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張旭怒責顏真卿

作者:鄭重

中國畫(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90
【字號】    
   標籤: tags: , ,

張旭是唐代傑出的書法家,各體皆工,馳名海內,尤其是草書,獨樹一幟,成就最大 。另一個稍晚的書法家顏真卿,曾慕名而來,拜張旭為師,希望得到名師的指點,取得長足的進步。然而投師半載有餘,張旭很少直接指教,只是常將自己書寫的字,和 前代名帖,交給顏真卿臨摹,要他反覆揣摩,「倍加工學」。並囑咐他:多多觀察大千世界,領悟自然萬象,從中尋求藝術上的啟示。

對這樣的教授法,顏真卿頗感失望。他暗自尋思:當初投師,原想得到些訣竅,以收事半功倍之效。早知這般「倍加工學」,投師又有何益?於是,他找到張旭,滿腹牢騷地說:「幾個月來,老師盡教小徒『領悟』、『工學』,這些,小徒何嘗不懂?我 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妙訣秘方,請老師儘快傳授予我吧!」

張旭聽了心中不悅,但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說:「我常說,我是觀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氏舞劍而得落墨神韻的,除了苦學,就是師法自然。我沒有甚麼訣竅啊!」這本是甘苦之言,顏真卿卻不解其意,以為是老師的推托之詞, 還是苦苦哀求張旭,告訴他筆法訣竅。

張旭不由得大怒,厲聲訓斥顏真卿說:「我告訴你,凡是要一心尋求甚麼訣竅的人, 永遠不會有任何成就的!」說罷,拂袖而去。

顏真卿受到張旭的這番嚴厲訓斥,細細思量了一番,才算明白了為學之道在於勤奮。 從此,他不再妄求成功的捷徑,甘心勤學苦練,終於成為一代大書法家。@*#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梁武帝蕭衍幾次請他出來做官,他怕受拘束,就畫了兩條牛,掛在房裡,一條牛在水邊吃草,悠然自得;另一條牛嘴上帶著金籠頭,前面被人牽著籠頭走,後面被人用鞭子趕。牛的樣子,十分無奈。蕭衍知後,懂得其意,就不來勉強他出來做官了。
  • 吳道子拒收錢,說:「聽說將軍善舞劍,請表演一下,讓我看看您的英姿,這對於畫畫既有幫助,也可作為對我的酬勞了。」
  • 滿堂一片喝采聲,李白斟了兩大杯。敬一杯給張旭,兩人一飲而盡。朋友們賀道:你們倆,一個「詩仙」,一個「草聖」,祝你們:「字如勁草折不斷,詩似長河萬古流!」
  • 唐代書法家懷素和尚的狂草,繼承了張旭的風格並有所發展。懷素小時候,為了練習書法,曾用芭蕉葉當紙。
  • 戲曲《琵琶記》是元末高則誠根據民間故事《趙貞女與蔡二郎》改寫而成。高則誠改寫這個劇本,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其間,他不接待客人,也不外出遊玩,每天坐在家裡不停地寫劇本。
  • 他自己養蟲養鳥養魚,還種植花卉果木,時時觀察它們的特點,這樣拿筆作畫,就能用經濟的筆墨,把所畫的對象描繪得形神皆備。
  • 歐陽修奉旨,便認真閱讀《列傳》,讀畢,忽地長歎道:「宋公是我的前輩,同時我和他的許多看法又不盡相同,如果一意孤行,只按自己的意見去修改他人的著述,豈非無禮?」他決定一字不易。
  • 唐朝的魏徵說過:『兼聽則明』,作文吟詩,也應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切不可孤芳自賞,妄自尊大。
  • 司馬相如這次奉命作賦,深感責任重大。他原本就文思遲緩。為了把〈上林賦〉寫得更好,廣采博引,字斟句酌,倍加用心,費時半個多月,還只寫了個開頭。
  • 華傳浩是崑劇名丑。他在年輕時,曾遇到一個主動上門傳授演技的老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