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千古一帝——唐太宗

作者:振玉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

千旗龍動為誰開?
誓蕩烽煙拯眾哀。
戡亂何辭頻陷陣,
除奸不忍幾徘徊?
德懷戎狄有誰去?
恩釋死囚無不回。
願繞瀛台瞻畫閣,
為聞六駿破風來。

註:太宗勾決死囚,年關將至,憫然於懷,恩釋三百九十名死囚歸家與親人團聚,並 約於次年秋天歸獄就刑,無任何人跟隨押送。次年之秋,三百九十名死囚皆如期而至 ,無一逃逸,太宗又悉赦之。太宗昊天之德,感化死囚若此!@*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戰爭,既不能沒有,也不能常用,所以作君主的要在四季農閒之際,講解和演習軍事和練兵,一定要做到有備無患。
  • 唐太宗是大唐星空中最璀璨耀眼的一輪明月,不但照亮了唐朝歷史的夜空,也是後代帝王仰慕並引為仿效的治世典範。唐太宗不但是史上唯一集開國、武功、文治、締造盛世為一身之千古一帝;也是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於一身的偉大君主。不論唐太宗的偉大事蹟,或是發生在他身邊的小故事,今天讀來都令人回味,發人深省。
  • 唐朝剛建立時,高祖僅據有關中一地,天下依然群雄並立,據地為王。當時的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彼時劉武周與蕭銑居於西北,王世充居於中央,面對各路梟雄,秦王沒有畏懼,心中只有「思靖大難,以濟蒼生」的宏大使命。
  • 要擊敗群雄,平定天下,不僅需有運籌帷幄的能力,也需有如金剛鑄造的超常意志;更重要的是加上天助,也就是需有天命,順天而行,自然可得。而且真命天子,自有神佛護佑,秦王在多次危難中,都能死裡逃生,轉敗為勝。
  • 唐太宗氣度寬宏,眼光遠大,其崇高的德行在他的開國、治國、君臣相處,及在許多細微處都能顯現出偉大君主善待眾生、德澤四海的博大胸懷及泱泱大國的風範。
  • 唐太宗29歲登基,當時的宰相杜如晦43歲、魏徵47歲、房玄齡49歲,刑部尚書李靖已57歲,虞世南已年近70了。唐太宗極其尊重這些年長的官員,以師禮相待。貞觀期間,唐太宗與群臣諸將肝膽相照,百官幕僚誓死效忠,君臣之間情深義重,締造出許多的歷史佳話。
  • 在古代,如果有誰敢在皇帝面前指出皇上的過失,或堅持己見槓上皇帝,或不行跪拜之禮佛袖而去,就可能會因對天子不敬的言行,以「大不敬」的罪名招來殺身之禍。但在貞觀時期,只要是為國家社稷著想,誠心指出並糾正皇上的缺失,不但不會受罰,說不定還能得到豐厚的賞賜呢!也唯有唐太宗這樣心胸寬廣的皇帝,才能有如此豁達的境界!
  • 武德年間,面對上萬名強悍的突厥騎兵來襲,唐軍將領非常恐懼。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只以百騎及威武凜然的王者之姿,智退突厥。武德九年,太宗剛即位,突厥再犯,再次曉以大義,讓突厥首領膜拜於太宗的威德之下。
  • 高樓拔地起湖邊, 氣象巍峨亦大觀。 斯為泉城添勝景, 更引雅士詠湖山。
  • 自從盤古辟鴻蒙, 三界初分創世中。 舊約久傳摶土事, 今人誰記女神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