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孟浩然《與諸子登峴首》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883
【字號】    
   標籤: tags: , ,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首》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樑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作者簡介】

孟浩然(公元689─740),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他和王維一起合稱「王孟」,是唐代田園詩派代表人物。他的詩風格清淡、自然而又韻味深長,在唐詩中自成一家。

【字句淺釋】

解題:作者登上峴山,觸景傷情、見碑落淚,寫下了這首語言平易簡淡、感情真摯動人的唐詩佳作。
峴首:峴首山,又叫峴山,在湖北襄陽的南面。
代謝:更迭,交替。
勝跡:有名的古蹟。
登臨:登山臨水。
魚樑:魚樑洲,是漢代著名隱者龐德公的居處。
夢澤:「澤」是聚水的窪地。在今洞庭湖北岸一帶地區,古代有雲澤、夢澤兩片澤地相連,後來逐漸淤積為陸地。
羊公:指羊祜,晉代人,鎮守襄陽,受百姓愛戴,死後人們為他在峴山上立碑紀念他。

【全詩串講】

人事交替更迭形成世態,時光不斷來去形成古今。
大好江山留下有名古蹟,我們如今又可登山臨水。
水淺地露魚樑洲更凸顯,天寒草衰雲夢澤遠而深。
紀念羊公之碑還在山上,讀完碑文淚水沾濕衣襟。

【言外之意】

後世詩家對孟浩然詩歌的評語中,「語淡而味終不薄」是公認的中肯之言,而這首詩也正是體現這一評語的一個標本。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詩一開篇,作者便以漫不經心的語調、極其平凡的語言,說出了一個貌似平凡、實則發人深省的真理。世上人與人之間,由於在世世代代形成的業債中互報互還,從而演化出一件件的「事」。而人與事、事與事之間,又相互糾結形成一幅無所不包的生活畫面。一幅幅生活畫面在時間的長河中飄來了,又飄去了,它們就形成一個不可分割、永不停息的整體,人們給它一個名字叫做「歷史」!「人事」和「古今」,這就是構成歷史的基本材料。但要把抽象而略帶神祕的歷史用如此具體而平凡的話語說出來,其間該有多少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和深刻細緻的觀察和思考啊!而且,這兩句話的語氣和著眼點,也讓人親切的感到作者遊心物外、跳出塵囂的恬淡心懷。

順著談古論今的心緒,「江山留勝跡」踏著「古」的腳跡,「我輩復登臨」則把讀者引到登山臨水的「今」中來。作者崇拜的隱者龐德公的居處魚樑洲,因為水位低落而暴露無遺,隱喻著歷史潮流的衰落,人們對隱者的尊重已經消減;天寒萬物凋零,可以極目遠望遼闊的雲夢大澤的蕭條景像,隱含著世態的冰涼、作者心中的淒清。

可是,羊祜去世已經四百多年了,人們為紀念他而建的石碑還矗立在山上啊!他不是一個驚天動地的歷史人物,只是因為他為當地百姓作了許多好事,人們就不讓他沉入歷史長河的泥沙!每一個為百姓作過一星半點好事的人,百姓是不會忘記他的,特別是,當人們急需他為百姓作一點好事的時候!孟浩然讀完羊公碑而涕淚橫流,因為他雖然放得下對名利的追求,卻放不下百姓啊!他為自己不能像羊公那樣為百姓有所作為而悲傷!

然而,我們可以告慰作者的是:你的詩歌也為你建立了一塊豐碑!而且,它是建在炎黃子孫的心上,更經得起歷史長河中泥沙的沖刷和搓磨!

──轉自正見網 #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代盛唐時期經濟上的穩步發展,導致了文化的繁榮;國內各民族的融合,以及日趨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使得各階層人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對各種思想和各民族文化的兼容並包,特別是儒釋道三教並行的現實,使得當時人們的思想比較活潑、言行較為開放。
  •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宋詞則是繼唐詩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另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 如果你既欣賞唐詩、又讀讀宋詞,你的生活中就是雙珠齊耀,充滿光明與美好。
  • 李白知道朋友是入川去追求功名富貴的,因而臨別意味深長地告誡他:個人的官爵地位是命中的安排、早有定局,用不著去問像嚴君平那樣的善於卜卦的人。
  • 你北面那山上的白雲一片片,我安適的隱居生活使我欣喜。登上山頭是想遙望你的住地,我的心正隨著大雁向你飛去。
  • 此詩簡淡自然、空靈無跡,頗有隨筆的味道。而在隨意揮寫間,不但勾畫了江山風景,而且抒發了傾慕高僧慧遠、嚮往隱居勝地的隱逸情懷。後代詩人和詩評家們對此詩推崇備至,認為是「一片空靈」的「天籟」。
  • 反映著一個“歸”字,以此反襯作者唯獨自己無所歸,後悔自己歸隱太遲、受盡混跡官場的孤單和苦悶。
  • 感謝我們宇宙的主宰之神,造就了荀媽媽這樣平凡而美好的人物,使苦難中的芸芸眾生有所慰籍、有所仿效。感謝作者讓我們知道這樣平凡而美好的人物,而此詩的千古流傳也正是作者應得的回報!
  •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
  • 堅定不移,心如磐石;千年不變心,萬難能忍受;孤獨更顯其堅貞,風雨更見其深情;「化為石」也「不回頭」,至死不渝的期盼著!這些可以感動每一個人的純樸、美好、高尚的節操,已經超越了思婦望夫這一具體事件。
  • 此詩所說的事情,平淡無奇;此詩所用的詞語,簡單明易。按理人人都能作、都能寫,何以單單讓孟浩然成就了這首唐詩中的名篇?意其真正奧妙,無非一個「真」字。有了這個「真」的因素,就能生出靈氣、入人心扉、搖動性靈!陶淵明的詩能讓蘇東坡崇拜得五體投地,也無非至真而已。從這一點來看,也就明白為什麼這首詩越讀越像淵明的詩了。此理真平易,奈何人不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