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
林则徐祈雨 施巧计募款赈灾
虽然宦海浮沉,但林则徐不论到哪儿,都依然守着浩然正气,为民之心始终不变。即使在充军伊利期间,熟悉水利工程的林则徐,在当地协助治水。他详细探求水道,开凿河泊,既调济水量,避免洪灾,又便于百姓灌溉农田。所以西北的百姓都称林为神人。
【文史】千岁松有灵 苏武负雪十九年劲节长青
松树古来拥有百木长的桂冠,千岁材的美称,说松树有灵性的故事,拾掇史书间也不少。苏武“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伟丈夫若松之常青。
文官目不识丁遭弹劾 最后竟成一代名臣
张曜是清朝咸丰光绪年间的一位重臣,但少年时,因为家境非常贫寒,没有上过学。后来捻军围攻河南固始县时,县令眼看县城将被攻破,于是张榜:“谁能守住这座城,我就把女儿嫁给他。”
宽恕君子黄霸 使得颖川人息讼为他人着想
《汉书》中,曾选评汉朝以来最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黄霸居榜首。 汉朝末年,刑法走向严罚酷刑,黄霸仍然秉着宽恕的治理之道,始终反对酷刑,仁慈宽厚君子的风度在当时非常与众不同。
敌兵攻破京城时,有个人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他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这说的是宋朝靖康年间一段的忠义故事。靖康之变中,忠臣良将舍生忘死、救国赴难,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不休。这位大臣身在敌营,至死大骂金人。最后,他得到敌国的敬重,被尊为靖康耻中的第一大忠臣!
谢振定“烧车御史”名号由来
说起谢振定,人们鲜少知道他是谁。但若说起“烧车御史”,他在大清可是传奇人物,一时名震朝野,声名远扬。谢家儿子也因此蒙受祖上荫福,受到皇帝嘉奖。
南宋名臣真德秀
有学徒向真德秀请教,人的一生什么最重要?真德秀说:“好好读书,好好做人。”真德秀生前常常对学徒说:“人的一生很短暂,千年时光很漫长。功名地位都不能长久,惟有德业才能长久。”
神童杨亿为人有气性 皇帝不恼反称许
杨亿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充满故事性的一生,被后世称为传奇。传奇的背后,宋太宗、真宗两位皇帝的知遇之恩,帝王善待臣子的胸怀,不同寻常的君臣之义,也成就着非凡的风采,永隽青史。
朱元璋为他写醉酒歌
每到早晨,朱元璋令宋濂陪同进膳,与他一同探求旧有的典章礼法,并他的征询意见,还向他讲述并讨论治国之道,每到夜晚才令他退下。
宋朝名臣李纲誓死守卫京城的故事
两宋之交虽然是乱世,但是朝廷中武有“中兴四将”,文有“南宋四名臣”,也算是乱世出英雄了!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四名臣中的李纲,他一生坚持抗金,如果说皇帝坚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耻”也许就不会发生!
重情重义的唐朝名臣——高士廉
高士廉无论身在官场,还是留居在家,他待人处事都体现着一个“德”字。高士廉对太宗感怀知遇之恩,从始至终保持着君臣之义;对大唐的社稷江山,倾尽心力,化民俗,推善政,致力福惠芸芸百姓。高士廉的风范,正如太宗所说:“德范宏深,风猷远着。”
“馆阁大儒”胡俨 除虎害惠万民
明朝贤士胡俨(1361年─1443年),字若思,号颐菴,江西人。胡俨年少时勤奋好学,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卜无不深究。
【元朝名臣】尚儒学的蒙古答剌罕
后人评价哈剌哈孙:素来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远远望去自有威严;为人光明正大,行事至诚皆出于天性,又蕴涵着犹如江海一样的度量;不威而令行,不言而人服;“端委雍容而朝廷尊安,天下受其赐”。
相士预测:改朝换代后 李纲官至公卿
李纲一生为人忠直,以恩义待人,在朝受到皇帝器重,在家受到晚辈爱戴。李纲没有因为忠直敢言,屡犯龙颜,就失去官位,反而屡次受到赏赐,官居显赫。唐朝官场流露的风气,着实令今人刮目相看。
大丈夫 “无礼犯上”安彦威悔过自责
北宋宰相张齐贤记载安中令和刘某的故事,称赞安中令胸怀大度,善于纳谏,是王侯之中的贤者;称赞刘某行事磊落,真的是以大丈夫赤诚之心事奉上级
【隋朝儒林】隋朝国子博士何妥
隋朝国子博士何妥,字栖凤,西域粟特(今乌兹别克斯坦)人。早年,何妥的父亲何细胡,因经商进入中原蜀地,并在郫县(今四川成都平原中部)安家。何细胡侍奉梁朝武陵王萧纪,主管王府财物。他理财有方,成为巨富,当时号称“西州大贾”。
【元朝名臣】兵征天下时 严实的东州却是乐土
严实(1182年-1240年),字武叔,泰安长清(今山东长清)人。元金之际,在汉地掌控一方,享有较大自主权的军阀被称为世侯。这些世侯中,严实的出现格外醒目。他于蒙军兵征天下时,救人无数,并将所辖之地治理成一片乐土。
【隋朝循吏】民之慈母 德化黎民的辛公义
隋朝众多循吏中,辛公义有他特别之处。他刚到任上,不去官府,先去视察监狱。工作起来,效率极高,只用十多天,处理了现有的全部案子。为改变地方抛弃病人的陋俗,他和数百名得瘟疫的病人同吃同住,以身垂范,直到病人痊愈。
【元朝名臣】少年宰相 忠宪王安童
安童(1248年─1293年)是太师木华黎(1170年─1223年)的四世孙。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为追念功臣,召安童入朝担任宿卫官,官位在百官之上。
防堵民众的言论,比堵塞河流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比喻不让人民说话,最终必酿成大祸。语出《国语‧周语上》。
【隋朝循吏】“智无穷”的樊叔略
樊叔略一生历经西魏、北周和隋朝三个朝代,在每一朝都受到执政者的器重。他的经历颇为传奇。他本是贵族子弟,可是童年就因家中变故而突遭横祸。他虽无渊博的学问,却有多方面的才干,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懂建筑、园艺,还精通农事。
以五行看国运  宋朝学士胡宿 心怀天下
胡宿幼年家境贫寒,虽然有机会学到点金术,也不为其所动。或许胡宿知道治国齐家,在富贵以外,还有更大的事业吧。所以僧人临终前,才说他“前途不可限量”。
【隋朝循吏】仁心化刁民 循吏第一人梁彦光
梁彦光胸怀正道,待人以至诚,相州昔日刁蛮的民风,在他的治理下,全然大化。
明朝大臣韩文 妙用军饷平米价
军饷是军队的专用物资,朝廷拨发军饷,养军队为国效力。大明时期,大臣韩文曾以军饷救荒,成为后世一桩美谈。
【元朝名臣】杨惟中为民除恶 天下畏其勇怀其仁
皇朝膺天命,主掌中原,一统天下诸国。杨惟中担任宰相,令天下休养生息,整顿纲纪,去除地方恶患,爱养芸芸黎庶。杨惟中热衷收藏汉文典籍,传承汉地人文,所以道学没有灭亡,天下百姓得以再次看到清平的治国之道。
【元朝名臣】喜爱汉学的康里贵族巎巎
少年时代,康里巎巎因受父亲不忽木的熏陶,很喜欢汉学,广博群书。在正心修身方面,他深受大儒许衡、父亲不忽木和兄长的影响。康里巎巎成年后,担任宫廷护卫官。远远望去,见其神情凝远,身上流露着贵族公子的气质。
【名句故事】一沐三捉发 一饭三吐哺
为接待贤才,周公洗次头要多次抓起头发,吃顿饭要多次吐出食物。比喻求贤若渴、恭谦下士的贤德。语出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
卞壸父子一门忠孝  历代帝王推崇
卞壸虽罹患背疮,但为了尽早平定乱军,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最终不幸殉国。他的两个儿子也追随父亲,杀入敌阵,二人也相继战亡。
大唐名臣裴伷先 数次历劫难 终是峰回路转
裴伷先一生历经艰难坎坷,但又时时峰回路转。数次历劫难,总是能化险为夷,终是大难不死。这桩大唐奇闻,由众人交织演绎的悲壮故事,读来令人感叹!
陈氏的教养方式:桑树必须从小育 长大育不直
母亲陈氏以礼义教育年幼的尹焞,作为他立身立世的基础,等他长大了,再为他选择好的老师。内有母教,外有良师,孩子的成长就不会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