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傳第十三章 居陳國心懮魯君 困城父不絕弦歌

王謙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1日訊】在從宋國赶往鄭國的途中,由于師徒們赶路倉促,孔子与弟子們走散了。抵達鄭國國都后,他伶仃一人站在新鄭(今河南新鄭)的東門口四處張望弟子們的蹤影。

弟子子貢早已赶進了城里,遍尋夫子不著,于是各處打听。這時,一個鄭國人告訴他東門口有個人,長得奇形怪狀,像只喪家之犬。子貢按照他的指點找到了孔子。師徒相見,雖然旅途困頓,孔子還是顯得很高興。子貢把那人形容夫子的話學說了一遍,孔子听后,笑著說:“容貌形容得有些過分,但說我像只喪家之犬,太對了,太對了!”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孔子一行到了陳國。這時的孔子已到了60歲。

對于孔子的到來,國君陳公十分高興,立刻召見了他。孔子在其仰慕者司城貞子家安頓下來。

孔子在陳國時,陳公曾向他請教過“矢石”的事情。當時,有一只隼鳥落在陳公的宮廷里死了,鳥身上貫穿著一支箭,箭杆是用木做的,箭簇是石頭做的。陳公從示見到過,便派人問孔子這是怎么回事情。孔子解答說:這是北方部族肅慎氏的矢,周武王滅商后,肅慎氏曾進貢過,當時賜藏于陳國,在陳國府庫中可以查一下。使者回去稟明國君,果然在珍藏文物的金匱里發現了這种矢石。陳公對孔子的博學多識非常佩服。??緡、木苦、奴石(上下)

孔子雖然身處國外,心中卻時時挂念著魯國國內發生的事情,有時還會派弟子回去探听。還在魯定公十五年時,邾隱公訪問魯國,孔子派子貢回去參觀。子貢回來講述了在魯國的見聞,毫無諱言地批評了邾、魯二君的失禮表現。特別對魯定公,子貢從他的行為上認為是有病兆。結果,當年魯定公就死去了。孔子有些傷感地對子貢說:“不幸被你言中了!”

孔子到達陳國這一年的五月,魯國都城發生火災,有几處魯國祖廟被燒毀。孔子听到這一消息后,猜測道:“一定是桓公和僖公的廟遭了火災吧。”不久從魯國傳來确切消息,被燒毀的正是魯桓公廟和魯僖公廟。

就是這樣關注著魯國的事情,心中也極想回到父母之邦,但孔子由于當初是被逼而去魯,他認為自己無有過失,所以只有被當政者邀請才能回去。

在此期間,孔子并不是一直安居于陳國,有時,他帶上弟子們去另一個小國蔡(今河南上蔡),在那邊呆上一段時間就再回到陳國。

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63歲。這一年,吳國出兵侵略弱小的陳國,楚昭王認為其先君与陳國有過盟約,不可以坐視不救,于是率軍親征。當楚軍前進到陳國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陽)西北的大冥時,楚昭王病重,死于軍中,楚軍只得撤退。吳軍乘机大舉西進,一直攻到了宛丘城下。因形勢危急,孔子師徒倉皇逃离陳國。

孔子帶著弟子們向東到達陳國和蔡國之間的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正遇上吳楚交兵,一行人被亂兵所圍,進退維谷。

几天過去了,他們隨身帶的糧食已經吃光,斷糧之后,弟子中的不少人病得無法起身。但孔子神色自若,堅持教學,講誦弦歌,一如既往。

子路首先沉不住气了,他走到孔子跟前,面帶慍色對夫子發問:“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回答說:“君子當然也會有窮困之時,但与小人們不同的是,君子即使處于窮困的境地,也不變操守,而小人一旦遭遇窮困,就會越軌胡來了。”

子路离開后,孔子看到坐在子路一旁的子貢口中雖不言語,那神情中人分明也透著一种信任危机,便向他問道:“你以為是博學有見識的人嗎?”子貢回答說:“是,但如今不大像吧?”孔子搖搖頭,肯定地說:“不,我所堅持的大道是一以貫之的。”

由弟子們思想上与自己之間的差异,再仔細想想,孔子覺得有必要對他們做一些疏導、規正的事情。他將子貢召到身邊,說:“《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我信奉的道義錯了嗎?為何會到了這一步?”兕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种圣獸,樣子与牛相似。這句詩見于《詩經小雅何草不黃》,詩的意思是說:非兕非虎,怎么到了曠野之中?孔子在這里用來表達自己的疑問。子路的回答并使孔子感到滿意,他說孔子所要行的道義确實偉大而崇高,但卻難以見容于現世,所以他勸夫子何不降低一下標准,以為世所容所用?孔子說:“君子能修其道,應該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應將能容于世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若像你所說的這樣不求道業修進,而只求能容于當世,這种志向未免太渺小啊。”

顏回去見孔子,孔子以同樣的話題問他。顏回回答說:“夫子之道至大,所以為天下所不能容。即使如此,夫子仍盡力推行,不為所容又有什么關系?正是在這种不受容的處境中不輟進取的行為才能顯出君子本色。如果道義不修,那是我們恥辱;而道義既已大修,卻不被當國者所用,則是操縱國柄者的恥辱啊。”孔子听后,不禁欣喜地對顏回說:“太好了。顏氏小子,你若富有家產,我就去做你的家宰!”

在被圍困的日子里,孔子一面教育弟子們在困難中不要泄气,一面派弟子中間以机智靈活、口才出眾而著稱的子貢去同楚軍交涉。子貢交涉成功,孔子師徒在終于在楚軍保護下离開了城父。(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孔子傳第十二章 見南子出游陪乘 避桓舍車易服 (4/10/2002)    
  • 孔子傳第十一章 匡蒲被圍多舛難 臨河而返賦陬操 (4/7/2002)    
  • 孔子傳第十章 遭冷落孔子离魯 受嫌猜師徒去衛 (4/6/2002)    
  • 孔子傳第九章 恪職守事君以禮 尊王道墮除三都 (4/5/2002)    
  • 孔子傳第八章 任司寇攝行相事 會夾谷為君取威 (4/4/2002)    
  • 孔子傳第七章 回魯國陪臣亂國政 宰中都孔子顯政績 (4/3/2002)    
  • 孔子傳第六章 國政亂孔子赴齊 齊景公執禮問政 (4/2/2002)    
  • 【紀元專欄】張耀傑: 曹禺筆下的農民暴動 (3/15/2002)    
  • 中國烹飪史的發展 (3/15/2002)    
  • 歷史故事:孔子審案 (3/14/2002)    
  • 易經與中華飲食 (3/14/2002)    
  • 孔子傳第五章 三十而立杏壇設教 洛邑之行問禮老聃 (3/11/2002)    
  • 孔子傳第四章 少年磨難多能鄙事 勤于求知立志向學 (3/11/2002)    
  • 孔子傳第三章 生值末世禮崩樂坏 少年好禮俎豆禮容 (3/11/2002)    
  • 心靈之窗:諾言 (3/5/2002)    
  • 孔子傳第二章 叔梁紇尼山致禱 坤靈洞孔子誕生 (3/5/2002)    
  • 《孔子傳》第一章 歷史悠久說曲阜 千秋緬怀念孔子 (3/5/2002)    
  • 贊化書院﹕薪傳中華文化的搖籃 (2/28/2002)    
  • 南源﹕江澤民“巧言亂德” (2/18/2002)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治國是需要一套理論的。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一套治國方法。從中國歷史上看﹐有的朝代採用法家﹐有的朝代推崇黃老之說﹐有的朝代獨尊儒家﹐以孔子學說為安邦治國之道。進入近代﹐孫中山倡導三民主義。待到共產黨奪得政權﹐開始以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統治中國。
    • 去年九月廿九日﹐在南加州僑學界紀念至聖先師孔子誕辰二五五二週年的典禮上﹐在
      眾多的研究孔孟思想的專家學者面前﹐來自贊化書院的七名學童一口氣背誦了幾千的孔學經典《禮運大同篇》、《孝經》、《大學》、《中庸》及百居易的長詩《長恨歌》﹐一鳴驚人﹐令在場的聽眾無不動容。

    • 孔子生值春秋時代末期,其生活時間正當公元前6世紀中葉到公元前5世紀前葉的動亂不定的時代,以周朝為宗主的國家秩序正瀕臨崩潰的局面。
    • 母親去世后,少年孔子開始孤身一人面對社會,他不但要生存,更渴冀著躋身上層社會,實現自身价值。但不久后發生的一件事使他感受到了社會現實的冷酷性。
    • 中國歷史上的私學在孔子行教之前已有存在。自西周以來,由于王權日漸衰微,許多文化公職人員流落到民間,原本屬于王朝的文物典籍也散失四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知識人員以個人身分收徒講學的形式,也就是私學。從文獻中可以看到當時在官學之外,私學風气已經盛行,晉國的叔向,鄭國的壺丘子林和鄧析,以及魯國的少正卯等在當時諸侯間都有一定的影響。
    • 《易經》是本奇書,相傳由6000年前的伏羲氏始立,先天八卦,經過3000年由周文王創立,后天八卦,并推演出六十四卦,又由周公整理,形成《周易》一書,再由孔子作《易》之「傳」,進一步完善。它的「太極儀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及其繼續演變的理論,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變化過程和相互聯系之中。它不僅在時間域、空間域存在,亦存在于物質結构之中。《易經》的兩儀(即陰陽理論),哺育了我國的中醫學說;而祖國的「醫食同源」學說,又哺育了華夏飲食文化的結构序化,使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 孔子五十三歲那年,做了魯國的大司寇。這大司寇實際上就是個維護社會治安的官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