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42)

上集-第二章:监督劳动的最初岁月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 , ,

第五节:界牌公社(1)

公共食堂成了界牌公社和附近近百户农家生活、聚会、“学习”的中心场所,悬挂在大梁上的两个麦克风,每到吃饭时就会播出南桐矿区的广播。学生时代,我们习惯了新闻传播的“单音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厌倦这广播中的重复、虚假和枯燥。其中言而失实,言而无信,言而欺骗的地方一天天多起来,反而逆向去思考,才会得到符合实际的真实结论。

而由新华社发出的正版头条新闻,对比我亲身经历农村之所见所闻:庄稼没有草长得茂盛,成熟的粮食烂在地里无人收,农民们饥饿潦倒,断炊绝食,水肿,死亡成了多巨大的反差?

例如1958年自河南省遂县,放出一个小麦亩产二千三百斤的社会主义高产“卫星”,而荣登全国第一个小春千斤县以后,全国各地不甘示弱,先后报出亩产四千斤,亩产四千五百斤和亩产五千斤的卫星来。

此时,已是大春结尾,报纸和广播像向赌场上押“注”一般火爆,经过一番哄抬,最终以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的中稻亩产十三万斤的最高记录中标。

与此同时,除了粮食外,广播中相继报导全国各地的高产卫星涉及棉花、油料、蔬菜和生猪等等;有亩产百万斤大白菜,以及重八千斤的生猪这样的“国家吉尼斯”记录。

这种向全国老百姓撒出的弥天大谎,除了给毛泽东的人民公社提供依据;为搞得人民啼饥号寒的农业打强心针外,还能有什么作用?难道毛泽东当时昏庸到不明真相,连“民以食为天”这种最简单的民生道理,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治国信民道理都不懂吗?

我到农村一年,每当听到“东方红”和“人民公社好”的广播,就会条件反射:那是向中国老百姓公然在说谎。

听不到真实的新闻,已是六亿泱泱大国的悲哀。而今天,当这些从广播中传出的声音,与真实的完全相反时,我们对共产党何止厌恶?

正当毛泽东批转山西洪赵县委《就实论虚》的报告,吹嘘小麦从此以后产量可以达到亩产8.9万斤的神话,是可以用冲天的干劲来实现的“革命浪漫主义想像”时,“一天等于二十年”就这样提出来了。

新时代的赵高“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之历史丑剧,正迎合他的独裁丑剧在全国公然上演。

可是,就在他的中南海里根据全国各地上报的高产卫星和丰收喜报,津津乐道“粮食多了怎么办”时,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便降到六亿中国子民的头上。(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余协和反复看那满铺堆着的乱草,心里拥起了一阵阵的疑惑,毕竟当时他才十六岁,虽耳闻大学校园里的种种传说,并不太懂这“反右”究竟是怎么回事,尤其是疑虑我这个比他才大三岁的邻居,一个未出茅庐的大学生,怎么会身陷其中?
  • 从沙坪坝到南桐,进入目的地南桐矿区丛林煤矿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车队一直开抵丛林小学的操场坝里才停下来。
  • 当我们这支装束古怪的队伍,背着背包,提着各自的帆布书包,脚穿草鞋跨进殿堂时,引来一大群孩子围观。他们用好奇、陌生、稚气的眼光观察着这一支古怪的队伍
  • 我在院坝的中央放下了背包,两边厢房门口的阶檐坎上,早已站着两家人家的大人小孩。此时的我活像一只被许多人围观的猴子,还来不及看清这即将进入我“改造”的环境是什么样子
  • 下乡直接管理我的“教育者”,就是这赵氏父子,赵老汉解放前一直佃地主的田种,做地主的丘二,为地主抬过滑竿,也跟着去重庆跑过码头,那市井经历,市俗见识是这里从未出过山沟的男人无法比的,这赵家湾上上下下二百来号人家都得让他三分
  • 对我们当前最大的威胁仍是食不果腹。按照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和界牌乡镇村舍的收成,合作社分配给全劳动力每天的口粮,仅只有八两黄谷,折合大米不到六两。
  • 水肿病终于开始蔓延起来。赵家的自留地已经跟不上三个人的需要,最高产的牛皮菜已经砍得差不多了,新种上的白菜还只有健子那么大。
  • 运动一个接着一个是毛泽东的爱好,他要成为中国百姓的太阳,岂能不时时发光?赵凡把界牌联社下发给他的所有文件都抱出来了,他说他因为只有初小文化水平,所以虽然联社要求他向社员们全文宣读,但他从来没有读过。
  • 界牌公社成立那一天,下午我们很早就收工。赵队长集合起参加庆典的代表,天刚黑,就到达了界牌祠堂。入夜,界牌祠堂的宽大院子里灯火通明,靠殿堂那台阶搭起了临时的主席台,正中横幅上写着:“界牌人民公社成立大会”
  • 下农村的第一堂课,历时四个月下课了,同赵氏父子相处得不错,远不像我初来所想像得那么可怕,相互之间虽说不上相敬如宾,可还算按“人民内部矛盾”的办法相处。比起在学校同班上的同学相处,反而觉得融洽多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