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
《龍文鞭影》四支(19):乘風宗愨 立雪楊時
宗愨的叔父宗炳品行清高,但不願做官。宗愨年少時,宗炳問他的志向,宗愨說:「願乘長風(大風)破萬里浪。」宗炳說:「你若沒有大富大貴,也將會光耀門楣呀!」宗愨的哥哥宗泌娶妻時,當晚就被強盜打劫,才十四歲的宗愨挺身而出對抗盜賊,讓十幾個盜賊四下潰散,不得進屋。
《龍文鞭影》四支(18):董昭救蟻 毛寶放龜
南朝劉宋時,東陽無疑所撰寫的《齊諧記》中記載,三國時魏國當陽縣人董昭之,一日,乘船過錢塘江,船行至水中央,見到一枝短蘆葦上有一隻大螞蟻驚惶的來回奔跑,怕被淹死。董昭之心生憐憫,用繩子套住蘆葦,拖引到岸邊,螞蟻沿著繩子爬上岸。這天夜裡,他夢見一個身穿黑衣的人,帶著百來個人,來向他道謝說:「我是蟻王,不慎掉入江中,承蒙您的救助,為感謝您的救命之恩,日後如果有急難,可以告訴我,當盡棉薄之力。」
《龍文鞭影》四支(17):程頤傳易 覺範論詩
程頤與其兄程顥(明道先生)同受業於學者周敦頤(被尊為理學始祖),二程學說理論相近,後人集二人學說編成《二程全書》,稱其學派為「洛學」。
《龍文鞭影》四支(16):杜畿國士 郭泰人師
東漢末年,杜畿被推舉為孝廉,擔任漢中府丞。遇天下紛亂(董卓之亂),棄官避難荊州,漢獻帝建安年間才回來。《傅子》記載,杜畿從荊州回來,到許昌(今屬河南)見到侍中耿紀,兩人整夜長談。尚書令荀彧(yù,ㄩˋ)住在耿紀隔壁,夜間聽到杜畿之言,感到驚異,天亮派人告訴耿紀:「有才能優秀的國士卻不推薦,你如何位居侍中之位呢?」等見到杜畿,荀彧相知有如舊識老友,於是向朝廷推薦他。
《龍文鞭影》四支(15):周兄無慧 濟叔不痴
晉國大夫欒書、中行偃派人殺了晉厲公,迎立十四歲的孫周為國君。大夫們在清原迎接時,孫周說:「我本來不希望回來做國君,雖然事已至此,難道不是天意嗎?如果你們責求國君,使他獻出生命,立為國君卻不聽從國君的命令,又何必要國君?那麼兩三個人要用我在今天,不用我也在今天。共同順從國君,才是神所福佑的啊!」
《龍文鞭影》四支(14):會書張旭 善畫王維
張旭,是盛唐時的書法家。在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將他與李白、賀知章等人稱為酒中八仙。張旭非常喜歡喝酒,酒醉之後常常狂嘯奔走,趁著酒意揮毫作書,或者用頭髮蘸墨汁書寫,世稱「張顛」。他的書法奇形怪狀,連綿迴繞,粗細對比誇張,狂妄奔放,變化莫測,世稱「狂草」。文宗皇帝下詔書稱裴文舞劍、李白的詩歌與張旭草書並稱為三絕。
【曾國藩·亂世自警】風燭燃盡 餘輝仍在
同治九年,曾國藩邁過了六十歲的門檻,到同治十一年他去世,這三年他也沒讓自己閒下來,仍舊奉旨辦差,清理文件,會見外國使臣,並處理了棘手的天津教案。翻閱這三年他的日記,給人最大的感觸是,他認真地度過了每一天。他生前,其祖父夢到巨蟒降落;他死後,金陵湧現火光異象。生前身後皆有奇異,皆伴瑞兆榮光。
被遺忘的禮儀藝術:蘊含神性智慧的正確行為
禮儀有其神聖的智慧。它是一種文明的藝術形式,跨越文化和時代,造福所有參與其中的人—— 如果得到實踐,可以防止我們偏離變成無知粗魯的凡人,並使我們的意識更接近這個物質世界之外的領域。
【曾國藩·亂世自警】治身以「不藥」為藥
他在書信中,提到一些有趣的觀點,諸如治身以不藥為藥,養生要訣「懲忿窒欲」「覺有病時,斷不可吃藥」「藥雖有利,害亦隨之,不可輕服」「不特無以養德,亦非所以保身」等等。他列舉了一些實例,提醒弟弟們保身之道不在於服藥多少,而在於修身養德。
【曾國藩·亂世自警】富貴時戒驕惰
自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入仕,到了咸豐十年(1860年),他以欽差大臣身分督辦江南軍務。此時的他是大清朝廷倚重的大員。家族中不僅曾國藩大權在握,他的弟弟們也相繼建功立業,為保大清立下赫赫戰功。然而他行事仍舊格外謹慎。對待諸弟和子侄,他苦口婆心地督導,要戒掉驕、奢、佚(淫逸)。
【曾國藩·亂世自警】納妾風波
同治八年(1869年),曾國藩五十九歲。宦海濤浪載著暮日扁舟,此起彼伏。曾國藩宛如扁舟上的釣客,獨自迎著風浪,沉默地看著茫茫大海。宦海沉浮三十多年,他老了,也累了。為大清力挽狂瀾,他傾盡了心力。為國立功、立言、立德,每一項都耗盡了他智慧的極限。他的家人無怨無悔地支持他,在每一個領域協助他樹起了豐碑。然而,就在這一年他的一封家書,引起了軒然大波。其子曾紀澤「違逆」父命,發起了全家總動員,千里迢迢去找曾國藩。
【曾國藩·亂世自警】悔字如春 貞字配冬
同治六年(1867年),沅弟曾國荃寫信請求兄長訓示,讓曾國藩給他一些修身上的建議。因為這一年,曾國荃諸事不順,剿賊無功被摘去了頂戴,並託病以請假開缺,朝廷同意免除他的職務,他心裡著實難堪。
【曾國藩·亂世自警】功名誹謗如浮雲
同治元年(1862年),大清發生瘟疫。染疫的軍民大量死亡,屍體順著河流漂浮而下。由於屍臭彌漫,凡是聞到穢氣的人,十個人中就有八九人病倒。曾國藩看著河中堆積的屍體,大嘆:「誠宇宙之大劫,軍行之奇苦也。」意思是這情況真是宇宙天地間的大劫難,行軍打仗遇到的奇苦!
【曾國藩·亂世自警】花未全開月未圓
清軍常年與太平軍戰爭,導致百姓饑饉,民不安生。面對人間疾苦,曾國藩除了傷嘆,別無選擇。他不是聖人,只是朝廷的欽差大臣。當戰局扭轉,清軍接連反敗為勝,曾國藩總督的軍隊所到之處,面對黎民塗炭,他無法再袖手旁觀,置若罔聞。於是在轄區發放米票,賑濟百姓。百姓憑米票換取救濟糧。然而當米票回收後,曾國藩發現竟然多了二千三百多張假票。在如此艱難的時局下,地方官員竟敢公開造假,與民奪利。他直嘆:「人心之壞,殊可痛恨。」
【曾國藩·亂世自警】「人滿天刮平」
同治元年(1862年),正值亂世之秋。朝廷對內忙著剿匪,對外屈膝簽訂辱國條約。曾國藩在宦海浮沉愈久,愈渴望家族平安。
【曾國藩·亂世自警】與眾不同的財富觀
身為封疆大吏,朝廷重臣,有人想著趕緊撈錢,趁著還在權位,為子孫多辦家產。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二人,一個封侯爵,一個封伯爵,在當朝風光無限,家門顯赫。然而在錢財問題上,曾國藩做出了與眾不同的選擇。
顏氏家訓(3)思想激盪的時代 擇中道而行
值得深思的是,顏之推對子孫的叮嚀中,還包涵了心靈的信仰與生命的最終歸向。
顏氏家訓(2)讀聖賢書涵養德行 教養方式重視細節
《顏氏家訓》中,沒有光鮮的妙論,沒有高調的奇想,中心思想就是「德行」。
顏氏家訓(1)劇變的時代 一個父親的叮嚀
為人父母,總想把最珍貴的東西留給孩子。百年之後,我們最想留給子孫的是什麼呢?是田宅華廈?還是黃金珠寶?
智慧故事:浪子的一個善念使全村免於饑荒
我們的「智慧故事」系列,旨在啟發人們對古老美德的珍視,這些美德讓我們心靈昇華,幫助我們回歸傳統。 我們希望您會喜歡閱讀本文。
師道小故事:竭誠育人子弟 天賜蘭桂齊芳
在中國古代,有不少老師盡心教書,竭誠育人,成就了許多家庭的子孫。西方有諺語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冥冥之中,慈悲的上天嘉獎這些老師,將蘭桂齊芳的昌榮顯達賜予其子孫。代代相傳的民間懿行,古樸的師道故事,講述著「成就別人,也成就著自己」。
儒雅的大明朝文人(下)
明朝的整個教育體制是中國歷史上最完備的一個朝代。因此,在這種教育體制下造就出來的人才也一直被後世所稱道。
儒雅的大明朝文人(上)
明太祖朱元璋戎馬得天下後,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太祖敕令京城設立國子學堂(國家的最高學府「國子監」,或稱太學),令九品以上官員的子弟及民間通文義的少年俊秀到國子學堂當學生。天下平定後,太祖詔令恢復科考制度,各府、州、縣考選秀才及舉人入國子學。並特地賜給少年舉人(14歲左右)李擴、趙惟一、董昶等衣服蚊帳等日用品,其中特別聰慧的李擴等人還被召入文華殿及武英堂說書,太祖謂之曰「小秀才」。
《幼學》故事(38)佛祖與老子
這是該教材節選的最後一課,回顧整部教材內容,從混沌初開,女媧造人,講到三皇五帝留下的歷史文化,各代的醫藥、技術,莫不體現神傳的特點,到了這最後一課,就只有講到佛道兩大修行文化的始祖。
《幼學》故事(37)魯班的天命
公輸班削竹木製成老鷹,飛上天空三日都還沒有落下;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畫上眼睛之後,雷電交加,牆上的龍破壁而出,騰空飛上天。
《幼學》故事(36)神醫扁鵲
盧醫、扁鵲是古代的名醫;鄭虔、崔白都是古代著名的畫家。東晉的郭璞得到《青囊經》,所以擅長於占卜;唐朝的孫思邈得到龍宮的藥方,能夠醫好龍的病,拔除梗在老虎喉嚨的骨頭。
《幼學》故事(35)蔡倫造紙
造紙術,堪稱中國四大發明之一。蔡倫千百年來備受人們尊崇,被奉為「紙神」。美國科學家麥克.哈特撰寫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排在哥倫布和愛因斯坦之前。可見其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貢獻之大。
《幼學》故事(34)羅盤與渾天儀
周公發明了指南車,而羅盤是他遺留下來的規制;南朝劉宋時的錢樂,奉命製造張衡創製的渾天儀,觀察天體運行,從事天文曆法研究的人自此才有所依據。
《幼學》故事(33)燧人氏鑽木取火
神農氏遍嘗百草,了解草藥的寒熱溫和等性質,相互配合的禁忌,才有醫藥的藥方;后稷教導人民播種五穀,讓糧食有了保障。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民開始吃熟食,懂得烹飪;有巢氏架木為巢,發明了建造房屋的方法,開始了宮室的建築。
化之以德 理之上也
《忠經》的第七章談的是政理。開章的第一句:「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讓筆者穿越了時空想起了小時候課本裡面說的:「以德報怨」,那時說的是對待戰敗的日本。不管這四個字的原則帶給日本人民多少的恩澤,但對學生們來說確實留下了不復仇與善待侵略者的教育影響力。
    共有約 136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