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吟誦﹕李白《早發白帝城》賞析

楚明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0日訊】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万重山。

“安史之亂”中,李白因受永王李麟案的株連,于公元758年被判流放夜郎(今貴州東部)。第二年春天,李白從四川被押解去流放地。行至白帝城時,忽然接到肅宗對他的大赦令,惊喜交加的李白猛然覺得自己好像一只沖出樊籠的飛鳥,令人窒息的鋪天蓋地般的磨難和難以洗雪的冤屈一下子煙消云散,立即起身從白帝城乘船東下江陵。途中寫下此詩,將當時的喜悅暢快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首句“彩云間”三字,不僅形象地描寫出了白帝城地勢之高,而且生動地體現了詩人此時的心境。原本是刑徒身份,滿腹冤屈,無從申訴,一步步被押解著走到了如此荒涼偏僻的高山之上。但猛然一聲大赦,恢复了自由之身,一下子周圍的環境也變得如此可愛。在這從晦冥轉為光明的大好气象中,在這曙光初燦的清晨,詩人怀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恨不能生出雙翼,立即飛回朋友和家人的身邊,共同慶祝重獲自由的歡樂!

兩岸高山相對成關,一關一隘,一隘一灘,“万重山”隘重重險。然而,心輕船也輕。“輕舟”似箭离弦,將重重山隘、處處險灘、陣陣暗流,一瞬間便都拋在了后面。何足道哉!長江的滔滔江水也与詩人的心潮一同起伏,從高聳入云的白帝城以從來沒有的速度一泄而下,將其“輕舟”一日就送到了千里之外。其間,兩岸山上此伏彼起的猿聲均被遠遠地拋在了后面。

等到“万重山”一一沖過,“輕舟”自入坦途。歷盡艱難、受盡冤屈,終于抖掉枷鎖,重新返“還”自己的家園,回首只是“一日”之間,豈不快哉,豈不快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万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复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云帆濟滄海。
  •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圖
  •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視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 惊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痕5c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与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宋‧陸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一千五百年間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灘聲似舊時」。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