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記(173)

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1945年4月26日-2

正因為如此,黨提出保證,保證不會再對黨的幹部橫加打擊了,不會再重複過去那一套了。

否則,就很難保持對新區的控制。毛要使當他幹部相信,他看重他們所作的貢獻,他們無需擔心。他想以此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在人事方面,正如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一樣,毛似乎決心採取這樣的政策:使不協調的東西協調起來,不一致的地方一致起來。他既想保持整風的精神,又想使黨恢復活力,使同志之間再度融洽無間,使大家對未來充滿信心。人們心中不由得產生一個問題:毛究竟相信不相信自己所說的話呢?

毛畫餅充飢,作出些樂觀計劃,但並不操心去使這些計劃與實際聯繫起來。這個報告誇誇其談,拼湊得很巧妙,並隨心所欲地避開了所有會引起爭論的問題。

他關於聯共黨、關於蘇聯和蘇聯領導人的高談闊論,只不過是策略而已,與他過去的行徑不符。我聽起來是一堆空話。

對抗日統一戰線的目的、任務和歷史,對與此有關的國共合作,都作了主觀的、帶有偏見的論述。

誰都不敢對報告的內容表示懷疑或提出批評。人們把這篇報告當作一個詳盡的指示、一道命令。不難想像,要討論這個報告,也不外乎是對報告解說一通而已。

黨的高級官員和普通黨員之間的關係也獨具一格。黨內同志間的那種正常關係完全不存在。民主徒有其表,實際上有只是軍隊中下級對下級的態度。代表們奴才氣十足,喪失了為人的尊嚴。這都是整風幹的好事。

要正確理解毛澤東的講話,必須充分了解他的政策,以及他的拐彎抹角、模稜兩可的術語。

所謂“動員民眾”就是準備奪取國民黨的更多的地盤,和準備發動內戰,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與抗日毫不相干的動員。

所謂“1941-1945年軍隊發展”,就是游擊戰,一種小規模戰鬥的戰術,即縮減對日作戰的規模,為將來同國民黨發生衝突而積蓄力量。

所謂“我們正確地提出了必要的改革方針”,就是說,毛澤東及其支持者繼續玩弄花招,為解決國共分歧提出一些對方難以接受的要求。這是藉口對事情要進行階級分析來使中國政治上的分裂合法化。據毛澤東本人說,這種破壞抗日戰線的策略,可追溯到1938年。

報告充滿這種模稜兩可的、也可以說是不誠懇的話。(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