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紙雕千古情

專訪紙雕藝術家-吳靜芳
子嫣、謝春華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

起源於歐美、歷史只有兩百多年的紙雕藝術和傳統剪紙不同,是既要剪又要雕的將紙片塑造出各種形狀,然後多層次疊製而成。國外的紙雕大部份應用在廣告設計上,顏色鮮明、構圖明快,深受民眾的喜愛。台灣嘉義出生的吳靜芳就是從廣告設計接觸到紙雕後,歷經十幾年全心投入創作中成績斐然,作品呈現出既古典又精緻的中華文化風格。


首次紙雕展 作品集出版

個性安靜、內心熱情的吳靜芳從小喜歡看書、畫畫。她先後從事過卡通繪畫、兒童教材編輯和廣告設計等工作。由於廣告製作上的需求,吳靜芳開始研究以前曾經讓她為之驚艷的紙雕。由於美術基本功底不錯,在摸索了兩年之後開始了她的第一次展覽。

首次展覽以小時候的老家為主題的《追尋系列》,有她童年足跡的老房子、有她父親的關懷,飄逸典雅的作品散發出濃濃的思鄉情懷。吳靜芳用真實的情感去記錄她的回憶﹕老藤椅、老鐵馬、昔日的灶腳……,台灣舊日生活、童年的回憶一一剪在作品中,每幅作品都能觸動觀賞者的心靈。整個系列的二十多件作品全都是手工一張一張染出來的。

在《翦一畦思念的田》作品集中,吳靜芳寫著:「總有一些事要被遺忘的,日子總是那樣緊湊而忙祿,很多事來不及記下,就從記憶中褪去了。」吳靜芳用一張、一張古色古香的紙雕手藝作品,和著細膩的文筆,訴說著她記憶中的思念,彷彿引導著我們回到從前。


得獎作品 獻給父親的書

一九九六年,從未參加過競賽的吳靜芳在一千一百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以《山中聽松聲》獲得國際三D立體動畫紙雕類銅牌獎;一九九七年又以《曾記來時路》拿了銅牌獎。然而吳靜芳對於名利看得很淡,日後沒有再繼續參加競賽。

《山中聽松聲》傳達的是一種閑適自在的心境。吳靜芳發現現代人的心都很忙碌,如果能片刻讓自己停下來,感覺到風聲,感覺到花開花落,豈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也許評審們也隨著作品中老樵夫的腳步,體驗到松濤和風聲了。

《曾記來時路》對吳靜芳而言則呼應著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有一次吳靜芳和父親到大陸參觀兵馬俑。當她站在整批兵馬俑之前的那一刻,突然感到激動得不能自己,一股莫名的很深的傷悲,令她禁不住要掉淚。此時她聽不到四周的吵雜,時間和空間彷彿都凍結一般……。事後她想起自己經常做的一個奇特的夢境:在秦朝,她站在書房裡翻竹簡,夢中的情境既真實又熟悉。吳靜芳說她第一次看到秦俑時,彷彿同時看到那個在做著秦俑的自己。一個出家人曾經告訴吳靜芳:「天才在成為天才之前,可能要累世持續不斷從事他的工作,才能累積到今生的成就。」如果真有輪迴的話,吳靜芳可能就是個匠師吧!


這兩件作品收錄在吳靜芳的第二本書《我的紙雕世界》中。吳靜芳將這本書獻給已經去世六年了的父親,因為父親一直是她創作過程中的精神支柱。她用濃濃的思念創作了《背影》,情境很容易觸動賞畫人的內心深處。很多展覽會中,許多觀眾跟吳靜芳分享了相同的心境。

真有前世今生嗎?生與死真如花開、花謝般交替嗎?無數疑問的吳靜芳在心靈深處承載了千年的記憶。也許那些烙印,正是她的作品中,常常不自覺流露出淡淡憂傷的原因;或許千百年來,她一直都是個執守藝術領域的藝師,所以今日創作出如此作品來呢。吳靜芳的作品不但精美,還包含了精彩的人文故事。

美滿家庭 《歲時記》

吳靜芳的丈夫溫柔體貼,兩個孩子可愛甜美,幸福生活中,她無後顧之憂的投入紙雕世界,作品漸漸呈現出較活潑的調性,並且計劃在2005年出四本紙雕的新書。即將發表的新書之《歲時記》系列是以農民曆法的二十四個節氣創作二十四幅作品。其中一幅作品「大雪」,畫中主角和劇中人物、場景搭配,當大雪紛飛沒了方向……創作者淒美細緻彷彿凝結自千年前的情境,在《大雪》的畫面中重現。

吳靜芳擅於創作美麗的畫面,畫中充滿纖細情懷。落款的部份讓整幅圖更完整,在畫面空間、構圖之美加上動人的主題,引領觀賞者融入每一幅作品裡的精彩故事中。來自於記憶,或者由於詩詞的觸動,吳靜芳信手拈來,即是一張張典雅的作品。


紙雕環境 紙雕教學

目前台灣的紙雕藝術蓬勃發展,是因為它很生活化,並且應用的性質範圍很廣。例如生動活潑的卡片、海報、美勞作品、教室佈置、廣告設計…,用紙雕的效果製做,是很吸引人的。

吳靜芳的紙雕作法和歐美地區的紙雕顏色鮮亮耀眼的作法有很大的不同,為了要製作高雅完美的紙雕作品,吳靜芳在紙材上面下功夫,每次出門不管到國內、外,第一個要做的事就是去尋找當地特別的紙張。例如在德國找到的手抄紙,應用的時候,就伴隨著她在德國的記憶。有的作品媒材運用真的石頭,加上極薄的棉紙做的葉子,美麗的紅葉鋪陳一地,彷彿大風一吹就會隨風飄去。


吳靜芳多年的紙雕教學造就了不少人才,推廣紙雕不遣餘力擴展了民眾的認識及愛好。她獨創的荷花紙雕是先用簡單的線條勾勒畫稿,描好部份整個剪要的顏色,再把這些部份小塊分塊做組合。花瓣轉彎卷曲的部份現出凹跟凸,為了組合方便,通常在花瓣後面按原稿的位置編號,編號不能寫得太重,然後按照層次,以蓮蓬為中心點,從後面的花瓣開始組合。

吳靜芳喜愛荷花的雅、靜謐芬芳;她記錄了各種荷花的面貌:花開、花落、新荷、殘荷…,深情的用荷花對照人生。她自創技法,不藏私的在教學或出版的書中推廣,期望孕育出一片美麗典雅的紙雕園地來。@





(http://www.dajiyuan.com)

紙雕作品提供:吳靜芳;攝影:林子善、祝家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科莫鎮遍布著形形色色的飯店和別墅,而梅爾齊別墅則座落在寧靜的湖邊。她優雅的氣質與科莫湖的靈氣相通,不變的是,二百多年來仍不斷地感動著遊客和路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