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思絮】雲水無心

畫與文/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三、兩農舍掩映在綠篁裡,透著紅塵外獨有的遺世氣息。

溪邊一叢修竹,挺拔高聳,試著想打破平行構圖的呆板,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慵懶散步的白雲,發現了這一溪湛藍,興奮得散成一團團的小棉花球,調皮的斜衝過來一探究竟!

靜靜的流水,開心的把他們毫無保留的映照反射出來,成了「一溪流水水流雲」。

於是:畫面不再呆滯平板,色彩不再乏味單調,那上下呼應的大片湛藍與粉紫,帶來了溫暖、歡暢,破除了綠的冷肅與寒意。這畫面的亮麗、和諧與愉悅,可以說是「雲水無心」的傑作!

色彩之美處處是!這深綠、橄欖綠、翠綠、粉綠、黃綠……是漸層的,是變化的,是綠色的單獨的美!再配上大面積的藍與粉,就使畫面改觀了,不再給人清冷的感受,而這無心的雲水,反而成了畫面的焦點!

其實並非「紅配綠,狗臭屁」,只要比例拿捏得當,自然呈現搭配的美、烘托的美、融合的美、群體的美、和諧的美……!只要用心觀察,天地之間時時都有色彩之美,供你欣賞、領會!

「紅花還得綠葉陪襯」!其實人與人之間相處,也該如此!相互搭配、協調合作,多為別人著想,自願當綠葉陪襯,讓紅花更美!這樣一來,社會一片安祥和諧!別斤斤計較於自己的利益得失、地位高低,那都是過眼煙雲!可這維持群體安祥和諧的現狀裡,有你貢獻的一份心力,就夠了!不是嗎?

要想創作出一張自認為滿意的畫來,全取決於構圖是否完美、意境是否迷人、色彩是否講究,而技巧反而在其次。其實技巧是學得來的,摸索得到的!可有些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靠你平日多接近大自然啦!

大自然真是奇妙,它是一本學不完的書。用不著繳費、上課、聽講,只要你肯用心觀察,你可以從它那兒學到許許多多!那是老天的恩典,應該心存感激、善加利用,而不是恣意破壞!等到破壞殆盡,也就無法「師法自然」了!

對一個畫者來說,每一幅畫都是心血結晶!每一張滿意的作品都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因而敝帚自珍,而讓人有「老王賣瓜」的感覺,是吧?呵呵!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岩石的黝暗與厚重襯托瀑布的靈動與潔白;山勢的高聳巍然凸顯菌類的惹眼嬌小;雷鳴般的水聲與流速陪襯菇菌的氣定與神閑;前景的深沉烘托背面的明亮。這就是對比之美!那靜態感與動態美相得益彰。
  • 這是張黃昏的田園景觀。那天空七彩斑爛的晚霞,是經過多次上色的特殊處理;那遠林、農舍、田野在暮色蒼茫裡,呈現著一天勞動之後的輕快與恬適。
  • 這是張首展作品,特別受到我的青睞。儘管筆觸不夠成熟,構圖不那麼完美,但可是標準的水彩渲染畫,也就是所謂的「高濕度畫法」、「濕中濕畫法」。
  • 人一出生,即一步步朝向終點邁進,沒有選擇的餘地,也沒有擁有的權利!在這過程中,每個人都不由自主的戴上不同的面具,來不及摘下又戴上一副,越戴越多,多到找不著真實的自己了,午夜夢迴,湧上心頭的總是:「是否在心底深處有個純真的妳?是否在靈魂底部有個初始的我?能否找到?何處尋覓?……」這紅塵俗世中,連「真我」都難保有,更遑論存留記憶、前瞻「永恆」了!
  • 這橙紅色調,是我的最愛,更經常使用,雖然難免讓人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淒美感受,但走過了波濤洶湧,經歷了惡浪疾風,如今擁有的只是輕緩的腳步與澹然的心胸,知道那餘霞散綺的時刻,再怎麼絢麗奪目,也終將被迅捲而至的夜幕吞噬!
  • 也曾瞥見蛺蝶的雙翅、蜜蜂的奔忙;也曾聽聞啁啾的鳥語、四散的花香;在在昭告著「春神」對大自然的展現!但為何我生命中的春天,仍是如此的溟濛不清?
  • 於是枯木開始萌芽、抽條、長枝;藤蔓趁機攀爬、纏繞、擁抱;那嫩葉兒也四處爭著推擠、探看、亮相!一對鳥雀兒樂呵呵的飛來報喜;「快來瞧瞧!枯木逢春囉!它重新活過來啦!它開始了美好的未來!它獲得了『新生』!」
  • 繁華過後,只剩崢嶸姿態,請別為我歎息!那只不過是為洗淨自己,來年好換上春裝!

    落葉盡逝,只餘殘枝禿幹,不要為我惋惜!那只不過是按著自然規律,轉眼又成新林!

    別視我為寒林!別認為這兒蕭瑟!每一根樹枝都訴說著一季的風華!每一株樹幹都有著不同的故事!

  • 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可說是元曲中的絕唱,凡是看過的人,幾乎沒有不說好的,至於它究竟好在哪裡,則又眾說紛紜。那是因為各人所站的角度不同,欣賞的眼光不一,內心的感受迥異的緣故,才使得「秋思」被推崇得如此的完美、突出而無瑕疵。
  • 每當離家在外、失意疲憊時;每當身陷困境、無法自處時;或者感到徬徨無助、孤苦無依、心情極度沮喪時,幾乎所有的人,最初浮上心版的影像是「家」!首先想到的念頭是「回家」!似乎「家」具有無法言喻的超能力!能撫慰你心靈的傷痕;能包容你錯誤的抉擇;能溫暖你冰封的心房;能紓解你僵硬的脊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