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音樂雜談

一曲天籟音 吹得黍谷生

作者:清陽
font print 人氣: 90
【字號】    
   標籤: tags: ,

在北京密雲縣和順義縣的交界處,有一座山叫黍谷山,當地百姓千百年來傳頌鄒衍吹簫的故事。

傳說二千多年前戰國時,北京是當時的燕國,氣候十分寒冷五穀不生。鄒衍是齊國人,時值燕昭王招賢納士,鄒衍聞之從齊國來到燕。一天鄒衍來到黍谷山,看到寒冷的大地,光禿禿的山,百姓生活饑苦。他拿起隨身攜帶的簫,坐下來吹了三天三夜。

這時,天颳起大風漫天塵土飛揚,大風過後山上蓋上一層土,天氣也變暖了,從此黍谷可以生長。為了紀念鄒衍,老百姓把此山叫做黍谷山,據舊縣誌記載,黍谷在白河之東,谷中有鄒衍廟,山上有風洞,人稱鄒衍祭風台。

今天鄒衍廟已是一片廢墟,廟前的參天古樹仍在,鄒衍的天籟簫聲也只有這棵銀杏樹能做千古知音。

史書記載:「鄒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居之,吹律而溫氣至,而黍生,今名黍谷。」(劉向《別錄・方士傳》)。王充在《論衡.寒溫篇》中也說:「燕有寒谷,不生五穀,鄒衍吹律,寒谷可種。燕人種黍其中。號曰黍谷。」

(Fotolia)

鄒衍為什麼能吹出那樣的曲子?

古人對聲音有非常精深的認識,聲音是天地間萬物之一種,所以聲音也有陰陽五行。古人以十二律呂定聲音,所謂「截竹為管,陰陽各六」。聲皆為律,音皆為呂。以律唱呂,以呂和律。聲陽屬天,音陰屬地。

呂律一陰一陽,共六陰六陽,就是周禮太師所掌的六律六同,用以和陰陽之聲,更進一步將十二律呂配十二月和十二時。如此,與一年四季的五行也相和配。古人將聲音與天文、氣候、五行、四季乃至人文社會一一對應,其對聲音的認識遠遠超出現代人的想象。

有了對聲音的精深認識,所古人對音樂運用也是全方位的。《漢書.禮樂志》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易風移俗,莫善於樂」。用音樂調劑人心,融合群體,古人常用。

黃帝用鼓樂擊敗嗤尤大軍,樂師用音樂調治黃帝的士兵;劉邦以四面楚歌勝項羽,用音樂於兵術也屢見不鮮。所以好的音樂不只要旋律優美,更要注意對聲音陰陽五行之運用。

鄒衍正是當時的陰陽五行家。「天論」與「五行學說」便是鄒衍學說的主要內容。《史記》集解引劉向《別錄》說:「鄒衍之所言……盡言天事,故曰『談天』。」《史記・孟荀列傳》說,「鄒衍之術,迂大而宏辯……故齊人頌日:『談天衍』。」《文心雕龍・諸子》說:「鄒子養政於天文。」並在陰陽五行基礎上建立了「五德終始」說。

《史記》記載鄒衍著有「《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鄒衍的著作全部遺失了。但據其它史書記載,他對陰陽五行的認識不同一般,更將五行以五德敘述。可見鄒衍對道德品行十分重視。

《史記.封禪書》記載:「鄒衍以陰陽主運顯於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又《鹽鐵論.論儒第十一》記載:「鄒子之作變化之術,亦歸於仁義」。這些記載都告訴我們,鄒衍掌握了陰陽五行變化之道,可惜沒人能繼承下來。

(大紀元圖片庫)

相傳,鄒衍到燕國時,燕昭王親自抱著掃帚為他掃地,怕塵埃落到他身上。劉歆記載此事說:「《方士傳》言:鄒子在燕,其游諸侯畏之,皆郊迎而擁慧。」《史記.孟荀列傳》記載更詳:「(鄒衍)如燕,昭王擁慧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這段記載告訴我們鄒衍做了燕國的國師。他運用陰陽五行變化之道治理國家。他周遊燕國,因此有了黍谷山吹律的故事。

《淮南子》還記述說:「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繫之,(衍)仰天而哭,五月為之下霜。」這是說燕昭王死後,由惠王繼位。因聽信讒言,把鄒衍逮捕下獄的一起冤案。可見鄒衍遭遇冤案時,仰天而哭,其悲聲令天為之訴冤而五月下霜。

鄒衍能掌陰陽五德之道,運呂律聲音五行之法,能行四時五穀之術,唱和天地。鄒衍仰天哭而天霜下不足為奇。鄒衍吹律能使暖風至,黍谷生又何足為奇?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資治通鑒》中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末年西元前403年,韓國邀請魏國出兵,協助攻打趙國,魏文侯謝絕說:「我與趙國既是兄弟之邦,又有互不侵犯之約,不敢從命。」韓國的使者怒氣衝衝的離去了。
  • 語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言志,是詩人作詩的總目的,表達詩人的志向、理想和抱負等。
  • 犯了錯與其只是內疚,還不如下定決心改過,就能得到好的結果......
  • 裴諶、王敬伯、梁芳三個人結爲超脫世俗的好友。隋煬帝大業年間,這三個朋友一齊進白鹿山學道。然而,他們經過十幾年的修煉內功,採集仙藥,歷盡了辛苦艱難,卻仍然什麽也沒得到。
  •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期的右丞相,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奸臣之一。然而在他青年時期卻有一段可遇不可求的仙緣。
  • (大紀元洛杉磯訊)依照傳統中醫理論,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裡面有能量和物質在一刻不停的循環運轉。人體要健康,百脈需通暢,五臟六腑的機能要正常,陰陽需平衡。中醫針灸從調理臟腑入手,讓百脈通暢,從而實現養生和治病效果,而且對人體沒有負作用。
  • 武術大賽評委會主席、知名武術大師、中醫博士李有甫先生。(大紀元)
    (主標)道德與養生
  • 「三寒兩倒七分飽」是古代養生的理念。「兩倒」指的是睡「子午覺」。中醫認為,睡「子午覺」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法門,也是基本的養生規律。
  • 陰陽合生神州道 文武容聚古典舞 擰傾圓曲旋姿柔 形神勁律蹬天步
  • 黃仁穎與陳逖都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泉州(今福建泉州市)人。當時泉州人頗重視教育,學校之盛居諸侯之冠;泉州孔廟的庭院內有一棵皂莢樹,每當州內有人將登進士第就會生出一莢,十分靈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