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命說再見

綠柔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清明節期間,與朋友聊起死亡帶給人的省思時,他頗為感慨的述說自己與死亡的第一次接觸——童年時代失去了父親的無依與徬徨,只知道從此以後將沒有人可以讓他叫“爸爸”。直到長大成人後才聽母親說起父親的死因,內心卻是十分的悲傷與無奈。

原來祖母的個性十分剛烈,因為不喜歡父親自己選擇的結婚對象,因此對我們十分冷淡。六歲那一年,因為大哥患了肺炎,一定得住院治療,而且必須及時籌措一筆保證金及醫療費用,於是父親硬著頭皮向祖母借三百元,苦苦哀求下,祖母只是一味的數落父親的不是,並沒有借錢的意願,最後她甚至拿起了一個銅板丟進牆角的一只水桶,冷漠的說道:「與其把錢給你,還不如丟進水桶裡聽那“撲通”的響聲要爽快些呢!」

可是愛子心切的父親依然低頭懇求,最後他說了一句話:「今天借不到錢的話,我寧願去死。」可是,倔強任性的祖母終究還是沒有讓父親帶回救命的三百塊錢。第二天一早,母親起床時看見父親吊死在自宅的梁柱下。

令人唏噓的是難道真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嗎?父親的死亡帶給祖母内心一輩子的折磨與無法彌補的愧疚,更是我們兄妹终生的痛——因為人生歷程中失去一個最重要的依靠和榜樣,無疑是一個重大缺憾。

在一生中有多次面對死亡的經驗,可以說死亡是一堂必修的課程,這不是能從學校裡學會的,也不是别人能夠傳授的,而是要自己親身去感受;小時候或許參加過親人的喪禮,但畢竟年紀還小,對死亡的感受多半很模糊。

長大成人以後,我們開始接觸身邊鄰人、同事甚至長輩親友的離世,才真正開始體會死亡的意義;而受到最大衝擊與引起深思的卻是身邊最親近的親人的死亡,它會使我們深刻的感受到“死別”的無奈,這份痛苦遠遠超過長時間的“生離”,那份戀戀不捨與遺憾甚至讓人很多年都無法走出喪親的哀痛。

我們會在喪禮中,依悲傷程度來判斷憑弔者與亡者的關係,這是無可掩飾的真實情感的流露。相對而言,西方社會面對死亡的態度是比較積極的,認為那是蒙主寵召,是一個無可避免的人生歸宿;然而在我們身邊卻看見一般人對亡者的忌諱和排斥,或許是因為太多民間習俗的誤導,讓重重的煞氣為死亡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由於未知的一切讓人恐懼,所以總是避開喪家,甚至不敢瞻仰亡者。

民情風俗的不同讓死亡帶給人的意義也不同;其實,就像草木的榮枯與四季的輪替,死亡是已經註定的必經過程,是生命最後的句號,不論貧富貴賤都會走向同樣的結局。但對生存者來說卻是複雜的情感,有驚愕、有省思,更有幡然的覺悟,甚至可能從此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向和生活方式,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死亡也是生者新生的開始,是新的深刻啟示與寶貴的收穫,這是上天為我們精心安排重要的一堂課。

在三文魚的生命歷程中,會在最後日子逆流而上回到原來的出生地,並在那裡終結自己的生命。當一具具浮魚擦身而過,逆游的三文魚仍然堅持它奔赴死亡的征途,沒有一絲放鬆的奮勇向前,或許這是宿命,也是天理。同樣的,我們無法阻止歲月的流逝將我們一步步的推向終點。既然認識到這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無法抗拒的结局,就應該學習以更坦然的態度面對死亡。

我們可以在臨終前灑脫的安排自己的後事:遺體的捐獻、採用水葬、土葬或天葬、火化處理等等,不讓死亡成為子女的慌亂無措與負擔。而更重要的是,問問自己此生是否了無遺憾,人生一遭,都有一個要完成的課題,那就是放下恩怨與名利,就是寬恕敵人,就是慈愛親人……當你這一世無法完成時,就將留待來世繼續未了的課程。珍惜有生之年,努力追求生命的永恆,在浩瀚的宇宙裡,來到這個世界的生命都是帶有使命的,讓我們找到自己的方向與目標,過一個無悔的人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們是「玉山之最」!同登玉山合計年齡127歲的彭勝夫夫婦,及同登玉山歲差72歲的陳國光、陳志嘉祖孫,對於生命的旅程能揉進屬於玉山的記憶,至今仍滿懷感動。
  •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中國傳統節氣的氣象,今年歐洲這邊是少有的艷陽天。趕上了週末,滿街的餐館、酒吧、咖啡屋外都坐滿了用餐、品飲的顧客。沐浴在久違了的和煦陽光裡,看著形形色色的街頭過客,這是食客們在露天裡「泡吧」的一份享受。
  • 神韻在布市4月10日晚7點30分的演出再攜雄風,又一次征服了全場觀眾的心。對來自西方社會和其他民族的觀眾而言,觀看神韻這樣一場純中國文化背景的演出,短短的兩個小時穿越上下五千年的時空,全新的感受和深邃的文化蘊涵給每一位生命帶來強烈的心靈衝擊。
  • 4月10日晚,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布里斯本的演出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在劇場前廳裡,有著30年工作經驗的資深土木工程師麥克爾基激動的表示:「演出好極了。演員的服裝美不勝收,音樂也很好,整個表演帶給我很棒的感覺」。
  • 從網球皇后到因聽力受損退出網壇,何秋美高掛球拍10餘年後,於2007年慕尼黑世界聽障網球錦標賽復出。靠著家人鼓勵,走出生命谷底的何秋美要在2009臺北聽奧奪金,再創人生高峰。
  • 剛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09年第12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澎湖畫家鄭美珠,今天起在澎湖縣文化園區文馨藝廊舉行畫展,將展出至26日止。
  • 中共這麼怕人退黨、退團、退隊的,肯定這件事對咱平民百姓有著格外重大的意義:「三退」保命!誰傻了,才會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和這個行將朽木、作惡多端的東西死死綁在一起!
    我在此,鄭重聲明:退出共青團及一切中共邪惡組織,徹底退出一切政治,靜觀世事變化!
  • 4月5日為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介石逝世34週年紀念日暨清明節,洛僑界3日舉行追思會,追思蔣介石之人格與事功及對台灣建設的貢獻。主辦單位有世界博愛救世大同盟、孫中山國際基金總會、齊魯會館、洛杉磯粥會、中國書法學會、海外國統會、中華文化復興總會等。
  • 又是一個草長鶯飛的時節
    你我卻難以謀面
    我們曾經為了了悟生命的真諦
    足跡留遍古廟高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