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文/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6049
【字號】    
   標籤: tags:

對於一般人來說,人世間最值得珍惜的是親情。然而,對於道德高尚的得道之士來講,他們在人生最看重的則是自己的人品。因為人品決定了一個人的善惡,所以人品才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東西。小時候曾經背誦過許多唐詩,其中有一首詩雖然短小,卻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而且還經常在心底反覆的回味:「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當年雖然背誦下來了,但並沒有真正理解它的寓意。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的閱歷也逐漸豐富,內心的體會也就愈來愈深。一個人如果能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靈,那就勝過任何相思與問候,就是對世間親友們的最好的回報。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名句出自於唐朝王昌齡的七絕〈芙蓉樓送辛漸〉,原詩是:「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大意是說,一夜寒雨過後,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 他囑咐朋友,如果遠在洛陽的親友問起我,請你把我冰清玉潔、清廉正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這是一首送別朋友的詩,但是把朋友之間的離情別緒寫的很淡,卻重筆寫出了做人應有的高風亮節。前兩句中的蒼茫江雨和孤峙楚山,烘托出了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的自比冰心玉壺,表達了詩人開闊的心胸和堅強的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在中國古代,早在六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就曾用「清如玉壺冰」(〈代白頭吟〉)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唐朝開元年間的宰相姚崇曾作〈冰壺誡〉,盛唐詩人如王維、崔顥、李白等都曾以冰壺自勵,推崇光明磊落、表裏澄澈的高尚品格。王昌齡在這首詩中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這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自勉。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人世間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厚意。他託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報,而是傳達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這種失意之時並不失志的堅貞品德非常令人欽佩,後來人們則經常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壺」來表示高潔的志趣。

人各有志,因此人們追求的人生目標也各不相同。在短暫有限的人生中,有的人認為金錢最重要,一生都在追求財富;有的人認為名譽最重要,一生都在追求成名;也有的人認為只要有了權勢就可以名利雙收,就把追求權力當作人生的目標;還有一些人認為感情及親情最重要,就把維持與他人的感情放在首位;只有那些道德高尚的得道之士超越世俗,不為名利所惑,儘管一生默默無聞,卻始終堅守心靈深處的純潔與高貴,以其崇高的品德照亮一方土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竹子在自然界中是那樣的樸素無華,她沒有玫瑰和牡丹那樣的嬌豔俏麗,也無鈴蘭、茉莉那樣的蔥郁芳馨,但是翠竹美而不俗,淡中有雅,具有正直、 高尚、虛而有節、不慕榮華的品格;又因為她終年常綠,所以又是剛強、忠貞、美好的標誌;再加上她不畏嚴寒、不懼炎熱,而且生長較快,因此也是奮發向上的象徵。
  • 好逸惡勞、嫌貧愛富是人性的通病。貧窮本身不是罪惡,但卻是一把逼人犯罪的利刃,而現實生活的壓力,也實在非常可怕,為了求生存,有時即使只為一口飯,也可能會有人鋌而走險。幸好,道德禮教的規範與約束,帶來了五千年悠久的傳統文化,維繫民族的命脈於不墜。
  • 古代的讀書人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氣度寬宏,眼光遠大而剛毅果斷。因此每當我的學生們畢業與我分手之時,我最喜歡寫給他們的留言就是曾子的名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不同的思想境界就會有不同的志向,對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人來說,就必須具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一個人無論地位高低,處境好壞,如果他有遠大的志向,並且能在苦難中堅定自己的修行,就能磨礪出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品格。
  •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 古人云:「小不忍則亂大謀」。為人處世如果能夠忍辱負重,那就是一種韜晦、涵養、胸襟寬廣和目光遠大的象徵。在中國古代,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得以復國,韓信忍受胯下之恥而最終成就大業。不斷追求個人品德修養的提高,是儒家傳統文化的顯著特徵之一。
  • 學詩不成 去而學寫 學寫不成 去而學畫 日賣百錢 以代耕稼
    實救困貧 託名風雅 免謁當途 乞求官舍 座有清風 門無車馬
  • 寫文章就是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所以文章是存世千古之事,好文章影響極其深遠;一個好作家應該明白自己在寫作上的得失,把寫文章看成開啟人類智慧的千秋大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