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聖山》評介

藏人美麗生命中升騰起的金色聖火

蕭芍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袁紅冰說:世界上最美的景色就在青藏高原;
袁紅冰說:世界上最美的輪廓就是藏族漢子的臉;
袁紅冰說:世界上最美的顏色就在藏族少女黑玉般的眼睛裡;
……

《金色的聖山》由袁紅冰所著,是一部關於藏傳佛教以及藏人聖潔的精神生活的小說,書中展現了他所說的這些世間美的極致。

一九六六年,在西藏雪域高原的甘丹寺前裸露出地面的一塊紅色巨石上,為了證明藏傳佛教骯髒愚昧,因而應當被消滅,共產黨漢人強迫一對僧人男女當眾性交。血也洗不去的恥辱卻孕育出一個高貴而俊美的生命──貝吉多傑。

為避免兒子為自己屈辱的生命開端痛苦,女僧在貝吉多傑十七歲時,將他送進哲蚌寺,要求他落髮為僧,此時貝吉多傑已經心有所愛,他將十四歲的珠牡領到甘丹寺他生命起源的那塊巨石前,索要珠牡的心:「我已經遵照母親的意願,在佛前立誓遵守僧人的戒律。但--只要你把心給我,我就立刻脫下僧袍,與你相伴,到藏北無人區深處去開闢我們的命運。哪怕因此而死後下地獄,轉生為畜牲,受盡萬般苦難,也心甘情願。如果你拒絕我,從此之後,我就不再讓任何女人向我注視。」

還處在蒙昧狀態的少女面對峻峭的雄性之美發出本能的抗拒,「不──」。貝吉多傑從深紅的僧袍下抽出雪亮的藏刀,將鋒刃劈斬在自己的臉上,皈依佛門。堅守聖潔的佛心,還是選擇復仇的激情,從此成為貝吉多傑無可迴避的宿命。

一年之後,珠牡長大。她明白了貝吉多傑向她索要心的意義,於是重返拉薩,可是此時她得到的答案只能是拒絕。從此,渴慕高貴英雄男兒的心使她不斷地追尋著貝吉多傑生命的痕跡,見證了在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下,藏人因虔誠的宗教信仰而遭受的悲慘命運。《金色的聖山》的一條主線就圍繞著珠牡與貝吉多傑苦難而淒美的命運驚心動魄地展開。

白帆,一位對當代精神普遍墮落的漢人及其俗媚的文化深深厭倦的哲人,從北京踏上了青藏高原以尋找高貴而真實的生命與靈魂。在漫漫的旅途中,他邂逅了索朗白牡,一位為了洗淨愛人被共產黨唯物主義哲學污染了的心,前往崗仁波欽峰朝聖的藏姑娘;邂逅了為尋找心靈的家園而徘徊於北京和拉薩之間的珠牡;邂逅了清秀俊美,為了避免思念的心疼而將自己獻祭給高原上金色鷹王的純潔的少女達娃;邂逅了真誠的藏族小伙子;邂逅了為心中的信仰而無視艱難的朝聖者……白帆的足跡,是《金色的聖山》的另一條故事主線,雪域高原上被共產黨從思想、文化上逐步滅絕的藏人的生命美隨之呈現在讀者面前。

《金色的聖山》故事結構引人入勝,人物刻畫細膩生動。在作者袁紅冰華美絕倫的文字中,青藏高原獨特的地理及人文景致或寧靜、或奔放、或神聖、或荒涼,美得令人屏息神往──崗仁波欽峰奇麗的王者氣概,瑪旁雍措聖湖盈盈閃爍的波光,喜馬拉雅連綿的雪峰,仿若狂風與雷電在山峰上雕刻出的王冠的布達拉宮,色拉寺僧侶們生動的辯經,藏人獨特而神聖的天葬,一切都如此栩栩如生,令人不得不沉醉其中;與雪域高原的美觸目驚心地對照的,卻是藏民族世代信奉的藏傳佛教所受的摧殘,和與之相連的聖潔的生活方式的湮滅:一九五九年共產黨入侵西藏時,藏軍的浴血反抗;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共產黨對藏傳佛教的滅絕人性的毀滅性摧毀;六十年代以來,共產黨通過「漢化」西藏人以達到種族滅絕的真實目的;藏人因堅守自己的精神信仰,恪守對自己宗教領袖達賴喇嘛的崇敬而遭受迫害的真相;苦修者為給被共產黨日漸摧毀的民族保留一顆淨潔的佛心,從而使佛光不致在雪域高原上凋殘,而只有將自己封閉在山洞中的悲涼……任何一顆善良的心,都會因藏人如此淒慘的命運而悲慟!而不平!

《金色的聖山》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可以稱為藏人命運史詩的小說,通過藝術的形式,藏人的美麗、高貴,與真誠的民族風格得以體現與保存。書中對西藏的命運的思考及藏傳佛教的描述,使《金色的聖山》意蘊深沉。《金色的聖山》就是藏人美麗的生命中升騰起的金色的聖火,記錄著藏人真實的心靈歷程。每一位熱愛西藏,關心雪域高原未來命運的人都應該一讀。@
(http://www.dajiyuan.com)(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 話說宋朝汴梁有個王從事,同了夫人到臨安調官,賃一民房。居住數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尋得一所宅子,寬敞潔淨,甚是像意。當把房錢賃下了。歸來與夫人說:「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東西去,臨完,我雇轎來接你。」
  • 話說浙江嘉興府長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鐘,家財萬貫,世代都稱員外。性至慳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 話說殺人償命,是人世間最大的事,非同小可。所以是真難假,是假難真。真的時節,縱然有錢可以通神,目下脫逃憲網,到底天理不容,無心之中自然敗露;假的時節,縱然嚴刑拷掠,誣伏莫伸,到底有個辯白的日子。假饒誤出誤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無罪的卻命絕於囹圄、刀鋸之間,難道頭頂上這個老翁是沒有眼睛的麼?
  • 且說徐言弟兄等阿寄轉身後,都笑道:「可笑那三娘子好沒見識,有銀子做生意,卻不與你我商量,倒聽阿寄這老奴才的說話。我想他生長已來,何曾做慣生意?哄騙孤孀婦人的東西,自去快活。這本錢可不白白送落。」徐召道:「便是當初闔家時,卻不把出來營運,如今才分得,即教阿寄做客經商。我想三娘子又沒甚妝奩,這銀兩定然是老官兒存日,三兄弟克剝下的,今日方才出豁。總之,三娘子瞞著你我做事,若說他不該如此,反道我們妒忌了。且待阿寄折本回來,那時去笑他!」正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