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家

林玉山作品賞析: 山水畫(2)

梅溪子
font print 人氣: 393
【字號】    
   標籤: tags: ,

因為個性的純樸拘謹“古意”﹐台灣本土國畫畫作似乎難能“一瀉千里”﹐一般山水畫家除了臨摹承襲古人﹐自己的創作好像比較遜於大幅山川的豪放潑墨。但有別於水墨/青綠/淺絳山水畫法﹐玉山伯運用國畫之勾勒及多種皴擦﹐而點染呢﹐更是水墨中加入台灣膠彩畫膠色的“隨類附彩”﹐又融合類似西畫的彩、色、光、影來突破且新續國畫傳統山水設色法。

1983年1 月玉山伯前往印度尼泊爾旅行寫生﹐77歲高齡仍然大膽乘坐觀光小飛機一探喜馬拉雅山秘境勝景﹐有關畫作自題詩句曰﹕山顛尚有千年雪﹐經夏難溶秋又飄﹐白皚乾坤神秘境﹐非明心眼不輕描。高空鳥瞰而過目不忘﹐旅途中隨即寫生素描。回台後在1984年完成彩墨小品“高山積雪”﹐此圖細部畫山用筆斧劈直皴﹐又有蒼勁轉折線條來表現堅韌生命活力﹐再加彩色光影對比﹐真是“薑是老的辣”。1988年再用相同筆法畫出“喜馬拉雅山”(如圖示)﹐此圖58 X 67.5 公分﹐氣韻生動/隨類賦彩/經營位置 更見特出﹐遠山明亮近山橫屏﹐應了“畫趣橫生”之句也乎。


圖﹕林玉山山水作品

向來國畫用線條﹐而西畫用光影﹐中西合併之現代山水畫畫法可行與否﹐有待後人再接再勵﹐可能多年之後才能確立歷史評價。總是玉山伯之有備而來勇於嘗試﹐不是變異隨心所欲亂畫﹐而是“非明心眼不輕描”﹐今後此種筆法應該自有其美術史上之定位的吧。

參考資料——

雲山碧海: 林玉山畫集(1997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林玉山: 師法自然(2004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觀物之生: 林玉山的繪畫世界(2004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27日專電)享譽國際的現代水墨畫家劉國松闊別30年後在倫敦舉辦個展,25幅呈現卓越藝術境界的精品,受到英國藝術界高度讚譽,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更有意收藏他的作品。
  • 善於營造古意山水的「水墨行者」何木火,這次以「擁抱台灣之美 玄妙之音」為主題,在台中葫蘆墩文化中心展出作品。畫作中,懷舊的山城風貌,無煙塵的意境山水,以及具歷史價值的文明古跡,猶如老故事般值得中部地區藝術愛好者前往欣賞,展期從3月12日到4月3日。
  • (大紀元記者彭瑞蘭台灣新竹報導)前法國大使夫人貢林蕾娜勤學、有恆心的苦修書畫藝術,1986年完成巴黎國家藝術學院碩士學位。1999年獲頒美國世界文化藝術學院人文學榮譽博士。
  • 建國科技大學年度特展,即日起至6月1日止,於校內美術館展出國寶級李毂摩老師水墨作品展,館內安排最具代表性的69件作品開放社區民眾欣賞。校方表示,李老師散發淡素養性的文人風采,除了致力於藝術創作外,平日積極參與地方文史工作,這次創作展除了讓全校師生提升藝術視野外,也可促進社區的人文發展,歡迎民眾進入建國科大,欣賞李毂摩老師的風采與佳作。
  • 在銀行界工作20載的吳瓊娟,因被水墨畫感動而與藝術結緣,直到5 年前退休才投入繪畫創作。當過事業女強人、2 個女兒的媽,現在的吳瓊娟做自己,也從藝術中找到人生價值。
  • 藝術教育,來自大眾生活審美價值與歷史傳承知識的認同。換言之,它不能忽視文化體的繁衍,也不能失去現實的社會活動,在精神興物象感應上,如何達到美學所闡釋的藝術創作,是值得說明的。
  • (大紀元記者朱莉利台灣台南報導)南區國稅局每年定期舉辦藝文展覽,自10 月12日起至12月27日止推出「侯兩傳水墨畫展」,展出20餘幅山林水墨畫,12日由南區國稅局副局長黃麗鯤與侯兩傳共同為畫展揭幕,侯兩傳並親自解說每幅作品,分享創作理念與技法。
  • 前言------本系列文章以圖畫鑑賞者的角度來解析談論﹐整理出來綜合藝術界公論及個人觀點呈現給讀者﹐分享有關筆者最喜愛的一些林玉山畫伯作品之賞評。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