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天地滴水中(六):流水與止水

玉茗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25日訊】不同來源的水有自己不同的內涵,不同的性情,關於水在中國古代的已有很多認識。我們常用成語“涇渭分明”。涇水和渭水在匯流時,濁涇清渭,無界卻分明,互不混淆。在長江上旅行過的人,會看到,在江水和湖水的交匯處,兩水分明。不同的水並不是很快就能交融的。

《警世通言》裡有段有趣的故事“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王安石有痰火之症,需要用長江中峽的水煎茶,托蘇東坡回四川探親時帶些中峽的水來。不久,東坡親自帶水來見王安石,王安石立即煮水泡茶,可茶色半晌才出。王安石問:“這是中峽的水嗎?”蘇東坡說:“是啊。”王安石笑道:“又來騙我了。這明明是下峽的水。”東坡大驚,趕緊據實以告。原來東坡一路欣賞三峽的風光,到下峽時才記起所托之事,只得取下峽的水冒充,心想,一樣的水流到這裡,有什麼區別呢?王安石說:“《山水經注》裡對長江的水性有細心的觀察。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中峽緩急相半。我這是中焦的病,需要用中峽的水引經。用這個水泡陽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天茶色半晌才出,所以知道是下峽的水。”東坡離席謝罪。

說到飲茶,人們很早就對流水和止水有很好的認識。《茶經》裡對泡茶用的水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之說。山水要用慢流的,急湍的不能用。江水要遠離人的,井水要用取汲多的。總之,緩慢的流水能泡出好茶。

關於流水和止水,孫思邈在《千金方》裡談到,煮人參得用流水,用止水就沒有作用。用藥是有關身家性命的事,關鍵時刻差一點也不行。在這裡流水和止水的不同是一定要清楚的。《夢溪筆談》裡也提起,有些魚只能生在止水中,一放到江中就死。還有一種鯽魚,在流水中背鱗是白的,味道鮮美,生在止水中背鱗是黑的,味道很差。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本的IHM研究所的江本勝(Masaru Emot)(The Message From Water)等人自1994年起在冷房中以高速攝影的技術來觀察水的結晶。他們發現接受良性信息的水能形成以六角形結構為基礎的完整結晶,而接觸負面信息的水結晶則歪扭散亂。
  • 日本的江本勝先生的水結晶實驗在報刊上發表後,引起了廣大讀者的熱烈反響。這裡,我們採訪了幾位科學界人士,請他們來談一談這個實驗的意義。下面是對物理學博士程珞珈的採訪。
  • 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結晶實驗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最近,正見記者采訪了几位科學界的學者。下面是對李春冰博士的采訪。我們歡迎大家加入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實驗。
  • 日本的江本勝先生的水結晶實驗在報刊上發表後,引起了廣大讀者的熱烈反響。這裏,我們採訪了幾位科學界人士,請他們來談一談這個實驗的意義。下面是對物理學博士程珞珈的採訪。
  • 隨意翻閱《來自水的信息》一書,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六角形晶體圖片,晶體之不同部位,或清晰或朦朧,或細膩精緻或簡潔端莊,賦予其豐滿之立體感,又帶來清新之感受,可謂賞心悅目。
  • 日本水結晶的實驗已越來越廣為人知。在《水的訊息》這兩本攝影報告裡,有幾幅泉水的照片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