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46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作者简介】

常建(708年─765年),盛唐著名诗人。与王昌龄是朋友。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

【字句浅释】

题解:此诗写作者在王昌龄隐居过的地方留宿时的所见所感,是一首在盛唐已传为名篇的山水隐逸诗,到清代,则更受“神韵派”的推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王昌龄:盛唐大诗人,是作者的好朋友,作官前曾经隐居石门山。
清溪:石门山前的一条河。
茅亭:指王昌龄隐居时住的孤零零的茅屋。
药院:栽种着药草的院子。
苔纹:指青苔长得像花纹一样。
谢时:即避世,不再过问世事,这里就是隐居的一种说法。
西山:即武昌樊山,是作者隐居的地方。
鸾:凤凰一类的鸟。

【全诗串讲】

清溪长流看不到尽头,直流入石门。
王昌龄隐居过的地方,只一片孤云。

松树梢头明月已升起,隐隐透松林。
清光洒下来好像似是,前来伴昌龄。

独宿昌龄的孤单茅屋,月下有花影。
种药的院里滋生青苔,满地似花纹。

看来我也该避世而去,学昌龄归隐。
回到西山找仙灵伴侣,与鸾鹤为群。

【言外之意】

作者从留宿王昌龄隐居地的所见中,深情的赞叹了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高雅的隐逸情趣,诚挚的期望王昌龄再度归隐。而在写作方法上则含蓄的赞此劝彼、意在言外,一片深情都借景物来抒发,让旧居处的景物都充满对好朋友的真挚情愫、盼他再次归来。像这种在平易的写景中寄意深远、寄情绵长,在明朗的形象中包蕴着含蓄情意的手法,正是作者独擅的专长。

常建和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颇不相同。常建只作过盱眙县尉的小官,以后就辞官归隐西山。他曾经在深山采药时遇到一位秦代逃入山中的宫女,长期吃松叶而不饥寒,并且传授他秘密的养生方法,使其“所养非常”。

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没有再回到隐居生活中来,后来被刺史闾丘晓忌恨而招致杀身之祸,使其知音者喟然长叹。设想当时听了常建的劝告而再次归隐,则不但可免杀身之祸,而且像常建一样得到超常的养生之术,岂非千载快事。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山雨初霁,万物清新。松林明月,偶或松涛低吟;石上流泉,时时淙淙如琴。竹中喧哗,可见姑娘们天真无邪、无所顾忌;莲动舟来,想象打鱼人悠然自得、适意舒心。在这样的地方,山美水美人也美。
  • 山高地寒,生物节候稍晚于低地,本来是自然现象。但以平淡浅易的几句小诗描写出来,却能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表现出作者立意之新颖、构思之灵巧,戏语中含雅趣,故能惹人喜爱。将春光拟人,写得天真可爱、活灵活现,也显出作者自己的一片童心。
  • 茫茫的海上,明月摇着影浴着波浪。
    你我隔天涯,此时都面对这个月亮。
    有情的人啊,怨恨这夜晚过于漫长。
    因为整夜里,大家都在思念着对方。
  • 一个人无论在哪一方面层次过高,就容易产生知音难觅、孤芳自赏的寂寞。摆脱这种寂寞的一条路径就是所有高层次的人凝聚为一个社会的阶层。
  • 春雨霏霏,绿染杨柳的春日时节,也是“爱鸟周”来临之际。3月27日,湖南省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来自全省各地的15只小鸟精英风头尽出,“上街去啵”、“你好”、“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些话语从鸟儿嘴里说出来,令现场观众捧腹连连,惊叹不已。
  •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沿着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 “唐诗”在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对中国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极深的影响。唐诗的数量,非常巨大,人才之盛,作品之多,真令人叹为观止。唐代诗风盛行,几乎已经形成全民运动,各行各业的人,不会做诗也会吟诗。
  • 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本来天真自然而无深意,但这淡淡一句问话,却重重地敲打在作者心上,引发出无限的感慨:自己非但老迈衰颓,而且反主为宾,似被故乡所忘!个中悲哀尽在平淡一问之中。
  • 据中华网4月13日报导﹐《冷山》导演安东尼· 明格拉和蕾妮· 齐薇格都曾获得奥斯卡奖,因此他们来京也是享受最高规格待遇,在前期联系过程中,米拉麦克斯公司给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的传真就有厚厚的一沓。主创人员提前乘坐私人飞机到北京,住在北京最好酒店的豪华总统套房,在昨天之前,他们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为了防止有记者偷偷“潜入”诸如酒店餐厅一类的活动现场,美方工作人员还对每一个服务人员都严格核实身份,甚至在每一把餐椅上都标志名字。
  • 送别诗是送人“离别”的诗,一般总要说到“离愁别恨”一类的情绪。但此诗通篇没有半点离愁别恨,甚至连“离别”也没有提到。全诗寓情于景、纯用景语抒情,因此形象鲜明,感染力极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