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美名在人間

弘毅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孔子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論語·衛靈公篇》)大意是君子就怕死後沒有好的名聲被人稱頌。

我們的先人非常重視後世對自己的評價,所謂「謚號」就是帝王或士大夫死後後人根據他的行為對他做出的評價。在位時以德施政、造福於民的君主或士大夫死後會得到「文」、「桓」等謚號,如周文王、春秋時的晉文公、明代的王文成、清代的曾文正;在位時荒淫無道、殘民以逞的則會得到「厲」、「幽」、「靈」等謚號,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周厲王、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

《春秋左傳》記載,魯文公元年,楚成王想廢掉太子商臣,商臣率領東宮守衛包圍了成王宮殿。成王上吊自殺。楚國人給成王加謚號「靈」,成王雖死也不瞑目;把謚號改為「成」,他才合上了眼睛。

《論語·公冶長篇》記載,子貢問孔子道:「孔文子的謚號為什麼叫『文』呢?」孔子回答說:「他聰明好學,不恥下問,因此稱他為『文』。」古代謚法稱「文」是很難的,根據謚法解的記載,稱「文」的有幾種情況:經天緯地、道德博聞、勤學好問、慈惠受民、愍民惠禮、賜民爵位等六種。

孔子給後人留下的是做人的道理。做為人,名聲與道德是直接關聯的。一個人道德高尚,自然聲名遠揚,萬古流芳。反之,則會留下千古的罵名。人如果不在乎自己的名聲,更容易逆天叛道,為所欲為。

《史記》中記載,秦始皇平定六國後,下達制書說:「朕聽說上古的時候,有號而沒有謚;中古時有號,死後又按照他的行為給他立謚。這樣一來,就是兒子評論父親,臣子評論君子了,朕不同意這種做法。從今以後,廢除謚號。朕稱始皇帝,後世按數字排列,從二世、三世直到萬世,讓它傳遞無盡。」秦始皇取消謚號,不讓後人評價自己,即不在乎上天的懲戒,也不在意後人的評價。他暴虐無道,不講仁慈、恩惠與道義,結果二世而亡。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在世時道德敗壞、做惡太多或者不能順天意而行者,自然得不到後人好的評價。其實這樣的生命也不會有好的歸宿,因為生命是輪迴不止的。

今天,為禍人間達一個世紀之久的中共邪黨即將被眾神解體。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人的一念決定著自己未來生命的走向。作為惡黨的黨魁,能夠象戈爾巴喬夫那樣順應天意與民心,解體共產邪靈,將名傳千古,為後世景仰。如果為了一己私利逆天意而行,甚於為了維護邪惡的統治對民眾施暴,粉飾太平,將象秦始皇那樣受到後人永遠的唾棄。

在今天洶湧澎湃的「三退」大潮中,在道義上擯棄邪黨,退出邪黨各種組織的人,他們不僅為自己選擇了光明的未來,也會留得美名在人間。後人會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因為他們為解體中共、為中華民族的重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而那些為蠅頭小利一意孤行追隨惡黨,喪盡天良的人,不僅僅將做惡黨的陪葬,也會像迫害忠良的秦檜那樣留下千古的罵名。

明代的于謙為了「留得清白在人間」,不惜粉身碎骨,捨生取義。今天,只要你選擇了正義與良知,輕鬆的「三退」,就可留得美名在人間,何樂而不為呢?(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位受刑人告訴我一個故事,他說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牧師在他被判死刑以後去看他,他對牧師說:「牧師,我很慚愧,我沒有聽你的話,才弄到這個樣子。」那位牧師沒有一點責備他,反而說:「是我才該慚愧,是我做得不夠好,才使你沒有接受福音!」
  • 我認為我們不該過份地自己嚇自己,我們也該聽聽電腦專家的說法,他們會告訴我們,大多數重要的電腦都是非常安全的。
  • 我們對於已經到了末期的病人,應該有一種特別的看法,我們無須再給他們做各種試驗,各種治療,我們最主要的工作乃是要儘量設法減少病人的痛苦,給病人愛與關懷,使病人在有尊嚴的情況之下離開人世。
  • 我建議我們天主教會至少應該多多地使我們教友關懷全世界,祈禱的時候也不能只提到「國泰民安」為止,我們應該替全世界祈禱。
  • 我們看到這麼多窮人爭相掏出腰包來買彩券,已經感到十分不安,再看到一些聰明人在電視上公開騙人,更是難過到極點。
  • 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其自己的秉性、特性及獨有的生命特點。有安靜的就有活潑愛搞笑的;有隨和的就有一絲不苟的。不同的性格組成了不同的生命特質。
  • 「苦茶渣」是苦茶籽榨過油後的殘渣,是植物性的天然產品。茶籽油可做為食用油,而苦茶渣它更可廢物利用,做為天然的清潔劑呢! 用以取代化學合成的產品,一來易沖洗、可節水,二來無殘留、可安心。
  • 日本造紙廠的一名工人在整理回收的一次性筷子。
  • 近期在裝修行業點擊率較高的一個詞便是"綠色裝修",這反映出人們對"綠色"的渴望,對安全、健康、環保裝修的向往。然而裝修是否真的能做到"綠色"呢?"綠色裝修"如何實現呢?
  • 厚厚的留言簿上寫滿了觀衆的觀後感,他們用的是漢語、蒙古語、英語、日語等不同文字,發出的卻是一個共同的聲音:珍惜並留住內蒙古大草原這片綠色,保護北 方生態屏障。3月底,一個名爲“曾經草原——內蒙古生態與遊牧文化展”的展覽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在西部大開發的熱潮中,如何讓污染遠離美麗的大草原? 這是展覽留給人們的思索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