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谈判高人 不费一兵一卒 只身退秦师

文/洪熙
示意图:明 仇英《人物故事图册》。(公有领域)
图为明 仇英《人物故事图册》。(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049
【字号】    
   标签: tags: , , ,

春秋时期诸侯争锋,战事频发。面对秦晋大军压境,烛之武只身前往秦国游说秦穆公,不费一兵一卒,就为郑国化解了亡国危机,可谓是智能超群的谈判专家。《左传》故事“烛之武退秦师”脍炙人口,对今人仍有不少启迪。

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晋文公和秦穆公结盟,一起围攻郑国。郑国如何得罪了晋国?说起原因也很简单。晋文公重耳没有即位之前,为避内乱流亡到国外,辗转去了很多国家,受到当地诸侯的礼遇。比如,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赠予他车马和美人;到了宋国,宋襄公以“国礼”相待。然而,当他途经郑国时,郑国国君没有以礼相待。这是其一。

其二,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晋、楚二国在城濮交战中,郑国曾出兵援助楚国。尽管楚国有援兵,但仍以失败而告终。郑国见楚国失败,顿感情况不妙,于是马上派子人九(姓姬,氏子人,名九)出使晋国,与晋通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郑二国结盟,但也没能挽回晋文公的心意。双方结盟二年后,晋文公仍以上述二条原因,出兵攻打郑国。

晋文公为何和秦穆公结盟,一起围攻郑国?重耳既是晋国国君,也是秦穆公的女婿。昔日,重耳长期流亡在国外,秦穆公将女儿秦嬴嫁给了他。二国有甥舅之好。晋文公邀请秦穆公一同出兵围攻郑国。

秦晋二国联军驻扎在郑国附近,随时准备攻打郑国都城。一旦灭掉郑国,就瓜分其土地,秦晋二国都能获得利益,各自壮大实力。

两国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郑国正处于危险之中,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遂召请烛之武。

烛之武是何人,正史中语焉不详。在冯梦龙著作的《东周列国志》中,烛之武(亦作烛武)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国君重用,因此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也就是养马的长官。当他被举荐使秦时,已经年过七十的白发老人,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起初,烛之武拒绝了郑文公的邀请,“臣年轻力壮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是没有什么能力了。”郑文公很后悔没有早点重用烛之武,反而等到国家陷入危机了,才想起来求他,认为是自己的过错。郑文公也提醒烛之武,国家一旦灭亡了,其实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啊。郑文公言之成理,烛之武决定出面,去游说秦穆公。

夜里,人们用绳子将烛之武投放到城下。烛之武独自去见秦穆公。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告诉秦穆公,即便真的灭掉了郑国,并且瓜分了它的土地,但由于郑国的位置距离秦国太远,秦国真把郑国作为东部的边邑,那么治理起来会有很多不方便。

烛之武首先开宗明义,告诉穆公,即使灭了郑国不见得能给秦国带来多少利益。反而是不打郑国,秦国得到的利益会更多一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假如秦国不攻打郑国,让郑国在东部尽地主之谊。将来当秦国的使臣途经郑国时,郑国会供给他们所需要的一切物资。这对秦国绝对是没有任何坏处的。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昔日,秦穆公曾对晋惠公有恩,晋惠公答应要将晋国的“焦、瑕”两座城送给秦国。然而,晋惠公得到秦国的协助,竟然后悔此事。早上晋惠公渡过了黄河回国后,晚上就派人修筑防御工事。烛之武知微见著,他以这件事为例提醒秦穆公,晋国不会就此得到满足。今天秦晋二国联军一旦灭了郑国,得到了在东边的土地。如果有朝一日,晋国想要向西部扩张疆域,就会攻打秦国,它以削弱秦国的方式来增强自身的实力。

烛之武为秦穆公剖析两国局势,一番话就把秦穆公说得心悦诚服。秦穆公当场表示退兵,与郑国立盟,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协防郑国。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凭着卓越的谈判技巧,使秦国退兵,使郑国转危为安。

秦国退出战局,晋国的狐偃(字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不同意,昔日他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才回到晋国即位,他不想反过来危害秦穆公,那么做是不仁;失掉自己的盟友,是为不智;让本来的和谐一致变成离丧混乱,是为不武(没有武德)。于是晋文公也下令撤军回国了。

烛之武这番游说,以高超的智慧,劝退了秦国,阻止了晋军,保全了郑国。他不费一兵一卒,只身以言息兵,被后世誉为是春秋时代最卓越的谈判专家。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