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明 唐順之:信陵君救趙論

唐順之
font print 人氣: 18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4日訊】信陵君救趙事,見史記.信陵君救趙篇,本文即是作者對此一歷史事件的批評,特別不滿信陵君救趙之動機。

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余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趙,魏之障也;趙亡,則魏且為之後。趙、魏,又楚、燕、齊諸國之障也,趙、魏亡,則楚、燕、齊諸國為之後。天下之勢,未有岌岌於此者也。故救趙者,亦以救魏;救一國者,亦以救六國也。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借一國之師,以分六國之災,夫奚不可者?

然則信陵果無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誅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趙不請救於王,而諄諄焉請救於信陵;是趙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趙,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竊符也,非為魏也,非為六國也,為趙焉耳?非為趙也,為一平原君耳。使禍不在趙,而在他國,則雖撤魏之障,雖撤六國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趙無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雖趙亡,信陵亦必不救。則是趙王與社稷之輕重,不能當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祇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戰勝可也,不幸戰不勝,為虜於秦,是傾魏國數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謝魏王也?

夫竊符之計,蓋出於侯生,而如姬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竊符,如姬為公子竊符於王之臥內,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為信陵之自為計,曷若以脣齒之勢,激諫於王;不聽,則以其欲死秦師者,而死於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為信陵計,曷若見魏王而說之救趙;不聽,則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於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於報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勸之救;不聽,則以其欲為公子死者,而死於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則信陵君不負魏,亦不負趙;二人不負王,亦不負於信陵君。何為計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趙,不知有王;內則幸姬,外則鄰國,賤則夷門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則是魏僅有一孤王耳。

嗚呼,自世之衰,人皆習於背公死黨之行,而忘守節奉公之道。有重相而無威君,有私讎而無義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趙王。蓋君若贅旒(音:綴流)久矣!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專係乎符之竊不竊也。其為魏也,為六國也,縱竊符猶可;其為趙也,為一親戚也,縱求符於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雖然,魏王亦不得為無罪也,兵符藏於臥內,信陵亦安得竊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徑請之如姬,其素窺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於竊符,其素恃魏王之寵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權於上,而內外莫敢不肅。則信陵安得樹私交於趙,趙安得私請救於信陵,如姬安得銜信陵之恩,信陵安得賣恩於如姬,履霜之漸,豈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眾人不知有王,王亦自為贅旒也。故信陵君可以為人臣植黨之戒,魏王可以為人君失權之戒。春秋書葬原仲,翬(音:灰)帥師。嗟乎,聖人之為慮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竊符:秦圍趙都邯鄲,平原君乃遣使請救於魏。魏王畏秦,使將軍晉鄙救趙,留軍壁鄴不進。信陵君急欲救趙,而不得兵符。夷門監者侯生,教信陵君請如姬竊兵符於王之臥內。奪晉鄙軍,救邯鄲而解趙國。
信陵君:魏昭王之少子,名無忌,安釐王即位,封為信陵君,門下食客三千人。與齊孟嘗君、楚春申君、趙平原君,合稱戰國四公子。
岌岌:危險的樣子。
紓:解。
誅:責。
王:指魏安釐王。
諄諄焉:忠懇的樣子。焉,語尾助詞,無義。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平原君,趙公子,名勝,趙武靈王之子,惠文帝之弟,封於平原,故號平原君。其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時為趙相,適秦軍圍趙邯鄲,請兵於魏,魏將軍晉鄙留軍不通,乃使讓魏公子曰:「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能為急人之困。」激,感發。
徇:從也,犧牲之意。
侯生:名嬴,年七十,為夷門監者,信陵君禮為上賓。
如姬:魏安釐王之寵姬。先是如姬父為仇人所殺,欲復仇不得,信陵君使客斬其仇人之頭以進,如姬德之。
夷門野人:指侯生。夷門,大梁城之東門。其地有夷門山,門以山名。今河南開封城內之東北隅。
禳侯:即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之異父弟,三度為相,封於禳,故稱禳侯。
虞卿:戰國游說之士,姓虞,其名不詳。說趙孝成王,趙以為上卿,乃稱虞卿。後魏齊窮困來歸,虞卿解印,與魏齊同去趙,困於大梁。
贅旒: 國君為臣下所挾持,大權旁落。
徑請:直接請求。
蛀:蠹木蟲,即蛀蟲。
肅:恭敬的、莊嚴的。
樹:建立。
銜信陵之恩:銜,感也。信陵君曾為如姬報殺父之仇,故如姬感其恩。
賣恩:謂施惠於人,使之感激。
履霜之漸:謂因履霜而以堅冰將至為戒,所以防漸慮微。
不特:不但。
植黨:培植黨羽。
春秋書葬原仲:公子友私自到陳去參加陳大夫原仲的葬禮,此乃私人交情,非禮也。春秋書此,所以戒人臣之植黨。
翬帥師:宋公乞師於魯,魯公不許,公子翬強請而行,後來,公子翬弒隱公。春秋書此,所以戒人君之失權。

【作者簡介】

唐順之(西元1507-1560年),字應德,號荊川,武進人(今江蘇武進),明嘉靖八年進士,會試第一,是明朝中葉的散文家,為當時「唐宋派」古文的代表人物,學者稱「荊川先生」。有《荊川先生文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几,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音:竄),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音:胼)肩雜遝(音:踏),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圂(音:清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音:禪)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 東陵侯既廢, 過司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 ,久蟄(音:直)者思啟; 久懣(音:悶)者思嚏。 吾聞之:『蓄極則洩,閟(音:必)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音:迷)屈不伸; 一起一伏,無往不復。』僕竊有疑,願受教焉!」
  •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借余, 余因得偏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音:赤舵),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忻(音:心)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 浦陽鄭君仲辨,其容闐(音:田)然,其色渥然,其氣充然,未嘗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若剟(音:奪)刺狀,肢體心膂(音:呂))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生。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 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音:抽)。終日而愈,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於既成,甚將延乎肝膈,否亦將為一臂之憂。非有以禦其內,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也。」君從其言,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後瘳,三月而神色始復。
  • 諸生相從於此,甚盛。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 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其慎聽,毋忽!
  •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音:甚路),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音:吮),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 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東方庭院,也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古典文學。沒有那一簇簇葉面舒張,深碧漫展的芭蕉葉,開在白粉牆邊,湖石畔,生在三月的薰風裡,長夏的庭院中。古老的文學,沒有那一襲輕碧濃綠的芭蕉,千年來,那夜夜夜夜的雨,竟落向何處呢?那夜雨裡,那孤獨的,冤屈的,寂寞的,抑鬱的,在人世間受遍磨難的孤苦靈魂,又與誰共鳴?
  • 《帝鑑圖說》插圖《望陵毀觀》,描繪唐太宗體從魏徵勸諫,拆毀了台觀。(公有領域)
    唐太宗嘗言:「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如果有這樣的一個暴政,不僅「防民之口」,官員們還肉麻的為暴政歌「功」頌「德」,這樣的政權又能維持多久呢?
  • 一座燕子樓,引來文人墨客無限懷念。而樓主是大唐的一名歌妓,名叫關盼盼。白居易、蘇軾、文天祥等人吟詠燕子樓,必會提起那位忠貞的美人。
  • 作者:唐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