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談判高人 不費一兵一卒 隻身退秦師

文/洪熙
示意圖:明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公有領域)
圖為明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春秋時期諸侯爭鋒,戰事頻發。面對秦晉大軍壓境,燭之武隻身前往秦國遊說秦穆公,不費一兵一卒,就為鄭國化解了亡國危機,可謂是智能超群的談判專家。《左傳》故事「燭之武退秦師」膾炙人口,對今人仍有不少啟迪。

魯僖公三十年(前630年),晉文公和秦穆公結盟,一起圍攻鄭國。鄭國如何得罪了晉國?說起原因也很簡單。晉文公重耳沒有即位之前,為避內亂流亡到國外,輾轉去了很多國家,受到當地諸侯的禮遇。比如,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贈予他車馬和美人;到了宋國,宋襄公以「國禮」相待。然而,當他途經鄭國時,鄭國國君沒有以禮相待。這是其一。

其二,魯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晉、楚二國在城濮交戰中,鄭國曾出兵援助楚國。儘管楚國有援兵,但仍以失敗而告終。鄭國見楚國失敗,頓感情況不妙,於是馬上派子人九(姓姬,氏子人,名九)出使晉國,與晉通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晉、鄭二國結盟,但也沒能挽回晉文公的心意。雙方結盟二年後,晉文公仍以上述二條原因,出兵攻打鄭國。

晉文公為何和秦穆公結盟,一起圍攻鄭國?重耳既是晉國國君,也是秦穆公的女婿。昔日,重耳長期流亡在國外,秦穆公將女兒秦嬴嫁給了他。二國有甥舅之好。晉文公邀請秦穆公一同出兵圍攻鄭國。

秦晉二國聯軍駐紮在鄭國附近,隨時準備攻打鄭國都城。一旦滅掉鄭國,就瓜分其土地,秦晉二國都能獲得利益,各自壯大實力。

兩國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鄭國正處於危險之中,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君,秦國軍隊一定會撤退。」鄭文公遂召請燭之武。

燭之武是何人,正史中語焉不詳。在馮夢龍著作的《東周列國志》中,燭之武(亦作燭武)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國君重用,因此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也就是養馬的長官。當他被舉薦使秦時,已經年過七十的白髮老人,身子傴僂,步履蹣跚。

起初,燭之武拒絕了鄭文公的邀請,「臣年輕力壯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更是沒有什麼能力了。」鄭文公很後悔沒有早點重用燭之武,反而等到國家陷入危機了,才想起來求他,認為是自己的過錯。鄭文公也提醒燭之武,國家一旦滅亡了,其實對他也沒有什麼好處啊。鄭文公言之成理,燭之武決定出面,去遊說秦穆公。

夜裡,人們用繩子將燭之武投放到城下。燭之武獨自去見秦穆公。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告訴秦穆公,即便真的滅掉了鄭國,並且瓜分了它的土地,但由於鄭國的位置距離秦國太遠,秦國真把鄭國作為東部的邊邑,那麼治理起來會有很多不方便。

燭之武首先開宗明義,告訴穆公,即使滅了鄭國不見得能給秦國帶來多少利益。反而是不打鄭國,秦國得到的利益會更多一些。

「若捨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假如秦國不攻打鄭國,讓鄭國在東部盡地主之誼。將來當秦國的使臣途經鄭國時,鄭國會供給他們所需要的一切物資。這對秦國絕對是沒有任何壞處的。

「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昔日,秦穆公曾對晉惠公有恩,晉惠公答應要將晉國的「焦、瑕」兩座城送給秦國。然而,晉惠公得到秦國的協助,竟然後悔此事。早上晉惠公渡過了黃河回國後,晚上就派人修築防禦工事。燭之武知微見著,他以這件事為例提醒秦穆公,晉國不會就此得到滿足。今天秦晉二國聯軍一旦滅了鄭國,得到了在東邊的土地。如果有朝一日,晉國想要向西部擴張疆域,就會攻打秦國,它以削弱秦國的方式來增強自身的實力。

燭之武為秦穆公剖析兩國局勢,一番話就把秦穆公說得心悅誠服。秦穆公當場表示退兵,與鄭國立盟,派遣杞子、逢孫、楊孫協防鄭國。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憑著卓越的談判技巧,使秦國退兵,使鄭國轉危為安。

秦國退出戰局,晉國的狐偃(字子犯)請求攻打秦軍。晉文公不同意,昔日他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才回到晉國即位,他不想反過來危害秦穆公,那麼做是不仁;失掉自己的盟友,是為不智;讓本來的和諧一致變成離喪混亂,是為不武(沒有武德)。於是晉文公也下令撤軍回國了。

燭之武這番遊說,以高超的智慧,勸退了秦國,阻止了晉軍,保全了鄭國。他不費一兵一卒,隻身以言息兵,被後世譽為是春秋時代最卓越的談判專家。

(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