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學習力》序

因材施教談教養

文/陳藹玲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不論做了多久的父母,都還是會有絲惶恐,唯恐自己沒有找到最正確的教養方式,擔心自己是否一念之差害了孩子一輩子,覺得若不是當初如何如何,小孩今天可能會更有佳績。

說穿了,這是我自己的惡夢,經常烤問自己是否稱職,是不是糟蹋孩子們的天分和學習契機。或許這般的心情可以和部分父母分享,因此我時時密切注意新知,唯恐疏忽了而損及下一代。辛苦的當然是自己,茫茫書海中多的是各式教養理論,各種專家珠璣之談。就連我都免不了和大中分享的經驗談!有心的家長們真是用功的話,壓力和功課不會比孩子們少!

一心想求知,面對這麼多書籍若是只有有限時間怎麼辦?

呂宗昕老師的《教出學習力》有效率的提綱挈領,告訴家長們一些深入淺出的道理,同時提供一些可行的辦法。其中提到的一些家長常犯的錯誤,或是遇到的問題,總叫我心有戚戚焉,一定也會讓很多家長們有共鳴。例如我的孩子總喜歡邊聽音樂邊讀書,到底好不好,應該怎麼處理,經過這些日子的瞎猜想,十分高興終於有人提供可以印證和對應的方法。

但不論如何,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再精采的見解、再精闢的言論都不可能放諸四海而皆準。教養最精華亦是最叫父母師長專家頭痛的地方,就是因材施教的源頭。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就如同每一個大人一般,擁有獨立特異之處,因此永遠不要期待用其他現成的法子對待你家中那獨立唯一的個體。如同呂宗昕老師引用的紀伯倫詩句: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但是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加在他們身上,因為他們自有思想。你可以為他們提供安身之處,卻不能桎梏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未來的屋宇,你即使在睡夢中也無法造訪。你可以盡力去模仿他們,但是不要想他們像你。因為歲月無法倒流,生命也不會僅留在昨日。」

其實,教養的過程中,本來就沒有正確答案,家長們有的只是選擇。不同的期盼導致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導向不同的後果,罷了!

茫茫忙盲的路程中,當然還是需要一些指引,這本書會是一個很有效率又非常切實際的幫忙。◇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偉大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滄桑、風雲變幻,造就了一批叱吒風雲、扭轉乾坤的開國帝王。他們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輝映,璀璨奪目;歲月流逝,沖刷不掉他們的英名,朝代更替,也改變不了他們的不朽業績。他們中既有深謀遠慮、雄才大略的開國皇帝,也有銳意改革、舉賢任能的開明之君。他們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為中華的文明和民族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以往改朝換代,都要大殺大搶,你們不能這樣,如有違反,格殺勿論!

    西元927年,趙匡胤出生於洛陽的夾馬營,家境貧苦。在他幼年時,父親趙弘殷曾經一度攜帶妻兒,外出逃難。

  • 這真是一部好書,活的人生管理教材!瑪莎以她自己的創業經驗及周邊合作夥伴的故事,編織成一幅幅激勵人心的動人彩繪。這本書不僅是教人成功創業的法則,也是一部教人面對人生奏出燦爛生命樂章的指引。
  • 開創一個成功的事業構想,是件令人振奮的事,也是件美妙的事。然而,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想像自己是個身穿實驗衣的科學家,把你的構想放到高倍數的顯微鏡下檢視。你得了解開發新產品或新事業的構想,必須符合一些特定直接的實質標準。
  • 生命中最深的渴求是一個秘密。一個人必須願意打開內心的鎖,顯露出隱藏的部份,這個秘密才能揭開。古老的傳統智慧把這種追求比喻成,一個人潛入深海尋找最寶貴的珍珠。這是一種富有詩意的說法,你必須離開淺海,游到遠方,潛入內心深處耐心探求,直到尋獲這顆無價的珍珠
  • 你要從何處開始解開一個奧秘?這個奧秘無處不在,卻從未形成一個完整的訊息。像福爾摩斯那樣的傑出偵探,會從一個基本的推論展開搜索:某種未知的東西希望為人所知曉。一個不希望被人明瞭的奧秘,你愈是接近它,它退得愈遠。生命的奧秘不是這樣運作的:只要你曉得該往哪裡看,它的秘密當下就會揭開。但是我們究竟該注視什麼地方呢?
  • 她有好些非常動聽的、令人肅然起敬的頭銜:監察委員、國統委員、社長、總經理等。但是,她寧願被人叫她記者。

  • 在與鄭振鐸輩分相當地位又大致接近的那批作家中,他是仍與我們關係較多的一位。

    詩歌當行時,我們看鄭譯泰戈爾《新月集》和《飛鳥集》;圖文書時興時,他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被不止一次翻印;「書話」走運時,後人所編《西諦書話》也成了範本之一。這未必是多大的緣分,卻頗為持久。現在《失書記》在台灣出版,也是一個證明。

  • 我們的歷史上,有了好幾次大規模的「燒書」之舉。秦始皇帝統一六國後,便來了一次燒書。「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這是最徹底的燒書,最徹底的愚民之計,和一般殖民地政府,不設立大學而只開設些職業、工藝學校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