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生——我的「右派」歷程(52)

代煌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26(下)  甄別夢

解放初期的那幾年,人民連喊「萬歲」還來不及。應該說,那時候的敵對分子與暗藏特務比現在多得多,而我們並沒有聽到過小孩們若無其事 地唱起這種歌謠。但是今天,真正的敵人越來越少了,而人民歡呼「萬歲」的激情反而減弱了,忿怨、不滿甚至「反動」的童謠反而普遍地流傳開了。
  
更為嚴重的是,家長們對此不聞不問,這就很值得我們警惕並反躬自問。沉默和消極,是最可怕的抵抗。整個社會會因此無聲無息地受到毀滅性打擊。去年(1961年)年底,當我也參加政治學習的時候,我深感我們的政治空氣是窒息的,大家左盼右顧,言不由衷。我們這樣的新聞機關——歷史最久、老同志最多、政治上原本最為開明的機關,情勢尚且士。此,其他部門、全國各地的情況如何,可想而知矣!我不能不提出,「大家為什麼不敢講話?」並且在多次發言中,均指出了我們的民主生活不活躍,嚴重地脫離實際、脫離人民的若干現象。
    
我知道,有人會認為我這是思想「殭化」,是「花崗岩腦袋」,也有人公開言明我這是危險的。但是我一點兒也不覺得這有何危險。如果說有危險,也只能是因為我說出了一些使某些人覺得不舒服的話,給我個人的命運造成重大的危險。也可能,在這些覺得不舒服的人看來,我給他們的「威信」和「面子」造成了「危險」。除此而外,對國家、對人民、對黨的事業,我的這些話是不會發生任何危險的,相反只會有好處。「不成功,則成仁」,這就是我的態度。不管何時何地何人人是對黨對人民不利的事,我都要講,一直講到這種現象被克服為止,或者講到我被「殺頭」為止。
    
現在,從我們國內部來說,民主空氣比以前活躍得多了。不少人在會議上說了許多過去在私下也不敢說的話,例如:「不民主的錯誤是從『反右』範圍擴大化以後開始的。」「三個人在一起說假話,兩個人在一起是半真半假——而且這還必須是兩口子,只有一個人在想問題的時候才是真的。」「過去合則留不合則去,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現在則不可能。」還有人公開提出:「三面紅旗」應該改為兩面,因為「人民公社」辦得太快、太早、太大了。它只能是將來的「必經之路」,更不能早在幾年前就說它是「應運而生」……
    
我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可喜的、令人振奮的現象。這些說法不一定就正確,也可能是絕頂錯誤,但是大家能夠暢所慾言,就說明大家對黨又恢復信任了,又親切起來了,而不再擔驚受怕了。
    
這是黨和領袖們知錯改錯的結果。但是我覺得,這還遠遠不夠。據我所知,即使在同一個新華社,除國內部之外,其他部門在討論國家大事時,還仍然是彷徨顧盼、沉默寡言的。即使是一些小頭頭或黨員同志在發言時,也仍然是拐彎抹角,不痛不癢。他們自己也許心中有數,而聽者卻不知其所云。
    
這說明在數九寒天之後,不是一下就能解凍的。同時也說明,黨和領導人還沒有起到有力的示範作用。群眾都是跟著領袖走的,領袖怎麼做,他們才會怎麼做;領袖做到何種程度,他們才會做到何種程度。
    
現在我們的領導人在這方面做得如何呢?我以為在承認錯誤、追查原因時,還不夠徹底和大膽。似乎在「面子」和「威信」方面,還有些包袱沒放下來。我覺得這是不必要的。這不是個人作風和私生活上的小事,而是攸關全國人民命運的大事,是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孔老夫子的學生子貢說過:「君子之過,士。日月之食焉。過之,人皆見之;更也,人恆仰之。」可見,缺點和錯誤是隱諱不了的,而一旦承認與改正,大家就會仰慕讚歎了……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又必須要有諸葛亮的明智,那就是「布所失於天下」,發動全國上下「勤攻吾之缺」。這樣,大家才能相信我們的黨和我們的領袖是謙虛的、誠懇的,是「聞過則喜」、「知過必改」的,從而他們才能打消一切顧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所以說,古今中外,像諸葛亮這樣的聖哲賢明者之可貴,並不在於其聲勢顯赫、才智蓋世,而在於他們忠國利民。豐功偉績之後,尚能兢業勤儉,明短於人,躬求舉世之長,以補自己之不足。他們決不持其強而諱其疾,也決不容許別人媚讚其為萬能萬德之聖雄……
    
今天,以此來衡量一個政黨及其領袖是否明智與偉大,亦不無可取之處。我以為我們的黨,本該是這樣的黨。雖然,黨的民主傳統和謙遜的美德,一度受到了嚴重破壞與損害,但現在,在經歷了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之後,黨即能痛感及此,撥亂反正,並且在作更進一步的努力,也確是難能可貴的。
    
我相信,在黨的感召下,在領袖們的帶動下,我們的黨和全國人民必將團結得更緊密,困難必將被克服,鬥爭必將會勝利,真正的「大好形勢」必將很快到來。

可以說,這是我的《回顧》中的所有新內容的核心,也是結合了從「反右」直到「七千人大會」的國內問題的最新材料,也是對「神化與特權」問題的進一步思考並重申對其克服辦法的小結。我真誠地相信黨中央和毛主席在這個問題上會就此改弦易轍,所以又一次作了大膽的闡述。
  
《回顧》全文於1962年6月26日夜完成,第二天早晨上班時即全部上交,如卸重負,對其所抱的期望很大,信心也很足。

                  三

得知黨組織要我寫材料,我的甄別平反有望時,不少關心我的同志勸我並幫助我介紹女友以重建家庭,好讓我在新的伴侶的協同下,更好地養育身邊的女兒戴青青,自己也好集中精力寫點兒東西。
  
青青是1962年春天從保定接來北京的。組織上為此把我每月的生活費,從32元提高到55元,比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只少一元。
  
對所有這些,我都很感激。對於青青未來繼母的條件,我也想到了兩點:
  
一、對青青要待之如親生女,不能有任何微小的歧視與冷漠。如果青青的生母日後願意常來看看孩子,對她也要待之如至親良友,情熱而意減。
  
二、要能同甘苦,共患難,直至「不怕坐牢、殺頭」。因為對黨提意見,可能得到嘉許也可能坐牢殺頭。多年的客觀規律就是如此,不得不作這兩方面的準備。
  
有了這最根本的兩條,其他就好辦了。如果對方出身貧寒,深知人生之甘苦,而又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則能較好地協助我教育孩子和料理家務,如果還 能幫我抄抄稿子和做點資料卡片,那就更是錦上添花、求之不得的了。至於才貌如何,則早已不在考慮之列。不是早有人說過:倘若「愛」而無心,只能是受罪的 「受」?才貌頂何用?
  
繁體「愛」字中間有個「心」字。
  
根據這些設想,在朋友們介紹的都是尚未成過家或從未有過男朋友的女醫生、女圖書管理員和女工中,我選擇了後者。她叫潘京榮,出身貧寒,能夠吃苦,過去 一次戀愛都沒談過。這使我很滿意。但使我非常遺憾和愧對的是,她雖然也屬「龍」,卻比我整整小了12歲,她22歲,我34歲,這對她來說,我的年紀未免太 大了,而且還是個結過婚、離過婚、身邊又已經有個孩子的人。
  
然而,我想錯了。
  
1957年秋冬之際,新華社大院裡還殘存著不少「聲討」我的大字報的時候,17歲的小潘從浙東老家來新華社投親靠友,想找碗飯吃。她看了一些 大字報,認為我說的一些話並沒有什麼錯,因為她在自己的家鄉確實看到許多鄉親把毛主席的像像神的牌位那般供著,朝他老人家叩頭祈禱;確實看到家鄉的許多干 部多吃多佔,大耍特權,日子過得美滋滋的,而不顧鄉親們的疾苦……她越想越覺得我的反對「神化與特權」的話並沒有什麼錯。而且她在學校裡又讀過我寫的羅盛 教的故事,一下就認定我是個「好人」而不是「壞人」,雖然那個時候她還不知道我這個人高矮胖瘦,長相如何。
  
後來,她在新華社攝影部的一位老記者家裏當小保姆。「大躍進」時「躍進」到北京西城區二龍路街道公社下屬的一家工廠當工人。比較起街道上的普通家庭婦女和小腳老太太們,她年輕伶俐,又小有文化,為人也很端正,就被培養成二龍路噴漆廠的出納兼統計員。
  
當有人介紹我們相識時,我說明了我的一切情況,尤其我比她的年齡大得太多,又有孩子,收入很微薄,望她慎重考慮。想不到她竟然不計較這些,決心與我生活在一起。「只要人好,就是一切。」她說。
  
而且很快,她就與青青相處得非常好。這使我欣喜過望。我想,這豈止是「雪中得炭」,簡直是在白雪茫茫的大漠之中,奇遇天賜良媛啊!「靈機」一動,給她起了個新名字——潘雪媛。
  
她認為這名字很文雅,也很優美,是她原來的名字沒法比的,所以非常高興,立即去西單刻了個新圖章,並要求二龍路派出所在她的戶口卡上姓名欄的「又名」中填上了這三個字——潘雪媛。
  
這時,我處於自1957年落難之後從未有過的亢奮中:甄別材料交上去了,就等黨組織的決定了;小家庭的重建已有了眉目,重新感到了做人的幸福;尤其是,黨中央和毛主席似乎真地接受了經驗教訓,一切使人感到壓抑、痛心的做法正在下決心糾正……
(待續)

本文轉自互聯網,僅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發現有版權疑問,請及時與我們聯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下) 復歸平靜

    這時天已大黑,又刮起了北風,越過四隊莊圍壕溝的小獨木橋已很難找到了。他想小河已結冰,就想僥倖地踩著薄冰輕輕走過。結果走到小溝中間只聽「卡嚓」一聲,他掉進了冰窟窿。幸好小溝對岸的一棵大樹的樹枝兒伸在溝中間,他拽著這根樹枝爬上了岸。

  • ‧21(上) 死亡場(Ⅰ)

                      一

      在北大荒的第三個國慶節來臨了,大家準備好好歇一歇。
      9月30日上午,快吃中午飯時,排長盛桂林突然只通知我一個人:
      「趕快收拾行李,進山打窯燒炭。」

  • ‧21(中) 死亡場(Ⅰ)

    令人振奮的是,13號這天是大會戰中的「大突擊日」,每人每餐多發一個糰子,早中晚三餐共六個糰子,一次發齊,而且是「上等貨」高粱面菜團團。
      這就是說,中午和晚上不必再往地裡送飯了,突擊區的大豆什麼時候割完什麼時候算。這是「老規矩」,至於能不能割完,那得等著瞧,但六個菜糰子 已到手,這倒是「千載難逢」的大喜事。雖說菜皮梗兒和樹皮多了點,但糰子的個兒確實比平時大了點,圓圓的,扁扁的,把一些人樂得大叫:「呵!林黛玉的奶 子!」

  • 21 死亡場(Ⅰ)

    走出了一里多路,他們才發現了一個人,默默地躺在泥路上,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任由雨雪紛紛落在自己的身上,但還有一口氣。用燈罩已被熏得 半邊黑的馬燈照著仔細看看,原來是抗美援朝立過功、轉業後在國家計委工作的科長馬競亮。幾個月前,就在這個小雲山,他常到垃圾堆上撿些雞骨豬骨,用火烤來 刮骨灰吃,被排長盛桂林匯報上去,被隊長、指導員當作「醜化社會主義的典型『泡將』」而批鬥得不讓吃飯。蔣同磋和一位隨同的難友,立即替換著把他背了回 去。其他人繼續朝前走,繼續邊走邊喊:

  • 小羅死後不久,從雲山畜牧場不斷傳來留在那兒的難友中的一些人相繼去世的噩耗,死者是唐文彝、汪之淼、王廣謀、王九成、張建淼,等等。
  • 在我們的人正不斷死亡時,中央考察團又來了,宣佈第二批摘去「右派份子」帽子的名單。
      這次摘帽大會我沒去,因為我已徹底失望。什麼「老同志」。「老戰友」,除了整人的而外,絕大多數的人,只不過在人人自危的氛圍中,明哲保身而已,沒有 一個敢於為了真理而仗義執言的。我甘願以過去也有過軍銜軍籍的身份,混在一批來自中央軍委各系統的準備長留北大荒的「老右」裡,悄悄地呆在一分場第二生產 隊。
  • ‧24(下) 將與死亡場告別時

    小羅死後,我與難友王克勤同志曾共同向一分場黨委幾次指控了盛桂林的罪行。分場黨 委竟表示「無能為力」,因為雲山畜牧場已把盛桂林「烙上紅印」了,「就等著摘帽了」。盛桂林本人則更拉長了他那耗子臉,瞅著一口大黃牙,對我威脅說:「告 訴你:你不要以為離開了雲山畜牧場,就可以翹尾巴了!告訴你:天下只有一個黨!這裡的黨組織,只相信那裏的黨組織已經信任了的人!你還想抱打不平,真是白 搭!告訴你吧,我也是擅長政治鬥爭的!你不要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25(上) 死裡逃生回北京

                      一

      那天一大早,我們身背旅行袋和網兜,離開了一分場,行李由分場遣派拖拉機和牛拉爬犁運送,向虎林至密山間的輝崔火車站走去。

  • 我就以這樣的裝束在牡丹江車站下了車,換上牡丹江直達北京的快車。但在要穿越天橋時,我硬是雙腿打戰,上不了天橋的台階。得虧中央樂團合唱 隊的男中音閏啟明和北影演員管仲強等人架扶著才越過了天橋,到了停靠直達北京那趟列車的站台。到了我們該上的那節車廂跟前,車廂入口處的那兩小級台階我也 上不去。仍然得虧閏啟明和管仲強他們把我架了起來,在背後使勁一推,才使我像一隻大棉花包似地進入那個車廂。
  • ‧26(上) 甄別夢

                      一

      1962年三月,我們的黨中央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全黨縣委書記以上各級負責幹部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俗稱「七千人大會」。面對前幾年的「大躍 進」、「反右傾」等「運動」的慘痛教訓,毛主席發表了那篇應該被載入史冊的講話,說我們這些年「幹了一些蠢事」,並說讓人家講話,天塌不下來;而不讓人家 講話,總有一天會來個「霸王別姬」。於是黨中央重新號召大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重新保證「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要求大家幫助黨總結經驗 教訓,以圖未來。彭德懷等少數同志之外的「右傾」冤案,將被徹底平反;黨內部份純粹為了黨和國家生活、工作問題提出不同觀點與意見的「右派」,也將被甄別 平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