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1):王者之心的甦醒

作者:章閣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的劇照。(Gettyimages)
font print 人氣: 30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法師甘道夫降臨中土後,帶來眾神的恩典——綠寶石「埃萊薩」。這塊寶石封存著太陽的光芒,它可以使凋萎枯敗煥然一新,恢復如初。誰佩戴它,誰就擁有治癒的力量,能夠治癒萬物的創傷。「埃萊薩」的回歸,為人類日漸衰落、消亡的命運帶來了希望。但誰能承擔起這份希望?

甘道夫向精靈女王留下預言,寶石將被傳給一位與寶石同名的人。神選中的這位「埃萊薩」,將是一位醫療者和復興者。在影片《魔戒III:王者歸來》中,精靈女王將寶石傳給了阿拉貢。這位被神預言的人,如何從迴避王室繼承人身分,到重振王者風範,成為人王的呢?

聯盟大戰 剛鐸之王背盟

阿拉貢對身世的迴避,源於他的祖先一段不光彩的歷史。當時的地球北方有個亞諾爾王國,由伊蘭迪爾統領。他有二個兒子,長子埃西鐸和次子安那瑞安,他們在南部建立了剛鐸王國。魔王索倫想統治中土,與天神、人類、精靈聯盟發生大戰。

伊蘭迪爾率領二子埃西鐸和安那瑞安參戰,結果最後只有埃西鐸倖存。埃西鐸看到父親和弟弟戰死,悲憤地舉起其父的斷劍,砍斷了魔王索倫的手指。魔戒掉落後,魔王的肉身也隨之消亡,但它的靈魂並沒有徹底摧毀,一直縈繞在末日火山,等待著找回魔戒,重組黑暗力量,東山再起。

在末日火山,精靈王愛隆要求埃西鐸趕緊銷毀魔戒,然而埃西鐸貪婪於魔戒的力量,使他瞬間改變了意願,將戒指戴在了自己的身上。因他對聯盟的背叛,銷毀魔戒的機會,就這樣錯過了。不久,埃西鐸在返回領土的途中,被半獸人所殺。

阿拉貢是埃西鐸家族的後裔,因其祖先對人類、精靈的背叛,使阿拉貢對剛鐸王室繼承人的身分,一直沒有認同感。

剛鐸國王失蹤 宰相攝政

根據小說的介紹,阿拉貢二歲時,其父親被半獸人射死,所以他從小由精靈愛隆王撫養,有了一個精靈語名字「埃萊薩」,意為「希望」。精靈王擔心他會像他的父親和祖父一樣死於非命,於是對他的身世守口如瓶。因此很久以來,外界對阿拉貢知之甚少,也不知道埃西鐸家族還有繼承人存在。阿拉貢與愛隆的二個兒子長年在外旅行,過著遊俠般的生活。他們四處遊歷,協助洛汗和盟國剛鐸抵抗魔王索倫的黑暗勢力,削弱了邪惡陣營的黑暗力量。當他年滿二十歲時,從一次旅行中凱旋歸來,愛隆王告訴了他,他的身世和真實身分。

埃西鐸家族創建了剛鐸王國,一直以來由國王執政。自從剛鐸國王艾努爾(另譯埃雅努爾)接受安格瑪巫王的挑戰,從此消失以後,剛鐸王位空懸了九百多年,此後一直由宰相代理攝政。每一任宰相執政前,都要宣誓效忠王室:「以國王之名掌管此杖、統治王國,直到國王歸來。」

神選者接受信物「埃萊薩」

在影片中,精靈王愛隆召開會議,剛鐸現任宰相迪納瑟爾的長子波羅米爾第一次得知了阿拉貢的身世,知道了剛鐸王室後繼有人。王位空懸了九百多年,面對陡然出現的阿拉貢——未來的國王,波羅米爾對其不屑一顧,揚言聲稱剛鐸沒有國王,也不需要國王。作為宰相之子,他為剛鐸出生入死,怎能輕易地把國家讓給一個陌生人?

在摩瑞亞地下城,加入護戒隊的阿拉貢和波羅米爾與半獸人大戰,阿拉貢救了波羅米爾一命。二人的互動產生了系列微妙變化。阿拉貢能征善戰,有著出色的領導力,波羅米爾都看在眼裡,他從心裡容下了這個未來的王者。法師甘道夫「戰死」後,護戒隊來到黃金森林,見到了精靈女王加拉德瑞爾(另譯凱蘭崔爾)。

精靈女王告訴護戒成員,所有人都處在末日的邊緣。女王擁有預見能力,她將神的信物「埃萊薩」寶石贈予阿拉貢,作為希望的象徵,請他接受預言中給他的稱號「埃萊薩王」。

宰相之子的希望

精靈女王也通過思維傳感,與波羅米爾溝通。女王表示預見了他父親和剛鐸的衰落,也預見了剛鐸存在的希望。波羅米爾一直回想著女王的話。多年以來,他為了剛鐸出生入死,很久都沒有看見希望了。他坦誠地對阿拉貢說,自己的父親昏聵,不善於治理國家,人民對他失去了信心。作為最受寵愛的長子,宰相迪納瑟爾將重振剛鐸的希望寄託在波羅米爾身上。波羅米爾希望有一天,阿拉貢能回到剛鐸,他甘願俯首稱臣。

阿拉貢沈默對待。此後,波羅米爾直言不諱,質問他,為什麽對自己的人民都沒有信心?儘管人民有不足,有弱點,但他們也有勇氣,有榮譽,但阿拉貢不願意相信他們,「你怕了?你的一生都躲在陰暗中,怯懦於你的身世。」這番話揭穿了阿拉貢內心深處的那張羅網,使他不得不正視自己身為王室繼承人的事實。

英雄之死喚醒神選之人

後來波羅米爾為保護二個霍比特人,不幸被半獸人所殺。臨死之前,他向阿拉貢懺悔,說自己沒有想像中的那麽強大。他受到了魔戒的誘惑,企圖搶走魔戒,嚇跑了佛羅多(持戒者)。儘管如此,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剛鐸百姓。他的生與死,都是為了國家和子民。阿拉貢聽了,對他說:「我向你發誓,我不會讓剛鐸之都淪陷,也不會讓百姓失望。」

波羅米爾第一次聽到了這番話,聽到阿拉貢終於將他自己和剛鐸人民連在一起,他拿起自己的劍放在胸前,稱呼他為「我的國王」,「我會追隨你」。在王者的承諾中,英雄的心願有了安息之地。

英雄之死激發了阿拉貢的決心,由此開始,他展現出真正王者的勇氣,也展現出卓越的治療能力。在影片《魔戒III:王者歸來》中,天神、人類、精靈、矮人聯盟最終徹底摧毀了魔王索倫,而阿拉貢返回了剛鐸。

重生的法師甘道夫為他加冕,阿拉貢成為剛鐸和亞諾爾二個王國的聯合之王。王者歸來,他兌現了對逝去的波羅米爾的承諾。精靈王愛隆也遵守昔日的約定,當阿拉貢成為人王時,把女兒嫁給了他。

在影片的演繹中,阿拉貢和精靈族、矮人族共同對抗邪惡勢力,幫助護戒遠征隊完成銷毀魔戒的使命。他逾越了那道封閉的心靈高墻,承擔起王者的責任,配戴綠寶石「埃萊薩」的他展現出神奇的治癒能力,應驗了預言所說的「埃萊薩王」。王者歸來,也意味著人類命運的從此復興。@*#

責任編輯:王愉悅

點閱章閣:魔戒系列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你覺得自己還在往前走,孤獨就不可怕。你想看前面的風景,你想被一種沒有體驗過的溫濕度包圍。那些陌生感擊落在心臟上的刺痛,代替有人陪伴而成為一種期待。
  • 古印度德瓶和阿拉丁神燈這二則故事,一個出自古印度,一個出自古阿拉伯;一個留下了反面教訓;一個留下了正面教訓。雖然民族不同,信仰有別,但這兩個故事的內涵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一場由國家驅動、針對上億人的和平修煉群體的滅絕性迫害,在信息能夠迅速廣泛傳播的現代社會,竟然持續了二十年,至今尚未停止。在法輪功修煉者堅持和平理性反迫害20年的歷程中,有的人明白了,選擇了正義與善良;有的人在強權面前選擇了迴避,裝聾作啞;有的人接受了中共的謊言宣傳而推波助流。
  • 《魔戒》中出現的二大魔王,一個是魔苟斯(Morgoth),一個是索倫(Sauron)。這二個魔王,原本都是天神。在前傳小說《精靈寶鑽》(「中土世界」系列的故事之一,描述「魔戒」之前的紀元所發生的事。)架構的神的體系中,英國作家托爾金(J·R·R·Tolkien)對他們的墮落,有著細緻的描述。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