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君子無憂無懼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809
【字號】    
   標籤: tags:

對於許多成年人來講,他們都曾經有過一個溫馨、難忘的童年時代。幼小的生命未開化之時,其心毫無雜念,潔白無瑕。單純的心靈也是一個高度純淨的心靈,因此童年時代的思想中很少有憂慮和恐懼的感覺。孩童之所以能對生活無憂無懼,不只是因為對生活的感知不足,更在於他們對生活中的得失看得不重。他們對得失只在暫態的一喜一悲,不會長久,很快就有了新的好奇。長大成人之後,隨著各種人類社會觀念的侵襲,人就逐漸生活在憂慮和恐懼之中,窮於應付,形神交瘁。因為每個人都有自私的心理,患得患失就會招來無數的憂慮和恐懼:憂衣食、懼饑餓;憂衰老、懼生病;憂慮失去財產、懼怕面臨死亡等。生活中產生憂懼的最大的原因在於自私與貪婪,因此,一個人如果不能在精神上完全超脫「自私自我」,他就永遠無法擺脫憂慮和恐懼。

《論語》中的許多名言警語讀過後大都忘記了,惟獨孔聖人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仍然銘記於我心。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君子與小人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字。這兩個關鍵字就像兩個極為重要的符號,一直被人們用來評價不同人品的兩類人群,前者代表著至真至善至美,後者代表著至偽至惡至醜。然而何謂君子?何謂小人?則很難用一句話為這兩種不同的人格體系下一個定義。

《論語・顏淵》中說: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當孔子的學生司馬牛向孔子詢問君子之道時,孔子答曰:「君子無懼無憂。」當時司馬牛聽後覺得這個道理很簡單。於是又問,只要沒有憂愁,也沒有恐懼,這就是君子嗎?言外之意,做君子就這麼簡單嗎?孔子說:做君子是不容易的,要隨時反省自己,心中完全沒有愧歉內疚,內心只有光明磊落,一片清淨祥和。在中國古代,仁人君子都有物外寂中的修養,凡事盡人力而聽天命,所有事情都盡力予以妥善解決,解決不了的事情,也都能坦然面對,內心不憂不懼。細思之,君子內省而不感到有愧於天地,無憂無懼,這其實是一個崇高的精神境界。

關於君子與小人,在中國的儒家經典《論語》中有許多精闢的論述。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懷德,小人懷惠。」還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又 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然而最為大眾廣泛傳誦的還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意思是說:君子胸懷寬廣,無所憂慮;小人則經常憂愁哀戚。

孔子在《論語・憲問》中又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在君子之道中,除了無憂無懼之外,又增加了明辨正邪、明慧不惑的內涵。君子仁而不憂就是說君子堅守仁義,行事公正無私,問心無愧,樂天知命又不計較利害得失,故能無憂;君子智而不惑則是說君子真正有高度的智慧,任何事情都洞察於心。能明辨是非,識別真假,故無論面對何事都不會有疑惑;君子勇而不懼則是說君子心胸昭然坦蕩,仰俯無愧,內省無疚,勇於承擔,仗義行事,理直氣壯,故遇任何事都能無所畏懼。為君子者,仁、智、勇俱全,無憂、無惑、無懼方能稱真君子。

世間真君子,都是人世間的得道之士。行走天地間,心胸坦蕩蕩。俗話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這是一種生命的坦然。但是一個人如果不時時刻刻修心養性,內省不止,永遠也無法達到胸襟坦蕩、無憂無懼的精神境界。胸懷正信的人命繫於天,凡事隨遇而安,故而無憂;得悉宇宙的真理,看淡生死,超脫世俗,故而無懼。

有人曾經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德行崇高、修身養性的人總是顯得如此的平靜與洋溢著喜悅的光芒?釋尊答道:他們不為過去的事悲傷,他們不渴求尚未到來的事,當下對他們而言是足夠的,因此,他們會顯得喜悅洋溢。一般人往往難以理解修煉人的精神狀態,那是由於精神境界的層次不同所致。君子無憂無懼,得失從容,神聖而逍遙,那是得道之士才能達到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生當隨緣。隨不是跟隨,而是順其自然。緣不能以強求而得之,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緣,也不是每一個尋覓的人都可以抓住緣。常言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萬里之外,異國他鄉,陌生人即使只是相視一笑,這也是緣。
  • 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很豐富的象徵意義,月光是美麗純潔的象徵,她創造了許多優美的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們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託了戀人之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那高懸於天際的月亮,自古以來也引發了人們的哲理思考,當遊子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的遐想。
  • 世人無不在有限的人生中不停的追求著幸福。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在哪裡?世俗中有許多人認為金錢能給人帶來幸福,所以窮其一生都在拼命的追求金錢。俗話說:「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 在眾多的花卉之中,梅花淩寒綻放、獨樹一幟報早春的高尚品格,一直為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所讚頌。 她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任何花卉都無法相比的。梅花不畏風霜雨雪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意志,歷來被人們當作崇高品格和高潔氣質的象徵。
  • 每首邊塞詩都是意境高遠,格調雄渾、豪壯,氣質磅礴,激蕩人心。王昌齡是著名的盛唐邊塞詩人之一,他一生由於性格耿直,經常遭到小人誹謗。其詩風瑰麗、雄健,對當世及後世都有很大的影響。
  • 佛經中有「花開見佛性」之說,這裏所說的花是指蓮花。一個人生活在濁世之中,如果他的內心擁有了像蓮花那樣的心境,就是他的心中出現了佛性。蓮花在天國世界中是一種神聖的花,佛教中的蓮花也代表著一種智慧的境界。
  • 一個人要想明是非、辨真假、知善惡、識正邪,就必須具有明慧不惑的大智慧。真正的智慧與人的心靈有密切的關係,人的智慧與道德並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他們其實是更像一張紙的兩個面。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此名句出自於唐朝王翰的〈涼州詞〉,詩文的原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