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漣漪】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畫與文/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

清晨的小公園是銀髮族的天下,儘管動作不流暢,節拍跟不上,可這元極舞的浩大陣容裡,閃閃的銀髮光芒,耀眼得很!那繞圈兒疾走、揮汗如雨的身影中,那氣定神閑、慢悠悠跨步出手的太極拳法,那甩動雙臂、偶爾吐氣開聲的外丹功,開合自如的扇子舞,如靈蛇出洞的劍法演練……在在都是老年人佔多數。

搖搖椅上,四個老人家,一邊搖晃擺動著,一邊拉大嗓門,搶著訴說自家不肖的子孫晚輩乖戾的言行,說到激動處,甚至傷心欲絕、聲淚俱下;小徑旁的長條座椅上,湊著兩個寂寞的獨居老人,每天在這清晨時刻碰面一訴衷腸,因為都耳背了,所以你吼你的、他叫他的,誰也沒聽進去;那石板凳上,傳來稀哩嘩啦的報紙翻動聲,三五個戴著深度老花鏡的老者,百無聊賴的瀏覽著新聞大標題,也算是關心國家大事了!

「哇!旅遊回來啦?怎麼樣?尼泊爾好玩嗎?」「哎呀!好久不見,怎麼手臂打上石膏啊?」「來!我告訴你個偏方,包治失眠!」……樹蔭下、涼亭邊停靠著幾張輪椅,上頭那愁苦的面龐、呆滯的雙眼、僵硬的身軀,訴說著大半生裡的失意與惆悵!

日日到煉功點,天天都可觀賞到這麼多齣人生戲碼,面對這些「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人們,心中總是無限淒然。瞧著他們頂上稀疏的白髮閃動著銀光,是這樣的眩目刺眼,恍惚間時光倒流了……想像他們年輕的模樣,茂密的黑髮隨風飛揚,意氣風發、雄心萬丈,自信與豪氣充塞胸臆,如一輪旭日般霞光萬道、光明耀眼!曾幾何時,年華老大,人世的污濁將豪氣消磨殆盡,紅塵的險惡使自信點滴全無,如今人生所面對的時光一如冉冉西沉的夕陽,只留得一天爛漫的晚霞猶做最後的依戀,無可奈何的在餘暉中映照些許留在記憶中的前塵往事。

不管留下多少歡笑,多少豪情,多少壯志,如今從前種種都已事過境遷,只餘那萬千的感慨:無論英雄、美女、帝王、將相,如花的品貌,顯赫的事功,一切都逃不過時間的淘汰,再絢麗的夕陽,終究還是要完全淪沒的!這是人生宿命的悲哀,人力無法改變命運的遺憾。

雖然我也是其中之一,很幸運的是經過佛法洗滌後的身心是平和寧靜的,經過法理啟悟後的體會是輕鬆自在的。時至今日,雖沒有了如日中天的熾烈,卻有著溫暖睿智的穩健;沒有了意氣風發的熱情,卻有著恬澹閒適的雍容;沒有了爭名逐利的疲憊,卻有著老來可喜的明理;沒有了叱吒風雲的衝勁,卻有著安之若素的懷抱;沒有了青春不再的感傷,卻有著得法歸真的喜悅。

總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目前對我來說,不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反映,而是一項堅持信念、心光不滅的深情苦志,一如那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般的斜陽一樣,讓人動容、驚嘆與陶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多年以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 像一個影子
  • 剛開始,經常是在半路上,新一就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口水都會流出來。慢慢等他大一點,他會拉著我的手,自己走幾步。再大起來,他就喊著廣告詞,變換著起步、正步、踏步,有力地甩著胳膊,走在我的前面。 我們欣賞龍山路華燈初上的夜景,路人也欣賞著我們這一對母子。
  • 朔風吹。1968年底,一輛「躍進」卡車把我們一批知青載到了南匯東海農場老九隊的海邊。 中港一帶的護塘東堤腳泥灘上,已經紮起了兩排蘆席為牆,稻草復頂的草棚,一排十間, 每間五張上下舖的雙人鐵床,住八個人,另一空床,上鋪堆放箱子行李,下舖放些面盆之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