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求品自高

曉拂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6日訊】看《醉拳蘇乞兒》電視劇。一個清末民初的故事,從洛西鎮上蘇家的頂盛時期一直寫到他們家道中落。是一個動作片,卻穿插了幾個愛情故事。有蘇燦、其蓮和阿三的三角戀情,有阿玲和阿宗樸實的相依相守,還有阿清對蘇燦的單相思。看得令人心憬神搖。

很喜歡裡面的主題歌,有禪意。歌詞是這樣的:“是誰在黑夜裡燃起了充滿希望的燈?是誰在酒醉後留下自強不息的夢?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風雨陰睛,在醉中一樣看清人生。不要功名利祿,不要喝彩掌聲,我只要希望在心中。盡管是浪起滔滔,風沙紅塵滾滾,誓不低頭經得起考驗,讓酒醒時分過後,不再猶豫不再迷惘,我要挺立在人間。”

蘇燦原是一位神采飛揚,氣度不凡,很想有一番作為,常愛著白色絲織長衫的翩翩公子。他和阿三最初都是求名求利。名利之心淹沒了他們的善心。經過了一番人生的起起落落,他們都有了一種成熟美,有了一份柔和,一份詩意。變得平平實實地生活了。隨著家景的衰敗,妹妹和父親的相繼去世,蘇燦看破了世間的榮華富貴,寧願象父親一樣做乞丐雲遊世界。

“醉眼看世界,無求品自高。”這是蘇燦的乞丐父親做人的準則,後來蘇燦也似乎深深地懂得了這句話。其實,人能做到無求則必然什麼都不怕了。所謂無欲則剛。

無求,心就會變得很靜很柔。不再有溺水般地掙扎,不再有大雨滂沱和電閃雷鳴,所有的只有微風細細,鳥語花香,有細雨點點滴滴在心頭。

無求,就好似站在了山巔,山谷中的一切已經了然於心。

無求,就可以達到看花是花、看水是水的境界了。而不會看到好花就想摘回家、看見水就想舀一壺據為己有。超然物外,不再想擁有。多好!

這該是我的境界,修行應該達到的境界。

蘇家的家道中落也是必然。蘇燦年少氣盛時,不會體恤別人的疾苦,做人不留餘地。物極必衰,是他家歷代的業力所致。

看到蘇燦淪為乞兒,我一點也不傷心,他母親也不傷心,因為,他比從前更快樂了。他只是多了幾分滄桑,人也變得柔和寬厚起來。落難公子,更加迷人。一會兒是乞兒的面孔,一會兒又是著長衫的公子,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接。這麼多面孔的他,令人迷惑。

只不過,他不能與其蓮結為夫妻,總是遺憾。好似一塊溫潤的古玉有了隱隱的裂紋,讓人可惜。

相比起現代片來,我更喜歡看古裝片,因為,那裡面有文化。我喜歡看女子穿長裙,男人著長衫。娥娥佳人,素手紅妝。“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壁”。有如我喜歡博物館一樣,那裡面的一切年代越久遠越加晶瑩閃亮。那亮是不著痕跡的,溫柔的溫馨的。每一件東西都有許多故事可以細細說來。@

(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多年以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 像一個影子
  • 剛開始,經常是在半路上,新一就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口水都會流出來。慢慢等他大一點,他會拉著我的手,自己走幾步。再大起來,他就喊著廣告詞,變換著起步、正步、踏步,有力地甩著胳膊,走在我的前面。 我們欣賞龍山路華燈初上的夜景,路人也欣賞著我們這一對母子。
  • 朔風吹。1968年底,一輛「躍進」卡車把我們一批知青載到了南匯東海農場老九隊的海邊。 中港一帶的護塘東堤腳泥灘上,已經紮起了兩排蘆席為牆,稻草復頂的草棚,一排十間, 每間五張上下舖的雙人鐵床,住八個人,另一空床,上鋪堆放箱子行李,下舖放些面盆之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