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這棟大樓變化很大,從經營百貨到電訊公司,而後變成汽車展示場和餐廳,唯一不變的是,大樓近四維路騎樓轉角路口那一攤糖炒栗子的小販,風雨無阻地守著這個據點。
三五同學會成立近20年,長年來往,彼此就有著兄弟一樣的感情,一位同學老家在宜蘭頭城,他的母親過逝了,同學相約,前往頭城同學老家,參加他的母親的告別式。
白天上班運動機會少,因此開始在晚餐過後,和內人一塊在住家附近散步,把散步當成運動。以往較少晚上出門,因此在散步時,總有些新的發現。
這回和好友林君同搭一部車,由他引導,在眾多急駛而過的車陣中,我們放慢車速行駛在路的邊側,可慢慢欣賞東北角的海岸美景。好友知道梗枋漁港附近有家好餐廳,雖然到達時是上午11點,未到一般用午餐時間,我們決定進去享用午餐。
中央研究院位處南港的山邊,除了和研究學術有關的人員,平日很少人會前往。其實中央研究院內有不少地方值得去參觀,歷史文物陳列館就是其中之一。
浪漫體驗採摘無毒玫瑰 懷抱花香
玫瑰花的美麗與浪漫人見人愛,而且一般花店隨時可以買到,但是想買到無農藥殘留的玫瑰花可就是件不容易的事。目前在台灣地區可以達到食用層級、而且大面積栽種的就在全省玫瑰花產量最大的埔里,當地12月底才開放的食用玫瑰生態園區,讓許多參觀的民眾都懷抱著花香、滿意而歸。
公司附近有家餃子館,由一對韓國華僑夫婦經營多年,有一段時間常在那兒吃午餐,因為日久彼此熟識,知道他們還是我大學校友,因此常以學長學弟稱呼。
百貨公司的一樓大多販售化妝品,化妝品的銷售占百貨公司的營收很大的比率,每個攤位的販售員,無不穿著打扮得十分美麗,服務態度也得講究,必須維持笑臉討人喜歡。
菁桐是鐵路平溪線中的一個小站,可以搭火車前往,也可開車經石碇到訪。本來是煤礦的產地,但不再挖煤之後,謀生不易,年輕人都遷移,菁桐這個小鄉鎮就沒落了,這樣沉寂了好一段時間,因為未曾再開發,因此保留當年的景象。
每到歲末,將這年度所畫的水彩畫挑出一張,把它做成賀年卡,寄送給國內外的客戶、友人,也因此常常接到久未聯絡的朋友來電、感謝,相互問候。
內弟有回很緊張地到處找他的母親,以為高齡的母親走失了,一直到傍晚,才見到她迤迤然地走回家,原來她到市場內的手勾毛衣教室,勾打了一整天毛衣。她為她的內、外孫子、孫女分別勾打了圍巾和毛衣,樣式還挺摩登哩!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過去一年,前往宜蘭大同鄉寒溪村的不老部落,認識了一位新朋友WILANG,並在過去幾年內,連續參觀苗栗泰安鄉象鼻部落,和為道、尤瑪夫婦一同看著原住民染織教室從興建到落成。
朋友在廈門設一家工廠,我們一夥去那兒為他祝賀。這回是經金門到廈門,比較方便。但大家都不是台商,因此改用進香團的名義走小三通,覺得很好玩;我們的進香團為福興宮進香團。
在廟埕廣場榕樹下,享受陸續送到的菜餚,如肉絲炒麵、蚵仔煎蛋、桂花魚翅、乾燒紅條,加上一爐菜心排骨湯,十分爽口,尤其讓自己夾雜在滿場食客中,慵懶自在,沒什麼多餘的客套,份外覺得輕鬆。
這家西餐廳是由經營其他事業有成的父母,為習廚藝多年的公子而開。擔任主廚的年輕少主,從小喜歡作菜,在知名法樂琪西餐廳和日本東京的大倉大飯店的餐廳學得一手好廚藝。
內人突然建議周末到嘉義一遊,我想,她之所以會有此建議,是因為我常常提到當年在嘉義公園旁軍中電台當預備軍官時候的點點滴滴吧!
30多年前,任職外商化學公司的堂哥,打算介紹我去外商工作,並請我吃魷魚羹。堂哥當時從事業務工作,常四處走動,對於各個角落好吃的地方十分熟悉。
在竹科上班的女兒假日回家,全家到一家江浙小館聚餐,老板推薦我們紅條(魚名)清蒸,老板還特別地把要清蒸的魚讓我們瞧瞧,看來還是十分鮮亮,想必一定好吃。
好友陳老師的女兒是哈佛大學的建築學碩士,條件好,因此要找的結婚伴侶相對難遇,如今終於要結婚了,我們為她感到高興。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台麗博士,在十幾年前就開始用攝影機記錄台灣原住民文化的點點滴滴,對原住民的田野調查有很深入的觀察和探討。隨著攝影器材的精進普及,不必再用傳統笨重的八厘米攝影機做拍攝工具,也使得拍攝研究各個角落人民生活特色的影片紀錄,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
從桂林路底堤防的水匣門向左走是往大稻埕的河濱公園,往右行是華江雁鴨公園。這回往雁鴨公園方向走去,覺得比河濱公園視野更加遼闊,主要是淡水河在這兒是和大漢溪、新店溪的交會。
生活上的方便性是居住在台灣的人最大的福氣。除了24小時的便利超商、書店、小吃之外。醫療上的水準、普及和便利,也是其他地區無法相提並論的。雖然如此,大部份的診所醫院周六、周日還是不看診,因此在周末、周日有了病痛只能求助於醫院急診室了。
黃師傅收了兩位學徒。從事男士理髮的黃師傅,一直在尋找他的接班人,但願意靜下來一步一步學習的年輕人並不多。年輕人寧可去速食店打工,也不願意整天從早站到晚,聽人使喚。其中一位學徒還是新埔工專畢業,再就讀二技電子工程系的高材生。
幾年前,在地區社團中和一位長輩學習,舉辦一連串為期一年的「凝聚台灣的生命力」為主題的各項活動。在社團中,我們稱呼這位前輩他的nickname(暱稱)——BRAIN,是一位在台灣廣告界、媒體界上具有一言九鼎份量的長者。
農場的主人是一位法裔加拿大人,大家都叫他皮爾。皮爾年輕時就來台灣求學,然後在高科技界發展,做到高階主管後,毅然地改當成農夫。農場在台灣北海岸石門,我們一家人和皮爾的好友相約,一同來到這長滿木麻黃的海邊農場。已近70歲的皮爾精神奕奕地歡迎我們。我們在海邊的步道上,欣賞落日和享受海風拂過的輕爽。之後,接受皮爾一家人為我們準備的有機蔬菜的晚宴。
我的外甥和外甥女有的在美國、有的在台灣的醫學院學習成為醫師。從他們一路走來的過程,知道成為一位醫師,尤其成為一位專科醫師,所接受的訓練是不分晝夜、十分嚴格的。也因為嚴格的訓練,練就一套讓病人能夠解脫病痛的功夫。
女兒要去竹科上班了,在竹科園區旁租了間套房,開始布置她平日工作回家休息的小天地。首先她在家中的儲藏室內,尋找出她所需要的一些小東西,如碗、盤、水壺、水果刀等等,這些小東西都是放置多年而且是全新的,有的是出國時買回來,有的是股東會或百貨公司周年慶的紀念品。趁此清倉,也節省購置費用,女兒懂得惜物,是她的優點吧!!
我們一行40人從苗栗深山的「象鼻部落」下山,往後龍海邊前行,到達水尾村的小學休息。 上回來到水尾村是5、6年前的事了,當時受邀到一位社團好友的故鄉,享受半日愉快的午後,這回我們前來打算重享昔日的好時光。
我們一行人搭乘五部九人座小巴士上山,從中山高速公路下三義交流道,在車亭休息站和林為道先生會合,跟隨他的車子,向山上開去,經過河床,小心地在山路盤旋,最後終於來到大安溪上游的「象鼻部落」。
老家在板橋後站的紅磚樓房,是先祖父所建,後來先祖父搬到台北市,由先父承接。先父過逝得早,幾乎沒有留下什麼遺物。倒是先祖父在日據時代到台灣光復後幾年的一本日清帳,雖經幾次搬家,尚留存在我的身邊。