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
《幼學》故事(5)吳牛喘月
這一課,講到雪花飄落大地,呈現六瓣,預示著豐年的到來,將來農業會豐收,也就是瑞雪兆豐年的另一個說法,非常富有詩意和文學色彩。學到天文與人事的相連性的知識,也學到了富有文學色彩的表達方式。
《幼學》故事(4)雪神滕六
這一課的各種天文現象都在告訴孩子,一切都有神的主宰,要記住他們的名字,以便今後讀書,看到相關的詞語,不僅明白其意,還不會忘記一切都有神靈在看管,俗話說,三尺頭上有神靈,孩子們會從小就記住:莫做暗室虧心之事。人的行為必然存在道德底線。
《幼學》故事(3)風欲起而石燕飛
這一課,頭兩句,傳授孩子如何看天氣,也就是今天講的氣象知識。古人講天地人三才,相互影響,相互關聯,因此觀天地之象,便可預知很多事情,這裡就是一例,孩子們從小學習這些知識,就會懂得看周圍事物的變化判斷天氣。
考試作弊能改變命運嗎?人有千算 天只有一算
清朝中後期,科舉考場上的徇私舞弊比較嚴重。有一種考生與考官、判卷官串通作弊的方法叫「關節」,俗稱「條子」。道光丁酉年(1837年)中舉的歐陽兆熊曾在日記中寫下他和同鄉李君參加科舉考試的一段故事。
《幼學》故事(2)月乃太陰 虹名螮蝀
這一課還是講天文知識,大家只要讀下去,就會發現這本啟蒙教材其實知識面包羅萬象,人一生中將來讀書研究學問、走到社會、用於生活的常見的知識,都會出現在這裡,今天我們讀來十分深奧,但是在古代,這是小學基本學問,是基礎,比如說其中一個作用,如果你不讀這本書,你就看不懂古代眾多的經典著作。
【文史】大開眼界 清末小學國文課學什麼
翻開清末小學國文課本,一覽一百多年前的小學讀物,現代人會有哪些驚人的發現?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十二月,湖北官刷印局印刷出版《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由學部編譯圖書局編纂。這冊八十課,含有插畫,圖文並茂。
《幼學》故事(1)七政與三才
因此當時的人們人人皆知陰陽五行的道理。這裡開篇講天地萬物的來歷,為的就是具體向孩子們闡述陰陽五行與三才這些人直接看到的,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最基本的天地人文的知識。讓人不要忘記自己受命於天的來源和使命。
傳統私塾教育不僅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家校關係、教育的社會效益等方面達到了當今中國社會教育所無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傳統私塾教育在傳承中華正統文化方面功不可沒。今天的國學得以仍在社會上流傳,沒有私塾教育是很難想像的。
【文史】中國古人如何求學和選拔人才?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燦若星河,光耀寰宇,更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的瑰寶。古代社會的教育體制對文化的傳承功不可沒。古人求學如在哪個朝代遭遇「政審」的話,中華文化恐早已斷魂。
太宗重視子女教育 禮敬皇子之師
韓愈曾說:「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就是傳播道理、傳授經驗、解答疑惑的那個人。無論聖賢、讀書人,還是各行各業的手工藝人,人若想學有所成, 老師的指導與點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康熙帝教子勤謹 皇子上學一年只放5天假
清宮的皇子從虛歲6歲開始讀書,每天從早晨5點到下午3點,讀書共計10個小時。17點到19點,皇子在外面練習射箭等軍功課。一年只放5天假,其餘時間皇子都在緊張有序的學習中度過。
幾千年來,在神州大地留下了的令人驚嘆的人文奇觀,無論藝術創作,還是醫學科技等領域,都出現超前的景象,也出現了許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許多奧秘。古人發明的天文曆法、衡量制、九九乘法表、易經、針灸等等,讓華夏子孫一用就是幾千年。基於德的古代教育不僅超前,而且也具有遠大的胸懷,令現代教育都難以望其項背。
易經》蒙卦,六個爻,一百多字的注解,全面講說了教育方方面面的問題,讓我們嘆服,這就是我們中華聖賢先祖的無窮大智慧,充分展現了中華神傳文化的神奇與博大精深。
B>作者:童欣
說「見金夫,不有躬」這樣的女人不能娶,那麼這樣的孩子也難教育好......
今天講這蒙卦,我們大家就都是「吉」。有的老教師要娶兒媳婦了,您聽了蒙卦就會大「吉」啊,因為「納婦,吉」。那麼娶兒媳婦為什麼「吉」呢?它跟前邊對應起來,包蒙,我們家小孩不懂事,那麼新媳婦兒進家了呢?也要包容這新媳婦兒,有好多不懂,不知道。
蒙卦裏說的「利用刑人」這句話就是孩子我們得管,這個刑是刑法,當然說刑法這個詞就有點嚴重了,實際上是利用約束、規章、制度,說白了,你得管這孩子。
這是算卦,我們換到學習上,這孩子也是這樣,他不懂,你告訴他了,他不聽你的就不好辦。「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這個從教育的角度,就是說這個求學的人他要有誠心,古人說:「欲修其心,先誠其意」,在古代還有這樣的說法:「禮,聞來學,未聞往教也」,就說學習啊,你是來求教,不是他主動教你,強迫說「你得學啊」,可現在經常是這樣。
那麼作為孩子就要學東西,是不是他就得求你老師來學:「老師,您教我點好東西吧!」應該是這樣!現在都變得家長給報一個班,可這孩子喜歡彈鋼琴嗎?實際上他就是為父母在學。「匪我求童蒙」這句話多好,而現在我們家長都在求孩子,應該「童蒙求我」!
B>作者:童欣
《學記》裏有一句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說建立一個國家,統治老百姓,第一重要的就是教學、教化。大家看,對於一個人、一個單來講位,「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我們作為領導如果要改變一個國家的風氣,改變一個單位的風氣,都要通過教育、教學。我們從《周易》的卦序來說,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
《易經》蒙卦體現的中國古代教育智慧(1)
《易經》,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古人稱為群經之首。今天要講的這個蒙卦就一百多字,就把教育的問題都說清了,這就是古人的智慧。
1995年,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教授出版了《EQ》一書,其中明確提出了情商所包含的五種能力,即:自我情緒覺察能力;自我情緒管理能力;自我激勵能力;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人際關係管理能力。也可以簡要的稱為:自知,自勵,自制,感受他人以及人際。這就是著名的情商理論。
(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私塾教育,讓孩子學習《三字經》、《論語》等古代經典書籍。中國在「孟母堂」被叫停後,現代私塾仍在民間悄然盛行。而社會上對這個「體制」外的「另類」教育爭論很大。
尊崇道義 揚善明德
熹字元晦,號晦庵、考亭先生,南宋時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人。十九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力主抗金,恤民省賦,不畏權貴。他學識淵博,對儒學、史學、文學、佛學、道學等都有研究,著作頗豐,以弘揚道統思想為己任,強化「三綱五常」,一生熱心於教育,無論身在何地都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是孔子、孟子以來的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世稱朱子。
古代教育是君子之道。以奠定人的「仁、義、禮、智、信」的精神內涵,和基本的辨別正邪、善惡及禮儀為根本,造就的是以人為本的有正常人情感和理性的群體,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造就有著高貴品質和志向的正人君子之修身、齊家、平天下者。
閩南語有句俗諺「洗面洗耳空,掃地掃壁角」,意思是說做事要有認真與負責的態度。草率地洗臉,洗過「表面」後,很可能就沒有清洗耳朵;而用同樣的心態掃地,也是「大概」掃過之後,常常會忽略了不起眼的角落。洗耳朵、掃壁角,說的不只是勤與懶的問題,也關乎一個人做事的態度。
中國古代的教育分為民辦和官辦,或稱公學、私學。民辦主要是指私塾,一些落第秀才,開科講學、授課教徒。興辦教育成為讀書人的一條重要出路,既解決生計,又培養人才,更促進教育的發展。
中國古代教育主要就是儒家教育。孔子杏壇講學,門徒三千,開創儒家教育的先河,奠定了儒學的基礎。
國家之治亂繫乎「人」,人才者,國民之本;學校者,人才之本;興學所以安國而長民也。因此之故,孟子曰:「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果能如此,那麼,一國之事無不舉,境內之民得安寧!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是神有意造就的半神文化,當然,攸關生民社稷的教育更是重點演繹的環節。
    共有約 13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