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而來》以失去生命作準備……

澤農﹒多爾奈基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日訊】《為你而來》一書講述的就是作者澤農從加拿大到中國北京,上長城懸掛一面“法輪大法好”條幅,然後在天安門與另三十四名西方學員合影,最終因奔跑呼喊而成為全球新聞人物的過程。他以第一人稱,非常坦誠地講述了自己以一個西方人的身分,從離開加拿大多倫多直至歸來的點點滴滴。

全書在剖析自己心路歷程中,充滿了澤農對中國古老文化的熱愛、對中國人的拳拳摯愛之心。為他們明白事實真相而歡喜,為他們誤信官方不實之辭而痛心疾首。為此,他甚至做好放棄西方自由、舒適的生活環境,去承受折磨、迫害、甚至牢獄生活,以至於失去生命的準備……

原文是英文寫作,在翻譯過程中,文字保留了西方人特有的風趣幽默,一個栩栩如生的年輕人形象躍然紙上,猶如一名最親近的朋友向你敞開心扉。

自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日至今,中國的江氏集團採用各種方式迫害法輪功學員,多名學員被打死、打殘、送入精神病院。面對最殘酷的迫害,法輪功奇蹟般地走過來了,而且從根本上抵制了這場迫害。在海外,他們以和平方式讓各國政府和民眾了解法輪功,認識迫害的實質;在中國,法輪功學員一直堅持修煉,天安門前的和平抗議持續不斷,除了中國大陸的法輪功學員,許多海外的西人學員也曾經冒險到天安門去和平抗議。法輪功所演繹的這段歷史事實,帶給人們震驚和震撼。本書給讀者展現的即是這過程的一瞬間。而這也將是歷史難忘的一瞬間。

重溫歷史的那一瞬間,將會裨益匪淺。

李曉葵

《大紀元時報》記者,曾任新加坡飛利浦高級工程師兼全球項目負責人,現旅居加拿大多倫多。

致全體中國人的信:我為什麼去天安門廣場
2001年11月
親愛的全體中國朋友:

我將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西人法輪功學員一起到天安門廣場,展開一面寫著“真、善、忍”和“法輪大法好”的橫幅。我們多數人將在那兒打坐,幾個人舉起橫幅。

我不反對中國政府,也不反對中國。實際上,自從修煉法輪功以來,我已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民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也是我覺得我必須去中國的原因。

我知道法輪功好是因為我修煉法輪功已經3年半了。因為修煉法輪功,我得以戒掉酗酒、抽煙、吸毒以及其它許多使我身心受污染的惡習。就在我發現法輪功之前,我已準備離開我的家人、朋友、離開這個社會,去深山裡生活,因為我覺得人生毫無希望。然而在那之後不久,我即開始修煉法輪功。我去掉了自己以前所有的惡習和頭腦中的壞思想,取而代之的是“真、善、忍”。當我的母親看到發生在我身上的巨大變化之後,她也開始修煉了。她的關節炎好了,還減輕了體重,而且她在修煉法輪大法中體會到人生更深刻的目的。

自從法輪大法在中國遭到鎮壓以來,為了幫助世人了解法輪功的真相,我接受過電視和電台的採訪,與政府官員交談,並到過世界許多國家。但是我還從沒有去過這部宇宙大法的發源地--中國大陸。法輪大法來自於你們的家鄉--中國,來自你們那博大精深而又美好的文化。沒有大法,就沒有今天的我。就是帶著這份深深的敬意,我踏上了你們的國土,為你們而來,向你們講清真相。我希望通過我這張西方的面孔和純淨的心,能夠喚醒你們心中的善念。請不要追隨江澤民及其幫兇迫害法輪功,因為這會使你們陷入災難。

修煉,在你們的文化中有著源遠流長的根源,然而在文革中都被鏟除了。但即使在那樣灰暗的歲月裡,法輪功依然靜靜地流傳下來。許多年以後,我們偉大的師父把法輪大法的美好傳給了中國人民。你們和我都為之驕傲的中國文化已經綿延了幾千年,與當今世界的任何執政黨都沒有關係。

法輪大法充分體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最最純淨而璀璨美麗的文化。今天的每一個人都嚮往著人類的自由和解放,然而這種解放來自於每個人自己的內心。法輪功教給了我們這一方法。這種解放就是通過修煉而獲得的開慧、開悟。每個人其實都嚮往獲得大自在,渴望得到大智慧,只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得到。

這麼純淨美好的事物自然會大受歡迎,也自然會受到當權者的注意。然而法輪功向來與人間的權力、政治無緣,也根本不會與美國情報局合作或參與任何這類性質的活動。做為西方人,我們的政府、媒體和人民聽到這樣的謊言,都覺得荒唐可笑。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只有在中國政府的宣傳中,才會看到這樣的謊言。事實上,西方科學家正在研究法輪功,很多政府官員也非常樂於看到人民從法輪功修煉中受益。

請不要相信謊言!請不要攻擊法輪功!法輪功是在當前這樣混亂的世界中傳出。然而在這場迫害中,為什麼我們從未聽到有任何一個法輪功學員還手或報復呢?在幾千萬名法輪功學員中,為什麼就沒有一個人面對打罵而還手或還口呢?

為什麼鎮壓持續至今仍未成功呢?那是因為法輪大法傳授的是宇宙大法,那是因為法輪功學員體現的是宇宙的特性。誰能抹殺真、善、忍呢?誰也不能。然而,在真、善、忍遭到攻擊時,每個人選擇如何做是至關重要的。

在當今的中國,你在哪兒能夠找到像中國曆史上的英雄岳飛那樣的人物呢?在今天的人群中,到哪兒能找到將被載入最高尚、最古老、最輝煌的文化歷史之中,而為後人所世代景仰的人群呢?

法輪功學員就是這樣的人物;法輪功學員就是這樣的人群。

宇宙大法在當今這樣的亂世中傳到了這個世界,而法輪大法學員不顧一切風險將真相傳遞給你們。他們將成為未來的英雄,將永遠被記載於於未來的中國文化和世界史冊之中。親愛的朋友,我跨越千山萬水來到這裡,就是想告訴你:你也同樣希望在歷史中作為正的生命被後人記住。你也一定聽說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不要忘記,你的未來亦遵循這樣的法則。

澤農﹒多爾奈基
赴北京之前於加拿大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 話說宋朝汴梁有個王從事,同了夫人到臨安調官,賃一民房。居住數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尋得一所宅子,寬敞潔淨,甚是像意。當把房錢賃下了。歸來與夫人說:「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東西去,臨完,我雇轎來接你。」
  • 話說浙江嘉興府長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鐘,家財萬貫,世代都稱員外。性至慳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 話說殺人償命,是人世間最大的事,非同小可。所以是真難假,是假難真。真的時節,縱然有錢可以通神,目下脫逃憲網,到底天理不容,無心之中自然敗露;假的時節,縱然嚴刑拷掠,誣伏莫伸,到底有個辯白的日子。假饒誤出誤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無罪的卻命絕於囹圄、刀鋸之間,難道頭頂上這個老翁是沒有眼睛的麼?
  • 且說徐言弟兄等阿寄轉身後,都笑道:「可笑那三娘子好沒見識,有銀子做生意,卻不與你我商量,倒聽阿寄這老奴才的說話。我想他生長已來,何曾做慣生意?哄騙孤孀婦人的東西,自去快活。這本錢可不白白送落。」徐召道:「便是當初闔家時,卻不把出來營運,如今才分得,即教阿寄做客經商。我想三娘子又沒甚妝奩,這銀兩定然是老官兒存日,三兄弟克剝下的,今日方才出豁。總之,三娘子瞞著你我做事,若說他不該如此,反道我們妒忌了。且待阿寄折本回來,那時去笑他!」正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