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望南春與冬(6)

朱執中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7日訊】李朗看看手錶,差一刻便是八點半,裝修工友快要來開工了,於是急忙站起來往外走,一轉頭,忽地又朝美娘說:「我想再給你談一點題外話,如果按照世上某某主義去做,我們朗記絕對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了!」這句話頓然驚動四座的話,令有文化的淑貞和幾個兒女一時不明不白,敏銳的美娘立即問道:「爹,這是甚麼主義呀?有這麼厲害嗎?」「我也說不清,這是前天我才從一篇經濟論文中看到的論點。好了,我該到隔壁去了。 」

  李朗打開新置樓宇的門,店堂空蕩蕩、靜幽幽。他忽然想起前屋主、一位壯年中醫、繼承父親這間頗有名氣老字號——中藥店仁濟堂幾年之後,日漸感到石虎鎮池小水淺,難容大魚遨遊。雄心一立,他便賣掉這祖傳家業,舉家遷往香港發展。這也合乎珠江三角洲不少富商發展的前例,從鄉發展到鎮,從鎮發展到省城或者香港,更遠的便飄洋過海去了,正是一山還望它山高,也是這南方大省百年來過埠僑商和港商特多的緣故。李朗忽然一閃念,我也會步這些前輩的後塵嗎?他邊想邊在那老舊而長長的稱藥放藥櫃檯上、展開幾張裝修用的重點工程圖,這是專請一位建築工程師設計的,雖然花點錢,但建設、裝修講究科學,倒能增進安全,重閱兩張圖之後,他又像過往一樣自我回答了這一閃念:我生於斯,長於斯,深愛斯,故土難離啊!眼下不會離,今後一段日子也許亦不會離。這二十六年走過的從商之路,即使江山幾度風雲變幻,望南村待我不薄,石虎鎮又給我良木之棲,如今更助我這小鳥飛上枝頭!邊沉思邊又一次看罷這六張裝修工程圖,忽聞踏、踏腳步聲,裝修包工頭陸師傅走進空店來了。

  李朗迎上去說:「我們幾個人曾到這店察看,楊工程師對樓上樓下哪裏該拆、該修、該裝都表達了意見,當日陸師傅你也來了,不知有甚麼新設想?」「沒了,楊工所談都合乎布店的需要,我們依著他的設計來施工就是了。」李朗挑出兩幅工程最複雜的圖紙端給陸師傅看﹐一邊說道﹐「為了隨時瞭解施工內容和步驟,楊工前天送來這六張施工圖,特別是舖面、倉庫兩部份,都得拆下兩邊牆,要新建柱墩加固,技術難度大,請你和工友都細看一下然後施工。」「李老闆,你放心,我們也注重施工質量,事關聲譽囉,況又是為店譽良好的朗記來裝修。」李朗微笑地說:「謝謝你的用心!」在他倆談話間,其他五位工友一腳前一腳後地準時到達,李朗也為他們前來幫忙道了謝。

  差幾分鐘才到八點半的開工時間,五嬸捧著一蒸籠包子進店來,淑貞一手捏著三張小紅紙條,一手提了一大壺茶緊隨著,他倆幾乎同聲道:「各位工友,請喝茶吃包子!五嬸放下蒸籠,再朝大夥說聲請,便走出店外趕去市場買當日的瓜菜魚肉。淑貞十天前見過正與丈夫談話的陸師傅,向他點頭示意後,把「開工大吉」、「施工順利」兩張小紅字條貼在牆壁中央,又將「上落平安」貼在樓梯口旁,並輕輕用手掌把它壓緊。陸師傅看罷笑著喊道:「李太,你心腸真好,還為我們施工來祈福,真謝謝了!」淑貞接著爽朗地說,但願各位平安,說罷再見也向店外去了。幾位工友本已吃過早餐,可讓那熱騰騰、又香又軟的包子勾起食欲,一人吃開了頭,接著你一個他一個地吃開了,一位健壯工友邊嚐著美味邊說,李老闆夫婦有錢佬,無架子待人好,怪不得美名傳遍石虎鎮。

  開工後的繁忙日子,老藥店仁濟堂厚實的木門常常半敞著,臉上染著灰塵的工友,把盛滿斷磚碎石破木的大斗車推出門外,倒卸在馬路邊的拖卡上。路過行人,凡因家人病痛曾多年光顧這間有三十多年曆史的老藥店,多少留存著對它信賴與好感,便會突然止步朝內觀望,心想它改裝後會變成哪類舖子?有些好奇與獵新心重的人,就會開口請教推車出來的工人:「師傅,這店子將做哪些生意?」迎來的答話是——做哪一行?它不久就成朗記布店新舖面的一半,舖名改叫「朗記布莊」!答話人以先知者自樂自豪口氣透露給這好奇的人,對方常輕輕「呵」的一聲感嘆與讚賞:「一下子舖面就擴大一倍,李老闆可真大發了。」裝修的日子,便在這般繁繁忙忙,或灰塵滾滾或磚或木相碰撞的乒乓聲中一天天過去了,而朗記布店將要變作朗記布莊的新聞,在這省內有名的鎮子上便越傳越廣了。(未完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資深媒體人朱執中先生以古稀之年開始創作小說《望南春與冬》,顯示其老而彌烈的壯心。小說中的望南村及主人翁均以作者家鄉人和物為原型,通過主人翁在民國年間和中共統治時的不同境遇還原中共暴力土改真相。
  • 望南村,地處沃土平川,河網縱橫的珠江三角洲。前臨曾是清澈微藍的東江水,後鄰聞名全省的羅浮山。相傳村始祖建村於南宋末年,至今村史七百多年了。
  • 石虎鎮,朗記布店店東李朗,早年從布貨郎上升萬貫富翁,買賣上又謹守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商德,多年來美譽已遍傳鎮上。雖然他從四里外的望南村遷入石虎鎮近二十年,可少時自貧窮農家養成的一些習性,至今未改,也成鎮民喜聞樂道的趣事。
  • 洗手間裡,我在洗臉池前磨磨蹭蹭,忽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鏡子裡,一個戴黑墨鏡的在向我微笑!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兒。「方明,這兒沒監控。」這熟悉的聲音讓我心驚肉跳!他摘下了墨鏡——My God!是他!
  • 在醫院見到了杜紅,也看到了她那位一直昏睡的將成為植物人的男朋友,我真是無話可說了。這個剛畢業的法律研究生,不諳世道,跟預審死磕,結果被一手遮天的小預審整得被律師所解聘、男朋友被打成重傷。我塞給她一萬元——杯水車薪,在這昂貴的醫院裡支撐不了幾天。這錢還是我向母親借的,我目前在國內的現金,為還人情債已經花的差不多了。
  • 徐隊一愣:「說點兒『人話』你聽不懂啦?非得讓我說『黑話』是不是?方明,收拾東西!」我終於聽到了這句久久企盼的「自由令」——坐牢四個月,我就聽不懂「人話」了?非得用「地獄的語言」翻譯一下!我已經成了標準化的大陸囚徒了!
  • 忽然牢門口鈴鈴作響——徐隊拿著鑰匙當鈴鐺晃。「又講課呢,方明?」他說著開了鎖,裝模作樣地說:「放學了,你走吧。」這是著名小說《最後一課》裡的最後一句話,他用的也是小說中那老師悲涼無奈的語氣。又開玩笑了。我馬上改為笑臉迎了過去,「徐隊,又提誰呀?」
  • 原來膾炙人口的「諺語」竟是半個世紀的騙局!應該是「小河有水大河滿,小河沒水大河乾」——大河的水是小河流匯過去的!人民富足了,國家才富強,西方民主社會就是這樣;而中共顛倒是非的「諺語」竟能騙了幾代大陸人——一味壓榨、搜刮人民,紅產階級打著國家的名義中飽私囊,給嗷嗷待哺的人民剔出點牙縫裡的剩飯,這就是黨的溫暖。
  • 「十萬搞定!後來都是預審教我的口供、教我的逃跑路線。他是讓我舉報一個『專門轉移朝鮮人出境的團伙』,其實就是一個韓國大飯館。預審給我換了身好衣服,明著安排我去求那兒的韓國老闆幫我偷渡,讓我給老闆打個欠條,然後他們好去抓那個老闆,逮個現行。他們四個人在大門外守著,兩個在裡邊吃飯,我裝著找老闆,從後邊兒的廁所窗戶跑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