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海泛舟:目光應當高遠,遇事切莫貪婪

――薛濤〈籌邊樓〉詩賞析
慧淳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薛濤,字洪度,唐朝著名女詩人,祖籍長安,現存詩89首。她聰慧,知音律,工詩詞,尤擅長七絕。她的詩以辭采清麗見長,詩中常寓憂時警世之意,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明人鍾惺,曾讚之曰:「洪度豈直女人哉,固一代之雄也。」薛濤晚年居成都浣花溪,〈籌邊樓〉一詩就作於此時此地。

籌邊樓,是唐代大和年間李德裕(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所建,位於當時的成都府西郊。從「籌邊」二字可知,這座樓與軍事戍邊有關,是當時西川邊寨軍事指揮的處所。

詩人起筆就抓住「籌邊樓」這一景物,以洗煉簡明的語句,真實恰切的聯想,對籌邊樓極盡讚美之詞。「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作者首先選定了立足點,站在樓上寫出所見之景,將籌邊樓的雄姿呈現在讀者面前。「平臨雲鳥」寫樓之高:聳入雲天,與雲鳥相伴;「八窗秋」寫樓之迥曠:從樓上望去,天高地闊,遠近八方的秋景風光,盡收眼底。「壯壓西川四十州」:點明樓在西川的形勢和修建此樓的用意,這不是實寫,這是詩人站在樓上所產生的一種內心感覺,結構上有起承上啟下作用。《舊唐書。地理志》:「天寶元年(742年)改益州為蜀郡……督劍南三十八郡。」 三十八郡即三十八州。詩中稱「四十州」是取其整數。不管是四十州,還是三十八州,其範圍是何等的寥廓廣大,而這些卻都在「籌邊樓」之下,因此,籌邊樓的不凡氣勢,可想而知。在前句的基礎上,這一句對高敞恢宏的籌邊樓的描寫,更進了一層。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這兩句是勸誡之詞,發人警省。意思是說:邊關諸將,切不要掠奪別人的牲口財物,要和平共處,不然,從高處望去,看到的將是邊疆上的戰爭景象,定會破壞邊關的安寧與平靜。作者為什麼會發出這種語重心長的勸告呢?《舊唐書.党項傳》:「大和開成之際,其藩鎮統領無緒,恣其貪婪,不顧危亡,或強市其羊馬,不酬其值,以是部落苦之,遂相率為盜。」邊關將領的貪婪掠奪,定會引起民族糾紛,定會召來羌人的反抗和入侵。而當時的邊關,又沒有強大的防禦能力,外族的軍事進犯迫在眉睫。詩人站在樓上,由所見引起了所想,由所想又發出了由衷的勸告。此時的詩人雖已古稀之年,卻如此執著地關心邊關的安危和國民的安定,這種憂國憂民的民族精神,值得稱道。詩的後兩句,加大了詩的容量,體現了詩的思想深度。從這一點上來說,〈籌邊樓〉一詩,與同時期的其他作者的邊塞詩相比,自有它的獨到之處。

正是:
目光應當高遠,
遇事切莫貪婪;
為官誠能如此,
國泰民亦得安。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蔡楚
  • 〈擊壤歌〉是我國流傳下來最早的一首民歌,大約源於堯舜時期。反映了古代人民對自由勞動生活的讚美和對最高統治者的輕視。
  • 宋‧陸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一千五百年間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灘聲似舊時」。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