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雜記 —「澤地萃」

沈家銓
font print 人氣: 127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3日訊】上兌(澤)下坤(地)其名「澤地萃」。「萃」者﹑聚合﹑豐盛﹑積蓄也。但是「萃」卦的重點是在一個「聚」字﹐物相遇而後聚﹐所以「澤地萃」緊接在「天風姤」之後。繫辭上傳第一章說﹕「天尊地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變化見矣」。這句「方以類聚」﹐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但是筆者私自認為﹐這句話如果能夠簡單地解釋成﹕「人物為了同一個目標﹐才自動地前來相聚在一起」﹐這樣的解釋不但切實而且易於了解. 讀者們不妨想一想﹐如果不是為了同一個目標﹐人物豈會聚集在一起﹖當然我們先用不著去想﹐這個能令人聚在一起的「同一個目標」﹐它是好的還是壞的﹐因為我們現在要講的只是「方以類聚」其能聚合的原因。世上人物千千萬萬﹐小人有小人之聚﹐君子有君子之聚﹐男女有男女之聚﹐如果在其心中沒有一個同一的目標﹐又豈能相聚在一起﹖人是一種最自私的生物﹐如果沒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吸引著, 又豈能願意聚在一起﹖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相聚亦豈非如是﹖

「聚」則多故﹐時間一久﹐人聚則有事﹐物聚則有爭﹐事聚則紊亂﹐因此「萃」的卦辭說﹕「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從卦辭來看﹐我們可以發現﹐「萃」卦的重點有三個: (1)利見大人。(2)利貞﹐(3)當豐則豐﹐當簡則簡。人物的初聚是在於精神上的團結﹐但相聚久了﹐就必定會有爭奪戰亂發生﹐所以就得靠有能幹的人物出來治理及排解。然「聚」必以正﹐不正之聚是為苟合﹐苟合又安能得乎亨﹖至於用「大牲吉」這句話﹐它真正的意義是要我們知道﹐什麼是「因時而用」﹐如果時當豐厚之時而處之以儉嗇﹐或時當儉嗇卻又處之以豐厚﹐則二者皆會有悔吝。「時」者﹐天命也﹐理之所當然勢之不得不然﹐所以「時」者﹐當可為而為﹐當不可為而不為。

象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除」者﹐除舊取新也﹐「不虞」者﹐突然發生的變故﹐「澤上于地」的澤字﹐有很多的解釋﹐如水澤 ﹑恩澤﹑潤者……「澤上于地」的澤應當成潤澤來講. 整句象辭是在說﹐地因水的滋潤而萬物萃﹐眾萃時間一久就必定有爭奪的事情發生﹐所以有智慧的人一看到卦象﹐就會馬上產生「除戎器以防不測發生之戒心。也就是說﹐我們在豐盛的時候要防其衰退﹐方法有两種: (1)不可待事至才求後圖, (2)在至順之時要防其逆轉。「易經」中的象辭﹐都是智慧者從大自然的現象中領悟了現象背後的含義而來的。所以我們在平時就應該隨時的從各種大自然的現象中﹐去體會它們的含義﹐進而去效法之。

在六十四卦之中﹐有一個和「澤地萃」卦有些類似的卦﹐它就是「水地比」。其二者的最大不同點就是﹐「水地比」是先接近﹐然後再慢慢去分辨好壞﹐去培養感情﹐然後再會聚在一起。「澤地萃」﹐是不分好壞先聚在一起再說﹐然後才去分辨好壞﹐最後再決定是否要接近。「水地比」有如現在的自由戀愛。「澤地萃」有如古時媒妁之言的婚姻。況且我們亦可從卦象上看出二者的不同點﹐「水地比」是水在地上﹐而水是流動的﹐不能固定的﹐所以就象交朋友一樣﹐隨來隨去﹐很難會在一見面之下就能集聚在一起。而「澤地萃」卻是澤在地上﹐澤是一塘死水﹐不會象水一樣的流來流去﹐所以一見面就會不分好壞的聚在一起。初六爻曰﹕「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孚」者﹐誠信也。「一握」者﹐轉機也。「有孚不終」者﹐是指初六﹐性陰柔必不能固守成信而終﹐「初六」在萃的時候﹐不澤正應(九四)卻急急色色地去和「六二」相比(有孚不終﹐乃亂乃萃)。日子一久連自己也會發現了所聚非正的毛病﹐於是心中有了徹底的悔改的決心﹐倒是長嘆一聲再也顧不得別人的譏笑﹐急急地脫離了原來的相比小人﹐而去和正應的「九四」相聚了。因為是知錯而能改﹐故往無咎。

六二爻曰﹕「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禴」者﹐薄祭也。意思是只要「心誠」﹐雖蘋繁蘊藻之菜﹐亦可薦於鬼神。整句爻辭是說﹐六二誠信之心﹐必會上通「九五」﹐而為「九五」汲引。占得此爻﹐萬事切莫主動﹐必須靜待才是正道﹐否則爻變而成「澤水困」﹐則諸事不逐矣. 六三爻曰: 「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當我們處在「萃」的時運之時候﹐渴望想去和別人相聚實在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但是「六三」爻陰柔不中不正又處剛位﹐欲萃「九四」又非本應﹐然所應的「上六」又是所應非正﹐所以有嗟如之象﹐但「上六」陰居陰位﹐性情柔順﹐所以「六三」前往雖不會有災咎﹐但二陰相聚未免仍有小疵。

九四爻曰﹕「大吉﹐無咎」。九四以陽而居陰不中不正﹐但卻上比九五﹐有君臣相聚之象。又下比群陰(初六﹑六二﹑六三)﹐有得眾民之聚之象。九四得上下之聚﹐是處聚之時的一種不正之據﹐有如大臣卻當天下之萃﹐是處在疑危之地也。故必處之盡善才能大吉。「九四」以多懼之位而得大吉﹐實非其德使之﹐乃所處之「時」使也。九五爻曰﹕「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九五」剛健中正又居君位﹐所以群陰俱聚﹐但是一個人如果有尊位﹐苟無其德﹐或是有其德而不能長固守﹐未免有悔﹐所以必須有長永貞固之德才能無咎。上六爻曰﹕「齎咨涕洟﹐無咎」。「上六」處萃之極﹐求萃而不可得﹔內無應援﹐外無所聚﹐近遠無助﹐只有悲嘆痛哭﹐然世上之事﹐危極則平﹐所以無咎。

人和人一相聚久了就必定會發生二件事情: (1)善妒, (2)護短。因為「善妒」和「護短」之心的作崇﹐從而在人之間產生了「有用」和「無用」的問題。「莊子」的「山木」篇記載著下面一段令人深思的話﹕「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之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看了上一段話﹐我們就可以發現﹐莊子的有用(材)和沒有用(不材)的分別﹐完全是處在對「人」對「物」的使用時機下的評估。而時下一般人對「有用」和「無用」的評價﹐卻是建立在「妒忌」和「護短」之上。

就象公司裡職員的「有用」和「無用」往往都是由老闆的喜好來決定的﹐老闆說你有用﹐你就是有用﹐你就是再無用﹐也變成有用的了。如果老闆說你無用﹐你就是無用﹐你就是再有用也變成無用了。莊子又說﹕「合則離(合久必分)﹐成則毀(有成功就有毀壞)﹐廉則挫(銳利必被損傷)﹐尊則議(尊貴的就會被遭到議疑)﹐有為則虧(有作為的就要遭到妒忌而吃虧)﹐賢則謀(賢明的人常遭小人忌妒而被害)﹐不肖則欺(不太聰明的人則常常遭人欺)……」. 可見一個人的「有用」還是「無用」﹐都會因「天時」﹐「地利」﹐「人和」而有所不同。所以讀者們千萬不可因一時的被人稱為「無用」而難過﹐也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被人捧為「有用」而得意忘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