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三江(2):亡秦胡亥 興漢劉邦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滅亡秦朝的是胡亥,興盛漢朝的是劉邦。(Illustration – zhu difeng/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9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原文】

wáng qín hú hài,xìng hàn liú bāng。
亡秦胡亥,興漢劉邦

ㄨㄤˊ ㄑㄧㄣˊ ㄏㄨˊㄏㄞˋ,ㄒㄧㄥ ㄏㄢˋ ㄌㄧㄡˊ ㄅㄤ。
亡秦胡亥,興漢劉邦

【注釋】

(1)亡:滅亡。
(2)胡亥:即秦二世。
(3)劉邦:即漢高祖,西漢開國皇帝。

【語譯】

滅亡秦朝的是胡亥,興盛漢朝的是劉邦。

【人物故事】

秦始皇統一中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秦始皇篤信方士,祈求長生不老之術。他曾派一個名叫盧生的方士前往蓬萊仙島,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盧生到了蓬萊島,沒有找到不老藥,但帶回一本《錄圖書》,其中記載一個預言:「亡秦者胡也」 ,趕緊回報。秦始皇認為這個「胡」指的是北方的胡人──匈奴,於是派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並修築萬里長城作為屏障,阻擋胡人南侵。從此,秦始皇認為亡秦的威脅已經消除,便開始巡視天下。殊不知秦朝滅亡在即,而「胡」其實另有其人。

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在巡幸途中病逝於沙丘,遺詔命太子扶蘇回咸陽奔喪。宦官趙高、丞相李斯密謀,篡改遺詔,賜死太子扶蘇和蒙恬,並殺了二十多個公子、公主,扶少子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趙高為胡亥的老師,胡亥對趙高言聽計從,立嚴刑峻法,專權獨斷,大肆殺害群臣,連位高權重的李斯都被腰斬於咸陽。胡亥荒淫無道,趙高專權,橫徵暴斂,胡作非為,使得天下人怨聲載道,終於引發了抗秦的風暴。陳勝、吳廣首先發難,其它起義相繼而起,風起雲湧。秦朝岌岌可危之際,趙高與其女婿閻樂合謀逼胡亥自殺,改立子嬰為帝。子嬰設計殺死趙高,但已無法挽回大勢,劉邦率軍攻入咸陽,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秦朝滅亡。應驗了「亡秦者胡」的讖言。

劉邦

劉邦,沛縣人,性格豪爽,但不喜讀書亦不喜農事,其父訓斥他為「無賴」 。曾任泗水亭長。有一次他見到秦始皇出遊的盛況,發出了「大丈夫生當如此也」的感慨。陳勝起義後,劉邦在沛縣響應,大家推舉他為沛公,領導起事,與項羽所領導的軍隊成為抗秦的兩大主力。後利用秦軍被項羽牽制的機會,引軍西入咸陽,推翻秦朝。秦滅亡後,楚漢相爭,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的統治權,劉邦在張良、韓信、蕭何等人的輔佐下,打敗項羽建立漢朝。

──轉自正見網

(點閱【龍文鞭影】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韓非,戰國人,是韓國的公子,善於著書立說,但有口吃的毛病,與李斯同受業於儒學大師荀子門下,李斯自以為不如韓非。
  • 關於「臥薪嘗膽」的故事,很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踐,他在被吳王夫差打敗後,臥薪嘗膽,最終反敗為勝。而吳王夫差亡國前亦有先兆。
  • 阮籍身處魏晉之際,原本有救助世人的志向,但天下紛亂,知名人士少有能保全性命的,阮籍因此不參與世間人事,經常喝酒暢飲。司馬昭想為兒子司馬炎(晉武帝)提親,讓阮籍的女兒嫁給他,阮籍連續大醉六十天,司馬昭無法與之交談,只好作罷。有一回,官員說有兒子殺了母親的,阮籍說:「哼!殺父才可以,竟然還殺母啊!」在座的人責怪他失言。司馬昭說:「殺父是天下罪大惡極之事,你怎麼認為可以呢?」阮籍說:「禽獸知道有母親而不知道父親,殺父是禽獸這類的人,殺母則禽獸不如了。」眾人心悅誠服。
  • 王維《長江積雪圖》
    宗愨的叔父宗炳品行清高,但不願做官。宗愨年少時,宗炳問他的志向,宗愨說:「願乘長風(大風)破萬里浪。」宗炳說:「你若沒有大富大貴,也將會光耀門楣呀!」宗愨的哥哥宗泌娶妻時,當晚就被強盜打劫,才十四歲的宗愨挺身而出對抗盜賊,讓十幾個盜賊四下潰散,不得進屋。
  • 南朝劉宋時,東陽無疑所撰寫的《齊諧記》中記載,三國時魏國當陽縣人董昭之,一日,乘船過錢塘江,船行至水中央,見到一枝短蘆葦上有一隻大螞蟻驚惶的來回奔跑,怕被淹死。董昭之心生憐憫,用繩子套住蘆葦,拖引到岸邊,螞蟻沿著繩子爬上岸。這天夜裡,他夢見一個身穿黑衣的人,帶著百來個人,來向他道謝說:「我是蟻王,不慎掉入江中,承蒙您的救助,為感謝您的救命之恩,日後如果有急難,可以告訴我,當盡棉薄之力。」
  • 唐朝開國公主:平陽昭公主,她一手建立了娘子軍,娘子關也因她而得名,而且她是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用軍禮下葬的公主。
  • 程頤與其兄程顥(明道先生)同受業於學者周敦頤(被尊為理學始祖),二程學說理論相近,後人集二人學說編成《二程全書》,稱其學派為「洛學」。
  • 東漢末年,杜畿被推舉為孝廉,擔任漢中府丞。遇天下紛亂(董卓之亂),棄官避難荊州,漢獻帝建安年間才回來。《傅子》記載,杜畿從荊州回來,到許昌(今屬河南)見到侍中耿紀,兩人整夜長談。尚書令荀彧(yù,ㄩˋ)住在耿紀隔壁,夜間聽到杜畿之言,感到驚異,天亮派人告訴耿紀:「有才能優秀的國士卻不推薦,你如何位居侍中之位呢?」等見到杜畿,荀彧相知有如舊識老友,於是向朝廷推薦他。
  • 晉國大夫欒書、中行偃派人殺了晉厲公,迎立十四歲的孫周為國君。大夫們在清原迎接時,孫周說:「我本來不希望回來做國君,雖然事已至此,難道不是天意嗎?如果你們責求國君,使他獻出生命,立為國君卻不聽從國君的命令,又何必要國君?那麼兩三個人要用我在今天,不用我也在今天。共同順從國君,才是神所福佑的啊!」
  • 張旭,是盛唐時的書法家。在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將他與李白、賀知章等人稱為酒中八仙。張旭非常喜歡喝酒,酒醉之後常常狂嘯奔走,趁著酒意揮毫作書,或者用頭髮蘸墨汁書寫,世稱「張顛」。他的書法奇形怪狀,連綿迴繞,粗細對比誇張,狂妄奔放,變化莫測,世稱「狂草」。文宗皇帝下詔書稱裴文舞劍、李白的詩歌與張旭草書並稱為三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