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記(180)

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1945年5月5日-2

評聶榮臻的發言:

1938年5月,日軍為奪取武漢三鎮發動了攻勢。可是,戰鬥出現了相持局面,打得很殘酷。

日本人隨即改變計劃,進攻廣州。10月22日,廣州淪陷。

日本軍方看到歐洲的慕尼黑協定,希望在遠東如法炮制,也就是說,取得世界主要強國的同意,瓜分中國,使東京得到好處。

日本法西斯希望,東方的伯倫和達拉第之流,也能夠勸說中國政府投降。東京本來指望,反蘇的資本主義世界列強只要能夠促使德國和日本去反對蘇聯,會不惜採取任何下策。

可是,中國的戰鬥在繼續。

10月底,日軍進入漢口,蔣介石政府被迫撤離該城。不久之後,重慶成了中華民國的陪都。

1938年11月,中國國民參政會第二次會議號召總動員。中國人民不願受日本奴役。雖然國民黨右翼分子施展了陰謀,但是中國政府還是被迫考慮人民的情緒。“東方的慕尼黑計劃”顯然沒有搞成。

日本陸軍在奪取廣州和武昌的作戰中遭受了巨大損失,因而攻勢放慢了,但是這還不是放慢攻勢的主要原因,日本奪取了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後,在為發動反蘇戰爭作準備。它對蘇聯的遠東部份和西伯利亞早已垂涎三尺。某些資本主義強國對日本,與對法西斯德國一樣,採取了綏靖政策。從西方和東方同時出擊來打垮蘇聯的計劃,特別合他們的心意。在西方,慕尼黑協定鬆開了希特勒的手腳。張伯倫和其他反動政客毫不懷疑,希特勒即將東進了。

日本也開始削減對中國的作戰活動,以便騰出力量來準備進攻蘇聯。

聶榮臻在中共代表大會的講台上宣稱,“把政治問題和軍事問題聯在一起”是個錯誤。1938年日本急劇削減在華作戰活動之後,我們就不應該再打了。可是,恰恰就是在那時候,日本在哈桑湖和哈勒欣河地區進行了人所共知的挑釁。

聶臻榮宣稱,這是“有利於搞慕尼黑”,也就是說,有利於其他某些國家。他又說,“我們當時應該停止對日作戰,只打打游擊”,就像毛主席當時所堅持的那樣。這就是說,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作戰行動是不必要的,以後的“百團大戰”也是不必要的。

讓蘇聯儘量想法去擺脫困境吧-他的講話就是這個意思。他說的,正是蘇聯歷史上一段非常緊張的時期-偉大的衛國戰爭前夕。

另一方面,聶榮臻悲嘆:“當時我們不聽毛主席的話。”中共本應該讓蔣介石去打日本人。按照毛澤東的理論,中國人應該隱蔽在各根據地裡,讓各主要政治力量在鬥爭中去流盡鮮血。這說的是1938年和1939年的事,當時日本人正在試探靠近哈桑湖和哈勒欣河的蘇聯邊境的實力。

“百團大戰”是八路軍在華北打的。中共打這一仗,違反了中國紅軍部隊作為中央政府軍隊的一部份參加抗日的協議,沒有通和蔣介石的總參謀部。(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