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孤獨與自由》序

書序:當苦澀轉向 開朗寧靜之後

文/楊蓓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小時候,最早的記憶中,不是和大人玩就是一個人在大公園裡玩,享受著呵護與大自然的親近,從沒有孤單的感覺。

唸書以後,偶有挫折感覺落寞,頂多5分鐘,外向個性使然,心念立即就被其他的新鮮事所占據。回想中,即便是一些空檔,腦子裡的疑問和自我對話,也從未暫歇,與自己相處和與人相處一般自然,常常覺得天底下有做不完的事,怎麼會有「孤單」、「寂寞」、「無聊」這些字眼。

長大以後,深入許多人的生命故事,帶著許多不同的視框去看這個世界,有些是理論中得來,有些是經驗中得來,面對人間疾苦,漸漸地,不敢再說大話,心思變得深沉,態度卻仍有些輕率,因為自認為手中握著「助人專業」的權杖,許多事應可迎刃而解。然而,隨著時間的洗禮,視野逐漸擴大,「有限」這樣的字眼終於放進自己的腦子裡。

接納有限,讓我開始嚐到孤獨的苦澀。

原來,人間事不盡如意;原來,無奈的存在是個必然;原來,桃花源中也有泥濘不堪的時候;原來,這麼多這麼多的痛苦,在人類歷史上從未一刻消失過。而人能做的,真的有限。

這樣的苦澀,讓我身心俱疲,然而幸運的我,在這時候進入了禪修的領域,在實踐中領略禪法的轉化功能,也在自己原本的助人專業中融合東西方不同的觀點,一路行來,眼看著自己的轉變,趣味無窮。

孤獨,漸漸由苦澀轉向開朗寧靜,發現人間依然有限,卻可以是我願無窮。

謹以此書獻給在關係中受苦的人。人在受苦中,才有轉化的機會,也才有同享親密與孤獨的可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人心中都有一口快樂井,只是,你發現了嗎?你善用了嗎?還是漠視它?甚至廢棄了它?大家都渴望快樂,然而,快樂不會憑空而得。快樂,值得追尋,也值得爭取。生命裡,所有的努力不會白費,我們對快樂的追求也一樣。
  • 那晚,夜很深了,突然接到好朋友的電話,說:「有一家知名出版社對我們當年的『醫生朋友』系列很感興趣。想問一問,在我們的出版合約期滿後,能不能轉由他們繼續印行呢?」
  • 楊蓓還在輔仁大學唸書時,我們就經常討論人生與人生的挑戰。她是非常用功又很能自省的學生,我看得出來當時她已下定決心要研究並解開人生的奧秘。
  • 「逃避與執著」這個問題經常在我們的生活裡出現,因為人往往看不見自己在逃避什麼,也弄不清楚自己為何執著,這樣的心怎能自由呢?又哪來的勇氣改變?我們的心若希望獲得自由,就要正視逃避與執著,生命才會有所改變。
  • 看著維莉的故事,又把我拉回當初我參加無國界醫生組織的那一刻:因為一個事件或一個畫面,讓我們埋在內心深處的憐憫被觸動。大部分的人在當下會感同身受,也許會難過、也許會捐一點錢,希望別人能因我們心中的痛有所救贖。但是願意成為那一個救贖的人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向前跨一步說:「我要到前線去服務。」這前面有著千百個理由可以讓我們逃開,大概只有傻子願意這麼做。
  • 人因為有需要,而變得貧窮。從出生開始,我們必須吃,必須喝水,需要別人給我們關懷,給我們愛。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Abraham.H.Maslow)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一生,隨著成長會產生不同的需求,包括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隸屬的需求,到自尊、自我實現及最高層次的靈性需求共六個層面,都需要被滿足。
  • 中國古代第一奇書《推背圖》,有值得玩味的謎語,也有精采的繪圖搭配及卦意解讀推演。它預言了唐朝至今、直至未來攸關朝代興衰的大事,奇準無比。一千多年來,《推背圖》以絕妙的預言和精深的文筆吸引無數讀者,歷久不衰,可說是人類智慧的巔峰之作。
  • 我和洪蘭教授一樣,是不買股票的人。如果我逛書店時,看到此書的書名《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肯定不會引起我的興趣。結果,我讀了它,完全是因為我相信洪教授會翻譯這本書一定有她的道理。果然,我發現這12封信中所透露的智慧,對所有年輕人都將很有助益。
  • 你當然需要了解周遭的情況,具備對世界的認識,知曉歷史,但是更重要的,你需要了解做為一個個體,你是誰。在鏡子裡好好的端詳自己,問自己是什麼驅動著你?假如你能了解它,在危機到來時就不會滅頂。請同時觀察你對錯誤的反應,下次你可以反應得更有建設性一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