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四支(38):墮甑叔達 發瓮鍾離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孔子留下懸瓮丹書,提示玉璧有七枚,張伯藏了其中一枚。圖為南宋 螭虎及雲紋玉璧。(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70
【字號】    
   標籤: tags: , ,

【原文】

duò zèng shū dá ,fā wèng zhōng lí 。
墮甑叔達,發瓮鍾離。

ㄉㄨㄛˋㄗㄥˋㄕㄨˊㄉㄚˊ,ㄈㄚ ㄨㄥˋㄓㄨㄥ ㄌㄧˊ。
墮甑叔達,發瓮鍾離。

【注釋】

(1)墮:落、掉。
(2)甑:蒸飯的瓦器,底部有很多小孔,放在鬲(音「立」)上蒸煮。
(3)叔達:楊孟敏,字叔達,東漢巨鹿(今屬河北)人。雖為知名人士,但不願做官。
(4)瓮:口小腹大的盛物陶器。
(5)鍾離:鍾離意,字子阿,東漢會稽山陰(今屬浙江)人,東漢名臣。明帝時,徵為尚書,又出任魯相。以仁愛治民,百姓多受其感化。

【語譯】

楊孟敏不慎摔破了做飯的瓦甑,毫不回顧就走了;鍾離意揭開孔子留下的懸瓮,見到預言的丹書。

【人物故事】

楊孟敏

《後漢書》記載,楊孟敏客居太原(今屬山西)時,挑著煮飯的瓦甑,掉到地上,他不予理會就走了。郭林宗見了,問他的想法,楊孟敏回答:「瓦甑已經破了,再看它有什麼用呢?」

楊孟敏生性豁達,墮甑不顧,不為既成的事實做無益的懊悔,繼續前進。對一般人而言,這是很難做到的,林宗因此對他另眼看待,勸他到外地求學。十年後,楊孟敏遠近知名,朝廷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都來徵聘他擔任高官(東漢時三公可自選佐治的官吏),但他並不願屈身前往。

鍾離意

《鍾離意別傳》記載,鍾離意擔任魯國宰相,到職後拿出自己的一萬三千文錢,交付戶曹(管理民戶、祠祀、農桑等事的官吏)孔訢(xīn,ㄒㄧㄣ,同「欣」),修理孔子乘坐的車,且親自進入孔廟,擦拭桌子、坐席、佩劍、鞋子。

有名男子張伯在廟堂下除草,從土中挖得七枚玉璧,張伯在懷裡藏了一枚,以六枚稟報鍾離意,鍾離意命主簿(掌管文書簿籍、印鑑的職官)將玉璧放置桌前。

孔子教授學生的講堂下,在坐榻的上端有個懸掛的瓮,鍾離意召喚孔訢來問:「這是什麼瓮?」孔欣回答:「這是孔夫子的瓮,內有丹書,人們不敢揭開它。」鍾離意說:「孔夫子是位聖人,所以留下此瓮,是為了垂示後世賢人。」因而打開它,從中拿出書信,文中說:「後世編修我的著作的,是董仲舒(註)。守護我的車、擦拭我的鞋、打開我的瓮的,是會稽的鍾離意。玉璧有七枚,張伯藏了其中一枚。」鍾離意即刻召張伯來問,張伯果然招認了。

註:
董仲舒特別推崇孔子,大力提倡孔子的德治、仁政、倫理教育的儒家思想,建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後兩千多年,儒學成為中國的正統思想,祭孔活動也逐漸受到重視。孔子所作的儒家經典《春秋》,經董仲舒加以闡釋而編成《春秋繁露》,應驗了孔子當初的預言:「後世修吾書,董仲舒。」

──轉自正見網

(點閱【龍文鞭影】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