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舊金山大紀元父母親節徵文作品 青年組二等獎

母親,就是那個重複「有很多細菌」的人

作者:青楚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5年05月10日訊】在我出生時,醫生驚訝地說了一句:「有環!」只見我的左腿內側有一個結扎環的印記,醫生從母親體內取出了這枚環。

於是,我的成長就帶著這個傷痕,隨著我長高長大,它的痕跡也在擴張。雖然不明顯也不疼,但從稍微凹凸的痕跡中,我以為這是個胎記。

母親有時候觀察這個疤痕,懊惱地輕聲說:「本來是可以避免的。」母親欲言又止,沒有再解釋。我看著她心疼的表情,明白了這是道傷痕。我想:反正也不疼呀,就不以為然。

我的成長伴著母親的過分關心,她讓我知道了「細菌」、「激素」、「色素」、「化學添加劑」等等名詞,她希望抵擋住一切我眼中看不到的危害。我感受到我像個在襁褓中長不大的嬰兒,危險都被母親識別規避了。

我在「一切都有細菌」的觀念中長大,母親則恨不得時時事事提醒我別被細菌傷害。

轉眼我二十多歲,即將來美國時,無意間知道了身上這道跟隨我二十多年的疤痕之來歷。

這道疤痕,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它來源於中國的計畫生育政策。母親生了第一胎後不久,中共強行要在她體內安上結扎環。

令人意外的是,母親幾年後懷上了我。我的真實存在,讓母親不敢設想結扎環還在她體內,她寧願相信環在不經意間已經脫落不見了。

只要母親稍微不安,去拍片檢查發現結扎環的蹤影,她說,她肯定做人流,也不敢承擔風險生下四肢不健全的孩子。

助產醫生的那一聲驚呼,母親猛然意識到我忍受著這個小彈簧環的壓迫而生長。看著我左腿內側印入肉中的小彈簧圈印,母親感同身受,心生憐憫,今後要對我照顧得無微不至。

聽完回憶,我感慨母親不僅賜予我生命,還在我出生前當了一回救命恩人。我突然間覺得,那一個個常常重複在耳邊的「細菌」、「激素」、「色素」等詞彙是如此的溫馨,那一隻隻非要留給我享用的雞腿,好像在彌補著什麼我過往的痛。

如今,我在沒有計畫生育政策的美國給母親打越洋電話,母親第一句話常常是:我很想你。

離開了母親的孩子,終究是會長大。而我的母親,不忘我是帶著傷痕來到人間、等待她照顧的幼小生命。

我想,我要告訴她:謝謝母親,我會頑強地長大。

責任編輯:任一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常言道,「金窩銀窩,不及自家的狗窩。」也有歌曲唱美:「誰不說俺家鄉好!」是啊,誰不愛生我養我的故鄉?誰不愛為人民謀幸福的國家?為什麼這麼多菁英,老大不小的,還背井離鄉遠走天涯海角?從「零」、從「負數」開始,重做一世「外國人」?
  •   故事起於十多年前,我跟姐姐還懵懵懂懂的年紀時,我家親愛的爸媽就決定要讓我們出國唸書。這個計畫,到了我們兩個小孩在台灣念到國二,現在的八年級時,終於是實行了;我們包袱款款,坐著飛機,展開了這段不能回頭的冒險。
  • 從零四年搬到北卡州,我一直喜愛的一個去處是位於Durham市的杜克花園。不算大的一處園子,四季鮮花不斷,處處可見用心,卻又不失野趣。在園子中心的一個涼亭裡,刻著最早的出資人莎拉•杜克的一段銘文,上面寫著「獻給我的母親,在她的生命裡,融合了土壤的力量和花朵的美麗」。這句話,常讓我聯想起我的母親。
  • 我的母親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她和她的兄弟姐妹們經歷了無數他們那個年代裡的苦難與辛酸。小的時候因為生活環境不好,小學還未畢業就被迫棄學從工了。雖然母親的學歷不是很高,但是母親在人情世故、待人處事方面卻非同尋常。母親良好的身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對我的成長有了正面良好的影響。如今回憶起點滴母親的生活經歷,對母親更是敬重有加。
  • 歲的我,弟弟不小心把玻璃杯摔破了,媽媽惡狠狠地兇著弟弟,奶奶出來打圓場也被罵回去。家裏氣氛有點殭。六歲的我,晴朗舒適的午後,媽媽已經搬出去了。爸爸帶著哥哥、弟弟和我到媽在外頭租的房門外,我們跪著、哭著求媽媽開門。整整一個下午我媽狠了心沒有開門。
  • 奶與我沒有血緣,卻有著比血還濃的親緣。從出生起直到出國前的23年,我從未與奶奶分開過,而在她去世前的13年卻只能隔海相思無法相見。無法報答的養育之恩,常化為奶奶的音容笑貌浮現在眼前;兒時的那段美好時光,伴隨著我長大的四合院,老槐樹的花香,秋日圍著棗樹打棗的情景,還有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一直縈繞在心頭。。。
  • 也許是老了,過去許多幾乎淡忘的往事,不斷的浮現眼前。尤其是一些最親近的人,突然之間在腦海中鮮活起來,一兩個不經意的表情和隨口說的話語,活生生地從腦海跳脫出來,印象逐漸變得越來越鮮明。只是記憶中的臉孔越來越不清晰,因為到後來眼睛都被淚水遮住了。
  • 母親早年畢業於湖南大學化學系。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能上大學的女生鳳毛麟角。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天資並不聰穎,記性不好,能上大學只能靠後天的努力。我的外祖父是小學教員,解放前有幾畝薄地,農忙時會僱傭一、兩個幫工,所以解放後被劃為「小土地出租。」地被收走了,家境也日趨貧寒。
  • 一直以為爸媽已經習慣我在國外流浪的日子、出差不完的行程,最後還嫁到了美國。故鄉一直都是最懷念的地方。每每回去一趟,爸媽總是在好幾個禮拜前就問說回家想吃什麼?我索幸把想吃的東西列張清單,讓爸媽歡歡喜喜的去準備。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