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59)

李汝珍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第五十九回  洛公子山中避難 史英豪嶺下招兵

  話說史述聞武九思家眷不日從此經過,即同洛承志商量,意欲把九思家口殺害,以報陷城之仇。余承志道:「史家哥哥固志在報仇﹔但他的家眷,豈無兵將護送?縱使殺害,他又豈肯干休?一經領兵到此,豈非泰山壓卵?史伯伯兵馬數萬,尚且不能取勝,何況今日人馬不滿兩千?據小弟愚見:且把報仇之事暫緩,莫若招集舊日部曲,以為日後勤王之計,最為上策。此處難得山田又多,又能容得人馬,剛才小弟細細眺望,盡可藏身。況史伯伯在此多年,官聲甚好,各兵受恩深重,看來也還易於招集。俟兵馬充足,別處一有勤王之信,此處也即起兵相助。二位在此既不替天行道,又不打劫平民,自耕自種,與人無爭,眼前既可保全,將來亦不失勤王功業。二位以為何如?」史述同洛承志聽了,個個點頭稱善。

  就命各兵在山前山後播種五穀,積草屯糧,並暗暗招集人馬。三人住了幾日,屢要告歸,因史、洛二人再三挽留,又住幾時,才同回淮南。見了文蕓,把上項話說了。文蕓正在三番兩次差人打聽,今見他們回來,這才放心。余承志見了妻子、妹妹,也把此事告知。麗蓉道:「此處兩位姊姊不日要赴縣考,意欲約我二人同去,妹子因哥哥前在船上有不可去之話,所以再三推辭。誰知伯母竟將我們履歷業已開報,並囑我們陪伴同去﹔妹子只得含糊答應,俟哥哥回來再去復命。哥哥你道如何?」余承志道:「伯母既如此高興,自應同去為是。況此間之事,也須耽擱兩年方有頭緒,你們借此出去消遣消遣,也省我許多掛牽。」

  麗蓉同司徒嫵兒聽了甚喜,即去見了林書香、陽墨香,告知此意。二人得有伴侶,歡喜非常。因將乳母之女崔小鶯喚出與二人叩拜行禮。麗蓉連忙攙起還禮道:「我們時常見面,今日為何忽又行此大禮?」嫵兒也還禮道:「莫非要求我們做媒麼?」書香道:「姊姊休得取笑。此女雖是乳母所生,自幼與妹子耳鬢廝磨,朝夕相聚,就如自己姊妹一般﹔並且我同墨香妹妹在家讀書,也是他伴讀,時刻不離,真是情同骨肉。更喜他心靈性巧,書到跟前,一讀便會﹔所有書法學問,竟在我們姊妹之上。今逢考試大典,乃自古未有奇遇,妹子意欲帶他同去考考。他因二位姊姊曉得他的出身,求我們轉懇:將來應試,全仗包涵,替他遮掩遮掩。」嫵兒道:「這個何消囑付!妹子向在淑士也曾充過宮娥,這有何妨。」

  麗蓉道:「既如此,我們竟要叨長,將來不稱崔姑娘,竟要呼作小鶯妹妹了。」崔小鶯道:「得蒙二位小姐如此提攜,自當永感不忘,此後惟以師禮事之﹔並且竟要大膽,如在人前,只好以『姊姊老師』呼之了。」墨香笑道:「『姊姊老師』向無此稱,莫若竟呼姊姊,把老師二字放在心裡,叫作『心到神知』罷。」

  過了幾時,章府大小姐蔡蘭芳、二小姐譚蕙芳、三小姐葉瓊芳、四小姐褚月芳,都從河東節度衙門起身,來約文府二位小姐同回祖籍赴試,於是書香、墨香約會麗蓉、嫵兒,帶了崔小鶯,一共九人同到江南。喜得郡縣兩考都得中式。回到淮南,略為耽擱,即向西京進發。恰好行了幾日,適值唐閨臣、林婉如、洛紅蕖、廉錦楓、田鳳翾、秦小春、宋良箴、顏紫綃、黎紅紅、盧亭亭、枝蘭音、陰若花也上長安,二十一位才女竟於中途巧遇。婉如同麗蓉、嫵兒彼此道了久闊,並謝麗蓉神彈相救之力。嫵兒見了閨臣,再三道謝當日寄父救拔之恩,此時聞在小蓬萊修行,頗為喜慰。洛紅蕖得了哥哥在小瀛洲避難下落,這才放心,把此事告知宋良箴。大家說說笑笑,一路頗不寂寞。

  這日天晚下店,只見許多兵丁圍著一個木籠,裝著一員小將,滿面病容,繩索捆綁﹔後面有一武官押著,出了店門,簇擁而去。只聽眾兵紛紛言講:「這個小將,乃九王爺之子,本名李素,如今改作宋素,在逃多年,今日才被擒獲。」

  這話登時傳到宋良箴耳內,嚇的驚慌失色,淚落不止。只得背著眾人,再三懇求閨臣、紅蕖想個解救之法。二人躊躇多時,毫無計策,因將多九公找來,暗暗商議。九公搖頭道:「他是欽命要犯,有何解救!難道我們把他劫奪回來?安有此理!」正在議論,適值顏紫綃走來,問知此事,忖了一忖道:「九公且去打聽:他們今夜要投何處?此番捉獲,還是本人犯了重罪,還是為著當年九王爺之事?如果本人並未犯罪,仍為當年之事,咱看良箴姊姊分上,倒可挺身前去,憑著全身本領,或可救他,也未可知。」良箴聽了,不覺轉悲為喜,再三道謝﹔即托九公前去打聽。閨臣恐人多嘴雜,說話不便,即同良箴、紅蕖、紫綃另在一房居住,暗托若花、蘭音陪伴眾人。

  不多時,多九公打聽回來道:「這員武官姓熊,不知何名,人都叫他『熊大郎』,乃本地督捕。今擒了宋素,因是欽命要犯,惟恐路上有失,連夜要解都督衙門,業已向東去了。」紫綃道:「九公可曾打聽宋公子何以被他擒獲?」多九公道:「聞得前面過去五十里有兩個村莊,一名宋家村,一名燕家村。兩村相離甚近。宋家村內有一富戶,名叫宋斯,外號叫作『好善』。當日宋素逃到他家,宋斯因他少年英俊,就認為義子,收留在家,並將甥女燕紫瓊許他為妻,尚未婚配。誰知宋素右眼是個重瞳。太后因他日久在逃,忽然想起重瞳是個憑據,特發密旨命天下大臣細心訪拿。宋素向日常在教場習武,人都叫他『三眼彪』,現在身患重病,因此毫不費事,就被擒獲。」良箴聽了,這才明白。紫綃知宋素並未另犯重罪,才允定了晚上必去解救。當時多九公仍去外面照料。

  到晚,四個姊妹同眾人飯罷歸房,良箴另外備了幾樣酒肴與顏紫綃壯威,敬了幾杯,天已黃昏。良箴道:「紫綃姊姊好去了。惟恐他們去遠,何能趕上?」紫綃笑道:「姊姊:不妨。他若去遠,咱有甲馬,若拴上四個,做起『神行法」,任他去遠,咱也趕得上。」良箴道:「這甲馬不知別人拴上也能行麼?」紫綃道:「如何不能!只要把咒語一念,他就走了。」良箴道:「若果如此,將來姊姊何不替我拴上兩個,我也跟著頑頑呢?」紫綃道:「這個雖可,但路上必須把葷戒了,才能飛跑。若嘴饞,暗地吃了葷,直要奔一世才能住哩!」紅蕖笑道:「嫂嫂何必聽他瘋話!他又何必要用甲馬!前在嶺南,閨臣姊姊托他寄信,不過半個時辰,往返已是四五十里,就拴百十甲馬,也無那般迅速!」

  閨臣道:「只顧閑談,姊姊你聽,外面已起更了。」紫綃忙起身道:「此時可行了。」於是換下衣履,繫了絲縧,紮了魚婆巾,胸前插了寶劍,仍是一色通紅。三人正看他結束,只聽說聲「去了」,將身一縱,不知去向。良箴一見,口中只呼「奇怪」,連忙趕到門外仰頭一望,只見月色橫空,何嘗有個人影。因轉身進來道:「紫綃姊姊有此本領,大約我哥哥性命可以無憂了。」閨臣道:「他若無驚人手段,何敢冒昧挺身前去?此事大可放心。古來女劍俠如聶隱娘、紅線之類,所行所為,莫不千奇百怪,何在救脫一人。他們只要所行在理,若教他枉法亂為,只怕不能。你只看他務要打聽宋公子有無犯罪,才肯解救,即此已可概見。當日姊姊執意不肯應試,若非眾人一力攛掇,姊姊那肯同來?誰知今日倒與公子得了一條生路。雖『吉人天相』,亦是上天不絕忠良之後。」紅蕖道:「嫂嫂剛才趕到外面,可見紫綃姊姊向那方飛去?」良箴道:「我出去一望,惟見一天星月,那有人影!如此奇技,真是平生罕見!但賢妹剛才為何又以嫂嫂相稱?前日所說『機事不密則害成』那句話,莫非忘了?只顧如此,設或有人盤根問底,一時答對訛錯,露出馬腳,豈不有誤大事!」紅蕖道:「這是妹子偶爾順口稱錯,此後自當時刻留心。」

  三人談之許久,漸漸已轉四更,正在盼望,只聽嗖的一聲,顏紫綃忽從外面飛進。隨後又有一個女子也飛了進來,身穿紫綢短襖,下穿紫綢棉褲,頭上束著紫綢漁婆巾,腳下露著三寸紫繡鞋,腰繫一條紫色絲縧,胸前斜插一口紫鞘寶劍﹔生得面似桃花,與顏紫綃打扮一模一樣。三人一見,不解何意,嚇的連忙立起。

  良箴心中有事,慌忙問道:「紫綃姊姊可曾將我哥哥解救?此時現在何處?這位姊姊卻是何人?為何與你同來?」顏紫綃道:「姊姊你道這人是誰?」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昔曹大家《女誡》云:「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節而不可無者也。今開卷為何以班昭《女誡》作引?蓋此 書所載雖閨閣瑣事,兒女閑情,然如大家所謂四行者,歷歷有人:不惟金玉其質,亦且冰雪為心。
  • 據仙姑說得其難其慎,斷不可逆天而行。但梅乃一歲之魁,臨春而放,莫不皆然。何獨嶺上有十月先開之異?仙姑所謂號令極嚴、不敢參差者安在?世間道術之士,以花為戲,布種發苗,開花頃刻。仙姑所謂稽查最密、臨期而放者又安在?
  • 話說武后賞雪心歡,趁著酒興,又同上官婉兒賭酒吟詩。上官婉兒每做「雪兆豐年」詩一首,武后即飲一杯。起初是一首詩一杯酒,後來從兩首詩一杯酒慢慢加到十首詩一杯酒。上官婉兒剛把詩機做的略略活了,詩興還未一分,武后酒已十分。
  • 話說麻姑聞百花仙子之言,不覺笑道:「你既要騙我酒吃,又鬥我圍旗,偏有這些尖嘴薄舌的話說!我看你只怕未必延齡,反要促壽哩。若講著棋,我雖喜同你著,卻又嫌你……」百花仙子道:「這卻為何?」
  • 話說太監把炭火預備,上林苑牡丹二千株轉眼間已用炭火炙了一半﹔群芳圃也是如此。上官婉兒向公主輕輕笑道:「此時只覺四處焦香撲鼻,倒也別有風味。向來公主最喜賞花,可曾聞過這樣異香麼?」公主也輕輕笑道:「據我看來今日不獨賞花,還炮製藥料哩。」
  • 話說武后吩咐擺宴,與公主賞花飲酒。次日下詔,命群臣齊赴上苑賞花,大排筵宴。並將九十九種花名,寫牙籤九十九根,放於筒內。每掣一籤,俱照上面花名做詩一首。--武后因前日賞雪,上官婉兒做了許多詩,毫不費力,知他學問非凡。
  • 話說這位唐秀才,名敖,表字以亭。祖籍嶺南循州海豐郡河源縣。妻子久已去世,繼娶林氏。兄弟名唐敏,也是本郡秀士。弟婦史氏,至親四口,上無父母,喜得祖上留下良田數頃,盡可度日。唐敏自進學後,無志功名,專以課讀為業。
  • 呂氏道:「將來全仗姑夫指教。如識得幾字,那敢好了。但他雖末讀書,卻喜寫字,每日拿著字帖臨寫,時刻不離。教他送給小山姊姊批改,他又不肯。究竟不知寫的何如。」唐敖道:「姪女所臨何帖?何不取來一看?」
  • 多九公笑道:「此鳥雖有銜石填海之異,無非是個禽鳥,近海之地,何處不可生,何必定在發鳩一山。況老夫只聞鴝鵒不逾濟,至精衛不逾發鳩,這卻未曾聽過。」
  • 話說二人遊玩多時,唐敖道:「我們前在東口遊玩,小弟以為天下之山,無出其右:那知此山處處都是仙境。即如這些仙鶴麋鹿之類,任人撫摩,並不驚走。若非有些仙氣,安能如此?到處松實柏子,啖之滿口清香,都是仙人所服之物。如此美地,豈無真仙?原來這個風暴,卻為小弟而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