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緬北征戰紀實(5)

孫克剛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16日訊】

第五節﹕初入印度

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的消息﹐傳到了英國東方警備軍軍團長艾爾文將軍的司令部裡時﹐使艾爾文將軍大為驚異﹐他眼見由緬甸退回印度的英軍三五成群﹐衣衫爛爛﹐裝械俱失﹐狼狽不堪﹐以為新三十八師擔任掩護撤退的任務﹐孤軍殿後﹐經過艱辛的苦斗和長途跋涉﹐一定要比英軍狼狽十分﹐甚或竟已成了無紀律的潰軍。的確﹐新三十八師遭遇的艱苦﹐恐怕還不是愛爾文將軍所能想象得到的﹐從仁安羌之役起﹐一直到轉進到印度﹐這一個月當中﹐新三十八師﹐無日無夜不在緊張危險的局勢中﹐苦撐惡闖﹐尤其是從刊帝到旁濱的一段﹐自古即為印緬隔絕地帶﹐無路可通﹐官兵都從河裡涉水行走﹐不但忍飢挨餓﹐並且還不能有片刻睡眠的時間﹔但這一切的艱辛﹐都沒有減弱官兵們的精神﹐他們都明白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到印度﹐他們被“軍隊代表國家權威”的觀念鼓勵着﹐所以身體雖然疲憊不堪﹐但精神卻是格外的煥發。隨身裝備﹐除一部分衣褲和鞋襪﹐因為碾轉作戰的關係﹐似乎稍嫌破舊外﹐其他軍服﹑軍帽﹑武器都是整潔齊全﹐軍容壯肅﹐紀律森嚴﹐這是出乎艾爾文將軍意料之外的事情。

艾爾文將軍既認為轉入印度的中國軍隊已經成了無紀律的潰軍恐怕擾亂地方秩序﹐發了一個特急得電報到德裡﹐給印度英軍總司令魏菲爾上將﹐準備將我軍繳械。恰巧緬甸軍總司令亞力山大將軍在德裡﹐極力反對﹐他主張不但不能繳械﹐並且還應該用客禮待﹐他向魏菲爾將軍詳細說明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英軍和後來掩護英軍撤退的功勞。英第一軍團長史林姆將軍當時正在英法爾養病﹐聽到艾爾文將軍有繳除我軍武裝的意思﹐他馬上扶病前往阻止﹐他告訴艾爾文將軍﹐說新三十八師對于英國軍隊幫助太大﹐于情于理﹐應該加以協助才對﹐決不可以無理相待﹐況且該師具有堅強的戰鬥力﹐不但英軍不能順利將其繳械﹐恐怕還會引起不幸的結果﹐他還請艾爾文將軍先親自去視察一番﹐便可明白究竟。當時孫立人將軍也因為國軍初到印度﹐不知道英方的態度怎樣﹐所以一方面把部隊屯扎在山上﹐嚴密戒備﹐一方面派人跟英方交涉。後來艾爾文將軍果然親自拜訪孫將軍﹐孫將軍特別列隊相迎﹐艾爾文將軍見到我軍軍容嚴肅﹐和零星從緬甸退回的英軍相形之下﹐簡直有天壤之別﹐他帶着驚異和讚賞的表情回頭要他的部下多多跟中國軍隊學習﹐從此以後英印軍民都對國軍表示敬慕和愛戴﹐這是國軍初次在印度宣揚國威的光榮史績。羅斯福總統在頒授孫立人將軍豐功勛章的頌詞中說﹕

”中國孫立人中將于一九四二年緬甸戰役﹐在艱辛環境中﹐建立輝煌戰勣。仁安羌一役孫將軍以卓越之指揮﹐擊滅強敵﹐解救英軍第一師之圍﹐免被殲滅。後又掩護盟軍轉進﹐于千苦萬難中﹐從容殿後﹐轉戰經月﹐至印度﹐猶復軍容整肅﹐不減銳氣﹐尤為難能可貴。其智勇兼備將略超人之處﹐實足為盟軍楷模。“

從這一段話裡﹐更可以看出新三十八師在第一次緬戰中的成就﹐和入印後的聲譽了。

由於新三十八師入印後的聲譽﹐引起盟邦人士對國軍的注意﹐六月十四日聯合國在印度首府德裡舉行聯合國日閱兵典禮﹐國軍便被邀請參加﹐由新三十八師派出步兵一排﹐隨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羅卓英將軍出席﹐那一天﹐中國國旗和英美蘇各聯合國國旗﹐同時高昇在異國首府的天空﹐中國官兵的聲音笑貌﹐為聯合國家軍民另眼相看﹐在舉行分列式後﹐閱兵官講評﹐認為當天參加檢閱的十一國軍隊當中﹐以中國代表隊步伐最整齊﹐精神最飽滿﹐軍容最壯盛﹐應當榮列第一。當晚﹐印度總督﹐便在總督府裡舉行盛大讌會﹐特別宴請我們這一排被講評為第一的中國官兵﹐席間總督對中國軍隊的精神訓練﹐倍加讚揚﹗

第二天﹐印度各報一致認為中國軍隊初到印度﹐這是一個久戰的疲師﹐並沒有經過盟國的任何補充﹐在受檢閱的十一個國家當中﹐竟能壓倒一切獨露鋒芒﹐實在是無上的光榮。當時德裡氣候苦熱﹐寒暑表經常指在華氏一百零七度左右﹐士兵多因為受暑而鼻腔流血﹐但他們易燃能保持着旺盛的精神﹐為國家爭取榮譽的一頁﹐使盟邦人士立刻改變了對于皮膚和種族的歧視觀念。這一排士兵由德裡回來﹐經過加爾各答時﹐加城僑胞﹐舉行盛大遊行﹐狂熱歡迎這批光榮的英雄。在過去﹐華僑在街頭行走時不准結集到十人以上﹐但是這一次卻例外的得到當局特別准許﹐集合了六千多人的大行列﹐整隊遊行﹐英國人還自動參加領導遊行路線﹐這是英人優待華僑的新紀元﹐更教人深深地感覺到軍隊是代表國家權威和強國人民自由幸福的可貴。

第六節﹕佛國雜記
註﹕由於這一節是筆者孫克剛先生遊覽印度的隨想﹐跟新三十八師沒有關係﹐因此﹐為節省打字時間﹐暫時不刊登這一節了。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趙紫陽在中共黨內擔任過很多各級職務,是經歷和經驗都很豐富的中共領導人。 *早年加入中共* 趙紫陽1919年生於河南滑縣一個地主家庭,受過初中教育。他在1938年加入中共,抗日戰爭期間在冀魯豫邊區擔任縣委書記和地委書記。

  • 大紀元1月19日訊】(法新社華盛頓十八日電)美國新任國務卿提名人萊斯女士今天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任命聽證會上,承認要訓練伊拉克當地的安全部隊還有更多工作必須完成,同時她拒絕針對美軍何時撤出伊拉克提出時間表。針對外界批評華府部署在伊拉克的軍隊人數過少,不足以抵抗日漸增加的游擊隊攻擊,對此萊斯在聽證會上進行陳述時發言為政府政策辯護。
  • 凡經過抗日戰爭那段歷史的人﹐誰也不會忘記那烽火硝煙的日子﹐不會忘記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與痛苦﹐不會忘記當亡國奴的恥辱﹐流亡者的艱辛。當然﹐更不會忘記舉國上下﹑同仇敵愾﹐前方的將士浴血奮戰﹐後方的人們奮力支持。也不會忘記﹐當日本宣告投降的那一刻﹐舉國歡騰﹐沉浸在一派歡樂和喜悅之中。
  • 隨著大紀元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推出以來,各方迴響蜂湧而至。今天,將為您報導一位歷經中日戰爭,現年76歲的台灣老兵--郭老先生,由他現身說法,來談談抗日時期的共產黨。他說:
  • 我是王若松,今年82歲,1937年參加革命,我愛人詹以貴是1930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我們夫妻2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紅軍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革命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1949年4月1日我愛人率領49軍440團解放信陽,對信陽人民有著深厚的眷戀之情,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們夫妻2人從廣州軍區離職休養,在我愛人的要求下,攜安家費在河南省信陽市成功路39號修建了我現在所居住的房屋。我們一直生活的很幸福。我愛人詹以貴已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病故。

  •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舉行不同的紀念和慶祝活動。在中國有一條具有二戰紀念意義的公路,那就是在二戰期間,美國為了援助中國抗日而與中國聯合建造的史迪威公路,到現在這條公路正好通車60周年。 在1942年4月底,日本軍隊佔領緬甸,並且切斷了盟軍向中國運送物資的滇緬公路,所有運送到中國的物資都要從印度北部空運,越過喜馬拉雅山再進入中國內陸,這就是當時稱做的“駝峰空運”。1942年12月16日,美國和中國的國民黨政府開始聯合修建一條戰略公路,公路以印度東北部利多為起點,通過緬甸再進入雲南,最後接到昆明的一條公路。 *修路非常艱苦*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
    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
    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
    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
    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
    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
    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 讀罷“九評”,知國民党有兩百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民党軍隊表現的,其中中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是中國近代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緬甸第一階段戰鬥中的“仁安羌大捷”﹐更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戰役﹐是近代史上中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所得的榮譽﹐是盟軍在第一次緬戰中唯一的大勝仗﹐同時更是一個奇跡。因為孫立人將軍的新三十八師在劣勢情況下﹐竟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敗十倍于我的敵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軍﹐這十足表現出中國軍人作戰精神的英勇 與頑強。另外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優越性在中國軍隊的對日作戰中﹐以緬甸之戰體現的相當淋漓盡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