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台灣畫家江南子繪製「二十四孝」圖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9日訊】為慶祝一年一度的母親節﹐紐約花蓮慈惠堂文教處於5月3日至6月30日在該文教處舉辦「二十四孝圖特展」。文教處負責人何福祥說﹐希望藉此活動能讓出生在美國的第二代華人子弟知道「二十四孝」的意義﹐提醒家長加強家庭倫理的教育﹐弘揚中國倫理道德文化。 

此次展出的二十四孝圖是由台灣畫家江南子所繪。身兼台灣中華道統慈惠協會秘書長的江南子受何福祥所邀﹐以中國「二十四孝」的歷史故事為題材繪製二十四孝圖﹐並附上簡短文字解釋﹐使膾之人口的孝親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江南子說﹐畫這套二十四孝故事畫冊的目的﹐不是讓大家來學習其模式﹐而是體悟中國古代社會重視孝道的精神。

何福祥表示﹐「二十四孝」能夠流傳至今﹐其倫理道德仍有教育的價值﹐尤其是百善孝為先的觀念。

自古至今﹐母愛的偉大﹐其關懷與愛護之心﹐可謂瀝盡心血﹐勞竭骨髓。現在雖然因時代變遷而環境不同﹐「二十四孝」中的某些故事,以現在的眼光及社會標準來看已經不適用了,但是對出生在美國的第二代華人子弟是非常需要的教育。

二十四孝故事包括王祥臥冰求鯉、楊香打虎救父、孟宗哭竹生筍、老萊子彩衣娛親等。「二十四孝圖特展」將於今 (3)日起至6月30日,每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在慈惠堂文教處展出,地址法拉盛羅斯福大道133-53號,電詢可洽:(718)886-5037。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