:楸也;「楸」:梓也。也就是說「梓」就是「楸」,「楸」就是「梓」。《陸璣‧草木疏》說「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爲梓」,細分梓是楸的一種。

楸這種樹是高大挺直的美木,高可達15米以上,木材質地非常優良,容易加工做成家具,而且樹相挺拔優美,賞心悅目。夏天時,樹開出美麗的花兒,秋天一到,樹葉敏覺秋氣,成了立秋時迎節氣的裝飾品。

楸樹。 (Pixabay)

唐宋時剪楸葉作飾品迎秋的風尚很盛行。「唐時立秋日,京師賣楸葉,婦女、兒童剪花戴之,取秋意也。」(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楸》)《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汴京的立秋日,滿街賣楸葉,婦女和兒童,都用它大大的葉子剪成花樣戴在身上。因此可知,楸(梓),是在中原大地上到處都有的樹。

古人常在家宅四周種植梓樹,同時常伴隨著種植桑樹,成了代代傳家寶。因為梓和桑對生活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樹木,把它們栽種在宅園中,可以提供生活所需的材料。桑樹結桑葚,是營養豐富的漿果;種子上的臘脂,可以點燈;桑葉可用來養蠶取絲,織造衣物,《孟子‧盡心上》說:「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梓木高大,材質細緻耐潮溼,可以建造車船和各種生活木器,可以拿來蓋房屋,《埤雅》說「梓爲百木長,故呼梓爲木王」;「屋室有此木,則餘材皆不震」(《康熙字典》)。桑梓這兩種樹非常實用,滿足人們很多基本的生活所需。

梓之花。 (Pixabay)

桑梓都是父輩就種植了,留給下一代享用成果,「桑梓,父之所樹」(《康熙字典》),因此桑和梓也代指父親,也成了故鄉的代名詞。桑梓和鄉梓、梓里同義,《幼學瓊林‧卷一‧地輿類》說:「故鄉曰梓里。」所以說「造福桑梓」,就指回饋故鄉、回饋鄉里,廣而擴之,就有了造福社會的內涵。

《詩經‧小雅‧小弁》說「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就說看到桑梓好像看到種樹的父親,萌生出恭敬的心意和態度。古人有至孝感應天地其家中長出梓樹的故事,這人是東漢的應順。《東觀漢記》記載:應順,字仲華,是東平相。他侍奉後母至孝,精誠感應所至,在廳前的屋頂上生出一棵梓樹來,後來把這棵梓樹移植到庭院中,一直長得茂茂盛盛,成了大樹。《文選‧張衡‧南都賦》說:「永世克孝,懷桑梓焉。」

一棵樹寄託故人意;一片心長懷鄉梓情。鄉之梓,凝結家鄉的情感、文化的記憶;鄉之梓,聯繫著大地的華夏父子[1],神州的中華兒女,一代連一代,走過悠遠的歲月。秋天一來,鄉梓的顏色更轉為濃烈了。

註釋:[1]《尚書‧大傳》云:「橋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
@*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 冬至:夜從今夜短,日從今日長!冬至日陽光達到南至點將要北返,陽氣從地底升起。你對「冬至」的內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盤點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與典故。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圓!黃曆八月十五日圍繞著月亮的許多民俗傳說,尤其是中秋節的神奇事兒紛紛湧上記憶的時空,讓人回味中秋節的神奇時空!它們跨越了幾千年的記憶,搭起仙凡之間的橋梁。
  • 秋天多變的風貌往往容易觸動人心,詩人詠秋的詩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詩情畫意中對應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讓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們來看一篇詠早秋的詩,體會其中簡單二十個字中蘊含的豐富文化意境與深永的意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